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at? 這是美國《國家》雜志撰稿人William Deresiewicz(威廉·德萊塞維茨)2010年在斯坦福開學演講的題目。 他的開場白是我們中有太多人都把青春奉獻給了四個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上了高中、大學,讀了研究生,找了工作;按部就班地找到了男女朋友,生了孩子。換言之,那個活潑能干的19 歲年輕人已經(jīng)變成了只想一件事的 40 歲中年人。
爬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生活相比,正如William所提醒的那樣,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們避免按部就班,在生活中保持創(chuàng)新,按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或許才能避免從優(yōu)秀走向平庸和“油膩”。
抱著這樣的目的,我再次采訪了來自于斯坦福的Julia(真名此處隱去)。 和上一次訪談的主角QL一樣, 都是在斯坦福攻讀博士學位中。 所不同的是, Julia畢業(yè)于國內(nèi)體制內(nèi)高中后,美本就讀于UIUC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而相同的是, 在和Julia交談中,創(chuàng)新和領導力這兩個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也是相當?shù)母摺?/p>
1. 你好,Julia,能簡單介紹一下你的教育經(jīng)歷嗎?
我是武漢人,高中就讀于武漢外國語學校。2010年畢業(yè)后就讀于UIUC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機械工業(yè)專業(yè),并在大學三年級就啟動博士申請,最后被斯坦福大學的機械工程研究生院錄取。研究生就讀期間,申請博士學位獲批,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Design Methodology.
備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創(chuàng)建于1867年,該校是美國“十大聯(lián)盟(Big Ten)”創(chuàng)始成員,美國大學協(xié)會(AAU)成員,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并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其中工程學院的各項專業(yè)幾乎全部在美國大學相關專業(yè)排名位列前十,其中大部分專業(yè)排名前五。
2. 能不能描述一下在美讀書的一般日常生活是怎么樣的?
在美國,資源很多,但是全部都要自己去爭取。進入大學,你就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比如說本科課程4年之內(nèi)讀不讀完,沒人會在意,或監(jiān)督你。與此同時,4年時光其實很短暫。升學,考研,職業(yè)規(guī)劃種種都要靠自己,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具體來講,除了要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必修課,不論是有意申請研究生繼續(xù)深造,還是準備畢業(yè)進入業(yè)界工作,職業(yè)規(guī)劃都是很早就要開始留意。像我在大三決定要繼續(xù)讀研究生的,就要著手準備,比如暑假跟著教授做研究,或參加一些交換生項目。美國大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的能力,也會相應提供很多資源和幫助,比如校內(nèi)Career Center會組織修改簡歷,進行模擬面試。除了學校的官方機構,也會有學生團體組織一些和高年級學生或者校友關于職業(yè)規(guī)劃和求職方面的分享活動??傊?,資源很多,但是都是需要樹立明確的目標,然后去積極規(guī)劃和實踐。
3. 為什么會申請UIUC?你美本申錄的成功秘訣或優(yōu)勢是什么?
我本身對理工科和可以動手實踐類的學科比較感興趣,也受到家庭的影響,所以申請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位就是申請偏重理工科的公立大學。當時申請了好幾個學校,從學校排名,專業(yè)相關性,地理位置,生活成本等等綜合考量,UIUC應該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我在高中時期積極參加了一些社團活動和國際交流的活動,培養(yǎng)和體現(xiàn)了leadership的特質(zhì),這些經(jīng)歷也反應在我的申請文書中。 更重要的是,我是深入了解我申請的學校后,根據(jù)不同的學校的特點,再來寫我的文書,避免了模式化。
在我的文書里面,我著重描述了我申請這個學校的動機,我為什么會對我想申請的專業(yè)有這樣的熱情,在這里能夠實現(xiàn)我什么樣的目標。所以我的文書是言之有物的,不是空洞,沒有血肉的泛泛之談。
碩士申請來說,除了成績,活動,我覺得我的推薦信是一個加分項。給我寫推薦信的導師是學術界有一些比較有成就的教授,而我也參與了這些教授主導的科研項目或者課程,教授們對我比較熟悉,對我的能力也比較認可,寫的推薦信內(nèi)容很生動具體,對于招生官來說可信度就非常高。
到了博士階段,你的學術能力,科研能力就比較重要。
備注:和上一期QL所強調(diào)的學業(yè)成績略有不同, Julia強調(diào)了文書的作用,其實這里面涉及到的就是在中國中學成績單和推薦信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的情況下, 向斯坦福證明,你有非常獨特的能力去做出學術、生活、創(chuàng)意乃至任何可以想到或想不到的貢獻,為斯坦福的人才儲備帶來更深遠的作用。
4. 來斯坦福繼續(xù)深造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選擇斯坦福?在斯坦福,感受到和伊利諾伊大學不一樣的文化或氛圍是什么?
