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整理了自己的情緒,又正好復習了一遍陳忻老師的攻擊性行為那一章節(jié)的課程。
于是……
娃這樣子,還是跟我平時對他犯錯以后進行嚴肅教育有關(guān)吧!氛圍比較緊張。
回到家他爹正在罵他,我救下來好好跟他溝通。他說是女孩子踩到紙以后他用語言讓人家拿開腳,女孩不聽,他說女孩絕對不是無意的,就是故意的,因為如果是無意的會很快離開但是女孩是一直踩著,(我想這一點我是相信他的,于是我肯定了他的情緒,說對方做錯了,所以你有這樣的情緒很正常,是我我也會生氣),所以他就用手挪開了人家的腳(我指出了他這樣對待別人的身體方式欠妥);然后這時女孩的朋友路過,女孩指示朋友幫她踩那個紙,朋友也照做了,所以引發(fā)了他的憤怒踩了她(我說,女孩子是欺負你,她們不對,如果我是女孩的朋友我會勸女孩不要欺負人。但是這個女孩子沒有,她們是錯誤的,也指出了他存在的問題,先采取暴力),于是女孩用一個很硬的東西打了他打得很痛(他也說了女孩采用了工具,因為我平時都跟他分析暴力等級,讓他了解他自己的暴力程度所以他很清楚),他就更憤怒。
他跟我說這次老師拉他走開以后一會兒他說理智下來了,以前不會那么快理智下來的,是因為上次我告訴過他,他有個自我很憤怒,沖出來了導致理智的本我喪失,他想到我跟他說的于是回歸了理智。我夸他有進步了。
關(guān)于午托問題,我也給他看了老師的信息,跟他說了,午托老師是委婉提出說是別的機構(gòu)更適合他,但是其實只是顧及我們家長和孩子的感受[捂臉][捂臉][捂臉]我說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實質(zhì)就是因為他的行為給午托的老師們增加了工作負擔和風險,現(xiàn)在午托老師們明確不喜歡你的行為,當然并不是不喜歡你這個人,但是你要知道,你這種攻擊性的行為是讓大家都很不喜歡的。希望他借此機會能離懂事更近一點點吧。
——————
報了一個正面管教的課,正好有個案例幫助環(huán)節(jié),我馬上報名了,大家一起幫我分析了這個事情:
老師請一個同學扮演我,把我當時說的話說給我聽。挺明顯地感受到,前面共情理解的部分,我(作為孩子)感受還挺好的,結(jié)果后來又說我哪里哪里不對了……聽起來很煩!我想,事發(fā)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共情和理解,情緒安撫。講道理的事應該至少隔一天比較好。
老師建議,以后發(fā)生這類事,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決地站在孩子這邊。其實我已經(jīng)做得挺好了,我會向他了解過程,表達我的理解,以前我經(jīng)常是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恨不得見到他揍他一頓,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只不過還不夠標準。
還有一個同學建議我,了解一下孩子的暴力根源在哪里,她說,她自己也會把領(lǐng)導對她的暴力負面情緒,轉(zhuǎn)嫁到其他人上。我想了想,這和上次社交力課堂上老師答疑說的是一樣的,說教性的語言、指責性的語言,會給孩子太多的負能量,讓他身體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所以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攻擊人的事情。
————
對于講道理的收獲
還是這位同學,把這個事和自己女兒分享了,她女兒說特別理解支持我兒子,說有的人就該打,她自己小時候也打過一個男同學。但是家長不共情不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我的感受是憤怒、想法是媽媽不理解我不相信我,決定是如果他再惹我,我還是會打他的!”
這個同學說:孩子認為對的事情,我們沒有必非要糾正,評判他是錯的,而是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他為什么認為是對的?傾聽理解就好。孩子的認知也是不斷提升的,今天他認為對的事情,明天他可能就會意識到自己是錯的。
我說,那不講道理了么?
她說,建議講故事,不講道理。
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