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親子旅行系列-倫敦:晴雨有愛 念念不忘(二)

2015
2008
2018-6-11 21:11 原創(chuàng) · 圖片39


前言:倫敦行之前,我和Serena的旅行是一種普遍意義的旅游, 一種潮流的消費形式。 八歲這年,我想予她一種思考的模式。旅行的意義在于體驗生活方式不同而引發(fā)的思索。 而讀書則是這種思索的延續(xù)。在她未來生活中遇到那些不被人認為是疾病的困擾的時候,她會懂得運用從旅行和讀書中汲取的營養(yǎng)做良藥。 前者給你一個更大更高的視角來解放自己,后者是靈魂中那種道不清說不明的情緒的唯一解藥。

在我生完老二后,Serena變得敏感而矛盾,她既會妒忌,又不愿承認自己的那種失落,同時又期待著我依然是把她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于是,我告訴她,我們兩一起去旅行吧!不帶小寶,不帶爸爸,就我們兩個,好像閨蜜那般如何。 她的眼睛笑開了花,“那么去哪里呢,媽媽?‘’“去英國吧, 去那個曾經(jīng)的日不落帝國。 等下一次,我們?nèi)ギ斀褡顝姶蟮膰?,美國?”所以倫敦,我?guī)е畠簛砹恕?/span>在每個景點附近,我都會增加一個別樣的拜訪之地,倫敦的書店,這好比我寫給孩子的一封情書,我希望她能深受感動。

亦舒寫倫敦,“有點臟,有點老舊,有點文化,有點冷,一切恰到好處,叫人舒服,象一件開司米羊毛衫穿舊了,從前是舍不得穿的好貨,但現(xiàn)在可以毫無禁忌地穿著睡午覺,擱洗衣機里洗得縮短三寸,但仍舊保曖輕便?!?這個城市多么妙,像一件上好的羊毛外套,穿著體面,你不用擔心它有一天芳顏老去,老了就貼身穿,彼此呼吸氣味,氣定神閑。

我把第一眼驚艷安排在了Victoria & Albert Museum. 很難描述Serena為什么對V&A如此癡迷, 也許博物館里衣衫筆挺氣質(zhì)翩翩的人們是原因之一,搽亮橘色口紅的老婦人,穿復古意味花朵魚尾裙的年輕女人,也許是廣場上席地而坐認真臨摹的藝術(shù)生們, 短裙下面露出的粉紅色襪子,也許是映襯著博物館倒影的水池上不時展翅飛過的白鴿,那一抹深紅的嘴巴,就像倫敦,一邊保持老派自律的城市表面,一邊用內(nèi)在的豐盈使勁撩人。


在我們的紀要里,睿睿和我羅列了在V&A博物館必看的最寶貴的展品:

1樓42號廳阿爾達比勒地毯 Ardabil Carpet

1樓41號廳蒂普的老虎 Tipu's Tiger

1樓44號廳和47e廳 中國瓷器和日本畫

1樓 46a號廳 雕塑園地 Cast Courts

1樓48a號廳 拉斐爾畫作 Raphael Cartoons

2樓57號廳 威爾大床 Great Bed of Ware

3樓91~93號廳 珠寶廊 Jewellery Gallery



有時候目的地和我們事先預想不太一樣,V&A博物館除外。無論經(jīng)歷多么華美古老的風景,來到這里總會感受平靜,遠離不安的渴望。

離開V&A,出發(fā)前往哈利波特華納兄弟影棚途中,我送個睿睿的第一個書店是Word on the Water。這可能是倫敦最奇特的書店了吧。書店是20世紀的荷蘭船艇改成的floating boat,經(jīng)常漂在攝政河上,離Broadway Market挺近的,書店里面有不少便宜的好書,還經(jīng)常會有人坐在船上,吹上一首現(xiàn)場jazz。建議去facebook上聽他們音頻版的書評。

因為在書店耽擱了時間,所以我們沒能趕上全身包裝著哈利波特的海報的接駁巴士,而是直接打車趕赴15:30 的預約。補一張巴士照片,彌補一下這種魔幻感覺。


第一次讀哈利波特的年齡,我大概比Serena整整大了20歲,但這不影響我們來到攝影棚的入口,面對分院帽時共同的興奮。 可惜我們都沒有被分到格蘭芬多,她在拉文克勞,而我居然在斯萊特林。


