沒有相關(guān)歷史背景,是很難讀懂魯迅的。可一旦讀懂,便會發(fā)現(xiàn):魯迅的才華,遠(yuǎn)超于人們所想;魯迅的文字,遠(yuǎn)在于字意之外。讀懂魯迅,就能明白他的文字為何能在當(dāng)初那個年代可以點醒世人,為何他不動刀槍就被稱為革命家。
可惜的是,現(xiàn)代人很少讀魯迅,更別提讀懂魯迅,甚至有傳言語文教科書中魯迅的文章被刪除。不過,我翻看了中學(xué)語文課本,發(fā)現(xiàn)魯迅的文章還在,這也意味著,如今我們還需要讀魯迅的文章。
那么,魯迅的文章如何讀懂?
在沒遇到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老師所著《人間吶喊》之前,我還真不知如何下手。直到遇到它,仿佛一下就找到了理解魯迅的突破口。那么,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人間吶喊》其實是孔慶東教授在北大多年講授“魯迅小說研究”的課堂記錄,他在書中針對《吶喊》中的所有作品,逐句分析,深度解讀。從他的講述中,我們可以了解魯迅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深刻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技巧,從而深刻透徹的理解魯迅所寫文字的真實意圖。
魯迅文章的確難讀,因為我們不能只讀它淺層的意思,我們要讀懂它深層的內(nèi)涵,就連孔慶東教授都說:“學(xué)習(xí)魯迅,有的時候就是要帶著痛苦去學(xué),它就是痛苦的。它像多少樹木燒成的炭,它是人類痛苦的結(jié)晶。你把魯迅的這些語法搞清楚了,世界上就沒有更難的東西了。”
到底魯迅文章有多難?讓我們來看看孔慶東教授對于魯迅寫月光和希望的解讀。
1、 那些月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狂人日記》作為魯迅下山的第一個作品,于正文開頭,就寫到月光。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p>
如果沒有相關(guān)背景作為基礎(chǔ),只怕會覺得這不過是平平無奇的句子。時間是今天晚上,今天晚上的月光很好,如此而已。可再看看接下來的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魯迅所寫的月光,并非我們認(rèn)為的月光。
第二段是這樣的: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
所以,他寫月光究竟是寫什么呢?
孔教授這樣解讀:“這里面有一點象征意味,狂人以前沒看見月亮,現(xiàn)在忽然看見月亮了,忽然看見光明,它象征一種覺醒。”
第二部分第一段“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這里的月亮成了狂人的天氣預(yù)報,是他的階級斗爭晴雨表。瘋子通過有沒有月亮來斷定妙不妙,合情合理,可實際上我們知道,沒有月光,天就是黑的,它是黑暗。
《藥》開頭也寫到月光。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出,只剩下一片烏藍(lán)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魯迅這一段寫的是中國意象,這就是當(dāng)時的中國。月亮下去,太陽沒出,天空自然是灰暗烏藍(lán),這里雖然沒有指明月亮是什么,太陽是什么,但是這種模糊感仍然可以讓人明白,自然界的黑暗,其實也是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
《故鄉(xiāng)》中有這樣一句:“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lán)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边@里的月亮為什么是金黃色的?書中有答案哦!
是不是魯迅筆下的月光,指代的意義并不相同?當(dāng)然,這是與當(dāng)時的中國僅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背景在,它才有深意。這也正是魯迅的高明特別之處,他不直接寫,不直接《吶喊》,而是借用狂人吶喊,借由可運用的意象來描寫社會現(xiàn)實。
2、 魯迅是絕望的,他把希望給了我們
孔慶東老師認(rèn)為留下你的創(chuàng)作是為人生的,為人生而創(chuàng)作,這是魯迅的創(chuàng)作宗旨??僧?dāng)時的社會是“吃人”的社會,如同《狂人日記》里吃人的哥哥一樣,魯迅對于這樣的社會他自己是絕望的,可是魯迅的文章中,總是在絕望里給人留下一絲絲希望。
他在《狂人日記》末尾寫道: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魯迅筆下的孩子并不可愛,為什么這里他要說“救救孩子”?孔慶東這樣分析:“這里,他發(fā)出了那種對孩子的真的愛,對純潔的生命的真愛。同時他給這個小說最后留下一個微茫的希望?!?/p>
魯迅也許本身不這樣想,但他還是將這個希望給了別人。就像他一篇文章里寫的,他自己肩住黑暗的閘門,放別人奔向光明的世界。
他在《藥》里面寫到夏瑜的墳上有一圈紅白的花。其實,這花是魯迅故意放上去的,如果魯迅狠心的話,就不會寫花,墳上沒有花。
他為什么寫呢?孔慶東教授認(rèn)為,“是為了我們,是為了讀者,魯迅要是寫著墳上連花也沒有,太慘了,將來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其實我們知道這花是如何來的,魯迅這樣寫無非是寫后繼有人,當(dāng)然是給了我們一點希望,雖然他并不相信這個希望。
從這里來看,魯迅雖然身處黑暗,甚至不相信希望,但是他仍然心懷大愛,將一點點希望的光芒留給讀者,留給未來的人。
寫在最后:
《人間吶喊》一書是對《吶喊》所有文章的逐句解讀,其內(nèi)容之豐富,并非聊聊千百字可以說清,他很多句話,我們耳熟能詳,書中都有深度解讀。
“從來如此,便對么?”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讀書人偷書,不算偷……”
讀《人間吶喊》后,我更深刻領(lǐng)悟本書腰封的一句話:“讀懂魯迅,其實就是讀懂我們自己,讀懂我們這個國家?!?/p>
所以,如今還要不要讀魯迅呢?
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