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建議用“樂觀的態(tài)度”來給孩子介紹這件事,什么病毒不可怕,我們?nèi)祟惪倳?zhàn)勝病毒的,只要你洗手注意衛(wèi)生就不會被病毒感染…巴拉巴拉…
作為學過醫(yī)的,比常人更知道什么是現(xiàn)實,我不愿意對孩子撒謊和編撰美麗的童話,那是作家干的事,我更愿意和孩子討論事實,哪怕它只有5歲,而我從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慢慢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比我們想象的更有韌性!
比如,面對這次的武漢肺炎,我會告訴他病毒很厲害,如果一旦感染,我們身體里的衛(wèi)士就會和病毒進行抗爭,這時候需要我們自己的身體有強大的后備力量(平時攢下的良好體質(zhì))支持自己打贏這場身體爭奪戰(zhàn)!他肯定會問我“如果打不贏怎么辦呢?”我會告訴他“我們會求助醫(yī)生,用外部的藥物支持我們的身體去抗爭”,他還會問“如果還不行呢?”也許有些家長會說“不會的,沒有那么可怕…”但我會說“那么就代表我們的抗爭失敗,生命從此消逝”。
太可怕是不是?
no,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有權利知道生命的產(chǎn)生和死亡!這是一個nonfiction的話題,只有讓孩子(甚至大人)知道他是有可能因此而面對死亡的,他才會重視不是嗎?
我給他講過where Willy go的故事,我告訴他,他是好不容易擊敗了3億個兄弟姐妹而來到這個世界的可愛生命,而其它“小蝌蚪”其實就是犧牲了的,只有更快更強的個體才能承載我們?nèi)祟惖膫鞒?,聽完他就覺得自己的生命很神奇,很驕傲自己是游泳第一名的“小蝌蚪”,也覺得自己當初“游”的挺不容易,因為畢竟現(xiàn)在班級里30個同學他想次次當?shù)谝灰膊荒敲慈菀?,他自己能體會到。
所以我從不避諱跟他談論生死,我并不覺得孩子不能接受,比如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去高處時不注意防護、惡意的打架、被壞人拐走……這些都是會危及生命的事,我們甚至會一起觀看和研究視頻(當然會經(jīng)過篩選),我認為只有了解危險,只有對“死”有所畏懼,才會對“生”有所珍惜!
回到“武漢肺炎”的話題,我認為看再多的繪本,如果不了解病毒的危害和可怕程度,那么都是枉然!那么我們?nèi)祟愐灿凶约旱姆婪?,首先是強健的身體,這就需要我們健康飲食,運動鍛煉(這是不是很順理成章的就讓他自己管理健康了?),另外可以讓他回憶一下他上一次發(fā)燒的情景,是否覺得舒服?他是會有自己的感覺和認識的。其次我們需要有社會性的應急防范,于是可以簡單的科普一下動物群體和人類社會的區(qū)別,從小參與社會事件的討論,也有助于他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成長。我會問問他如果你是市長或者衛(wèi)生局局長該怎么辦?這其實也是國外nonfiction教育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維,而不是只會讀書和做題,對嗎?
至于衛(wèi)生習慣、隔離措施、病毒運行機制,這些都是建立在生死宏觀上的科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