我希望能夠進一步在學術界發(fā)展,所以決定繼續(xù)攻讀博士。當時申請了加州伯克利,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qū),喬治亞理工,以及斯坦福。拿到offer以后, 我分別參加了這幾個學校的visiting tour, 沒想到去密西根,喬治亞的時候,都是風雨交加,而來到斯坦福正好是春天的怡人時節(jié),所以就選擇了斯坦福大學。來了之后,我感覺這里更注重學生的diversity (多樣化), 以及這里的確實匯聚了全球最前沿的學術研究和創(chuàng)新科技,讓每個學生的視野會更廣更高。
備注:在不同的場合,斯坦福的招生官經(jīng)常表示,斯坦福不僅僅想要格外優(yōu)秀的學者,同樣想要招進來一個已經(jīng)初具雛形的學生群體,這里面有來自各個地區(qū)、不同經(jīng)濟背景和特長的學生。這種差異性本身也具有教育價值,有助于培養(yǎng)同理心和包容性,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也使得我們通過訪談名校學生具有可操作性,因為每個學生基本上都是一個獨特的案例。
5. 美國教育在哪些方面是讓你覺得特別享受的?而哪些不是?
應該說美國教育的特點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當你出國的時候,你就要自己要做很多決定和規(guī)劃,沒有人能夠幫你。這個帶來的好處就是,你會變得非常獨立。美國的孩子一般敢講敢想,但是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可能大家從小都沒有被這么鼓勵,也沒有機會自己做決定,所以可能初期會有一個迷惘期,然后摸索著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學業(yè)和工作。
備注:讓孩子做主,說到容易做到難。還記得我們青春期內(nèi)心的重復的那句話嗎?這是我的選擇,錯了也是我的選擇。應試體制下,一切按標準答案考量,會剝奪孩子敢講敢想的勇氣。我們能做的,就是多給孩子機會自己選擇,來自于爸爸媽媽的鼓勵,是孩子勇氣的最大源泉。
6. 在兩所學校里面,你參加了哪些社團活動或課外活動嗎?你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哪件事情?
我在本科階段參加了很多社團,比如honor student society 它會在開放日給附近的孩子或居民,組織一些活動。
還有一個就是我其實參加了美國的姐妹會,偏社交性質(zhì),其實有點類似國內(nèi)的學生會,主要是建立一種networking的目的。你需要完成一些任務,出席一些活動,然后才會被招募,會有一個正式加入儀式。會有一個big sister安排給你,建立一個比較親近的關系,等你成為senior的時候,你也會有一個younger sister。 我覺得這是美國一個比較神奇的東西,我當時也是抱著一個想要了解的心態(tài)去參與,因為這是美國大學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里面,中國人是非常少的。在這個活動力,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對我語言的幫助很大。
在大學時代,兩件事情對我了解美國幫助非常大。第一個是在一個夏天,我和我美國同學一起去德國做交換生。第二個是參加姐妹會。大部分時間里,我跟中國學生的交流還是會更多一點,通過這兩個機會,我可以長時間,比較深入的和他們相處??此齻兪窃鯓犹幨?,怎么玩,在跟我一樣被扔到德國,大家一樣到陌生環(huán)境的時候,他們是怎么樣處理事情的。
備注:我們常常覺得創(chuàng)新發(fā)明新機器或者制造一種新藥。引用William Deresiewicz的演講,還有一種創(chuàng)新,就是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現(xiàn)成的道路而是創(chuàng)造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比如Julia,可能參加姐妹會有來自傳統(tǒng)中國價值觀的挑戰(zhàn), 但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造了自己新的活法, 這種創(chuàng)新會確認她自己的價值觀,思考邁向自己所定義的成功的道路,而不僅僅是接受別人給你的生活,不僅僅是接受別人給你的選擇。(未完待續(xù))
后記:受限于公眾號文章篇幅,也考慮到各位閱讀長度不易過長,我們把這次訪談分兩次發(fā)送。在下一期內(nèi)容里,Julia將為我們深度解讀北美文化中的領導力,和我們所理解的領導力有何不同。 優(yōu)秀的華裔學生為何要比普通的西人付出這么多就讀名校。 最近美本申請的各種變動到底意味著什么。 敬請各位關注我們的后續(xù)連載。
妯娌訪談斯坦福學霸(二):拒絕平庸的天才=創(chuàng)新+領導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