離開影棚的時候,天空開始織起了朦朧的雨霧,第二天,我們的行程從泰晤士河東南的格林尼治天文臺開始,然后利用London Pass 的free 游船游覽泰晤士河。當我們途徑那一座座歷史悠久的倫敦橋的時候,雨絲密密麻麻的打在我們兩的臉上,就在雨水越來越有氣勢和韌勁的時候,突然,天空就這么放晴了。天際線立刻變得清晰明亮,唯一的分界線就是我們的頭頂。

 在倫敦眼下船后,我們步行至在Piccadilly 街,在那里的Fortnum and Mason享用了一頓最正式的下午茶。Fortnum and Mason據(jù)說很有皇室淵源,“女王喜愛”的標簽一貼,勝過千言萬語。


在她的旁邊就是我送給Serean的第二家書店,著名的書店Hatchards,也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現(xiàn)在還是皇室指定書商。

這么一家上檔次的書店,所出售的書籍自然也是有所側(cè)重,著力于古典文學、政治、歷史等“陽春白雪”,同時提供極其豐富且相當高水平的兒童讀物。鑒于這里的極高人氣,很多名人也會將這里當作自己新書簽售的第一站。如果我們再稍晚幾天,就能在這里趕上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的一次見面會了。

從Fortnum and Mason出門右拐,朝皮卡迪利地鐵站的3號口方向走,不遠處就是我最喜歡的倫敦知名的連鎖書店Waterstones, Hatchards也是它旗下管理的。它所在的建筑非常低調(diào),一不小心你可以會錯過。

書店離Piccadilly Circus的地鐵站非常近,逛街逛累了想看看書的話這里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里周一到周六開到晚上十點,這家連鎖書店在倫敦有挺多的分店,在英國的其他城市也有,最妙的是它的網(wǎng)站。 你可以在出發(fā)之前就查閱你想購買的書籍,是否有美麗的折扣。 而且在它的網(wǎng)站上,你還可以查閱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書店方位。


倫敦第三天,我們需要從查令十字街領(lǐng)取London Pass的一日游覽巴士車票。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順便來拜訪這條昔日輝煌的書店街。107號便是英國最大的書店 Foyels。這棟7層樓的建筑基本能滿足各類書蟲的愛好。除了書以外這里最大的亮點是頂層的開放式咖啡館,我和Serena在這里享受了書香伴咖啡的美妙早餐。

 在傍晚,我們終于結(jié)束了一天的皇室朝拜之旅,跳下觀光巴士,直接步行至圣保羅大教堂。連接泰晤士河兩岸的橋自東向西分別為塔橋,倫敦橋,南華克橋和千禧橋。而千禧橋的兩端,圣保羅大教堂和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隔橋相望。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是全球范圍內(nèi)非常重要的藝術(shù)博物館之一,除了豐富的現(xiàn)代藝術(shù)藏品,它還有一個超級棒的書店,這里是極少數(shù)的可以將“藝術(shù)史”和“藝術(shù)理論”單獨分開自成一排書架的書店?!皵z影”、“建筑”以及“藝術(shù)期刊”等等也都是單獨分類。換句話說,如果你想了解最近或者是當下的藝術(shù)界什么樣,來這個書店就對了。

后記:

在之后的幾天里,我們除了繼續(xù)在倫敦市中心感覺她的跳動,我們還將去往劍橋, Richmond Park......  更精彩的內(nèi)容,我不得不請求大家再耐心等待后續(xù)文章。

因為在行程中都有可以途徑的書店,我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條不是所謂旅游景點的人文路線。 比如說路過了紅磚和波特蘭石砌成的圣公會教堂,教堂對面就有已經(jīng)250年歷史的Sotheran書店。參觀完書店在去St. James’ square,著名的倫敦圖書館也在附近。在下篇中,我將講述這條我非常喜歡的,整理出來的小眾路線,非常值得帶著孩子們?nèi)ヌ皆L一般

當我們回到家的時候,記憶中最甜美的景象就是這些不經(jīng)意間途徑的古老建筑,和我們所能體會的到的故事。只有偶爾經(jīng)過的自行車,汽車會打斷這種古典深遠的感觸。



行前閱讀和資料:

1. 紀錄片:最直接和輕松的讓孩子了解歷史的方式就是看紀錄片。這些紀錄片,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世界歷史的知識,還可以引發(fā)她自發(fā)的閱讀欲望,去探索和求證她所感興趣的領(lǐng)域。 (這些紀錄片基本上各大視頻APP上都有,需要觀看鏈接的可以后臺發(fā)消息索取資源)

BBC: 英國史:行前必看,尤其第一集能夠幫助理解著名的巨石陣

A History of Britain

這部紀錄片再現(xiàn)了英國文明的成長歷程,從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時代到輝煌的伊麗莎白時代,穿越17世紀暴亂的國內(nèi)戰(zhàn)爭到19世紀的日不落大不列顛帝國。能夠讓孩子對于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和議會制和工業(yè)革命的深遠意義有了深刻體會。豆瓣評分8.7,一共15集。

BBC: 糟糕歷史:邪惡的維多利亞時代,配合那本課本里學不到的歷史,絕妙!

Horrible Histories

《糟糕歷史》是CBBC出品的一檔兒童節(jié)目,但吸引到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在IMDB上有高達9.1的評分。該節(jié)目用喜劇的視角向觀眾朋友們展示歷史上最囧的一面,涉及到古希臘、古羅馬、阿茲臺克、印加、世界大戰(zhàn)以及英國歷史上各王朝等,內(nèi)容豐富,寓教于樂。該劇從2009年開始播出,目前共出了五季,每季大約12-13集,每集不到30分鐘。我給Serena作為看正史的調(diào)劑品。

藝術(shù)的力量:出發(fā)前,我們一起重點看了梵高,配合當時上海梵高藝術(shù)展,我也終于明白了該如何鑒賞這位藝術(shù)家的作品。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這是英國著名學者 Simon Schama制作的藝術(shù)類紀錄片。這是一部講解8位橫跨近400年的杰出畫家生平及其畫作的紀錄片,之所以稱其為“藝術(shù)的力量”,是因為這幾位畫家都代表著各自時代的創(chuàng)作精神,代表著貌似不同、實則相通的“藝術(shù)震撼力”八廓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高、畢加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shù)家的生平。

西洋藝術(shù)史:建議作為儲備資料庫,有選擇性的給孩子觀看。 我們就是從印象派倒著往前看的。

Landmarks of Western Art

說到藝術(shù)啟蒙,不得不提BBC的這部《西洋藝術(shù)史》,基本上囊括了西方歷史上的名家名畫。

紀錄片以時間和流派為線索,介紹了西方藝術(shù)的時代背景及演化過程,共分六集:后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及后印象派時期。主要以繪畫為主,對重要人物的特點和生平都有介紹,講解深入淺出。

看完這部紀錄片,基本上就對西方藝術(shù)掃過盲了,看展的時候心里也有底了。

博物館的秘密

Museum Secret

2011年推出第一季后大受歡迎,于是一口氣拍了三季,帶觀眾“參觀了”分布于16個國家的世界22所頂級博物館. 它把大把的篇幅給了展品的故事,專業(yè)的主持人會針對每個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探索揭秘講故事,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不過很可惜,沒有包括倫敦最棒的大英博物館和V&A博物館。但是包括了: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倫敦帝國戰(zhàn)爭博物館 (Imperial War Museum)

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2. 書籍

說到英國的小說作品,有哈利波特的魔幻,有福爾摩斯的神秘,有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和浪漫,有狄更斯的現(xiàn)實和批判,沒有什么比這些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了。 除此之外,我和Serena還一起閱讀了和英國相關(guān)旅游指導,以及歷史地理藝術(shù)相關(guān)的非小說類書籍。

這些迷人的作品我自己以前都沒能完整或深入的通讀。這次,經(jīng)常我們兩一人一本,讀完會一起討論。 通過閱讀能和孩子進行平時不太會溝通的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很多煩惱的問題就變得易解。 比如她認為不必集中做完功課,可以做一會兒功課,看一會兒小說,這樣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而不是我所認為的沒有自控能力和沒有毅力。




我喜歡有一種嚴肅的幽默感的作家,比如寫了動物農(nóng)場的喬治奧威爾,銀河系漫游指南的道格拉斯·亞當斯。但是對于八歲的Serena略偏深度了一些,我在這里誠摯推薦給10歲以上的孩子們,特別是銀河系漫游指南,我認為男孩子一定會愛不釋手。


上篇鏈接:


回應7 舉報
贊18
收藏122
6年前
求鏈接
6年前
真好????????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非常想去英國旅行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