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杜甫被BBC吹上了天?這部新紀(jì)錄片,一定要和娃一起看!

2020-5-26 21:30 轉(zhuǎn)載 · 圖片15

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全世界人們在家中隔離、東西方兩大陣營輿論兵戈相向的日子里,英國BBC悄悄地推出了一部新的紀(jì)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向英國觀眾“推銷”中國的歷史文化。

近些年在國內(nèi)被互聯(lián)網(wǎng)和年輕人炒成熱門IP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是如何在新冠疫情肆虐,西方一些輿論對中國并不友好的潮流下逆勢而行,打動了一向傲嬌的英國人?

這部國外視角的紀(jì)錄片,風(fēng)格顯然和中國講歷史的宏大敘事不同,BBC順著杜甫的生平足跡,用較為個人化的方式,對其一生做了“歪果仁視角”的解讀,在很多西方學(xué)者看來,杜甫的意義遠(yuǎn)遠(yuǎn)超越了一個詩人的范疇。而這點(diǎn),或許已經(jīng)被我們這些從小熟讀唐詩的讀者遺忘了。

因?yàn)槭荁BC制作給全球的節(jié)目,這部58分鐘的記錄片內(nèi)容也相對淺顯入門一些,還沒看到一半,常爸就決定,一定要寫篇文章分享給各位一直聽常爸唱學(xué)古詩詞的大小常粉們,一起來看寫得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明朗,“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情趣,也寫得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壯的這位大詩人一生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為什么西方人將其視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孩子從小讀杜甫的作品,又能收獲什么?

杜甫生平——起落落落落落

這部片子的主持人兼制作人是邁克爾·伍德(Michael Wood),他是英國頗有名氣的歷史學(xué)家兼紀(jì)錄片主持人,同時也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xué)的公共歷史學(xué)教授。

伍德教授在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走訪了杜甫的故居:

杜甫出生于上層社會的官宦之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詩人杜審言,杜甫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干子弟”。從小生活環(huán)境優(yōu)渥,安定富足,還有祖父留給他的作詩好基因,杜甫在《壯游》中寫道: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七歲吟詩便能信手拈來,九歲便寫得一手好字,詩界里的“天選之子”,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19歲行游天下,過了幾年富家子弟游山玩水、放浪不羈的日子。

所謂“學(xué)而優(yōu)則仕”,出生于書香門第的杜甫,自小耳濡目染儒家的仁政思想,也有一朝報國的熱血,只可惜,在詩歌盛行的唐朝,這位大詩人卻沒能在科舉考場上脫穎而出,“學(xué)霸落榜了”。

而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唐朝迅速由盛轉(zhuǎn)衰,杜甫家境一落千丈、急轉(zhuǎn)直下,他也因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人生。

戰(zhàn)爭、饑荒、自然災(zāi)害、骨肉分離、幼子被活活餓死……國家風(fēng)雨飄搖,百姓流離失所。而杜甫本人,也是空有才華而不得志,后半生幾乎品嘗到了人世間所有的辛酸苦楚,最后的“人生巔峰”也不過是做了個所謂的“芝麻官”。

為什么是杜甫?

哈佛大學(xué)研究東亞語言與文明的教授斯蒂芬·歐文(Stephen Owen),曾經(jīng)花了八年時間把杜甫的1400多首詩翻譯成了英文。

盡管很多人都說,詩歌是不能翻譯的,可是跨越了語言的障礙,杜甫的詩歌中所蘊(yùn)含的抱負(fù),他的思想和情感的魅力依然有深深的感染力。

教授評價說:

杜甫跟但丁和莎士比亞一樣,是非常特殊的一類人,這些詩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成為了后世詩歌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同時,片方還邀請了已經(jīng)80歲高齡的,英國重量級的知名演員伊恩·麥凱倫(Ian McKellen),他在片中負(fù)責(zé)朗誦杜甫的詩(英文翻譯版本)。沒錯,他就是《指環(huán)王》里的甘道夫。

伊恩·麥凱倫在英國一直以出演莎士比亞劇本的舞臺劇而備受尊重。能夠演好莎士比亞劇本的演員,絕對是國寶級的演員。

從片子里的陣容,就足以見得BBC對杜甫的景仰和虔誠。

制片人邁克爾·伍德說,在東方,杜甫永垂青史,而在西方,大多數(shù)人甚至沒有聽說過他。所以他們想要制作這樣一部紀(jì)錄片向西方的觀眾介紹杜甫。但為什么是杜甫這樣一位“人生loser”,而不是杜甫的“偶像”,辭藻華麗、想象奇絕的詩仙李白?

在常爸看來,大概是因?yàn)槎鸥Ω斜鞈懭说那閼?,這是一種可以超越文化和語言差異的,能為世間所有人動容的胸懷和大愛。

尤其是當(dāng)下全球疫情期間,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瀟灑浪漫的李白,更需要而是能夠理解記錄人間疾苦的杜甫。

杜甫一生寫了大約1500首詩,跟其他那些同樣多產(chǎn)的唐宋詩詞人比起來,好像沒什么特別的。但他的詩被稱作“詩史”,是因?yàn)樵娎镉袊忻?,有對世界和時局的思考和悲嘆,也有對社會底層的關(guān)切和憐憫。

年輕時候的杜甫,可以說是個“官癡”,并非他追名逐利,而是一心想要為國效力。他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都不幸落榜,有學(xué)者評價說,這是因?yàn)槎鸥Α霸娙擞杏喽賳T不足”。大概是寫詩的才能和科考做文章的才能不相匹配吧,但他并沒有離開長安,而是在此地定居,繼續(xù)寫詩,皇天不負(fù)苦心人,終于,唐玄宗讀了杜甫的詩之后召見了他,并賜予他官位。

然而杜甫卻無法融入官僚體系,因?yàn)樗疤珜?shí)誠了,不會向任何事情屈服”。他希望成為一個能影響皇帝的人,但真正邁出了這一步,他才發(fā)現(xiàn),離皇權(quán)越近,就越是清楚地看到了權(quán)力的真相。這讓他非常憂心、無助。

很快,國家陷入了戰(zhàn)亂、洪水和饑荒。杜甫關(guān)于儒家倫理的夢想幻滅了。從這時候起,杜甫的詩中開始出現(xiàn)盛唐之后中國歷史的圖像。戰(zhàn)爭成為杜甫生命的轉(zhuǎn)折點(diǎn),也是他詩歌的最大分水嶺。

在八年動亂中,他經(jīng)歷了全家人流離失所,國家分崩離析。杜甫從特權(quán)階層淪落到了市井百姓,切身體會到了底層社會的真實(shí)圖景,感受到了什么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于國,悲慟而熱切,于苦難者,杜甫則給予了最大的善意和慈悲。

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里,杜甫雖記錄的是自己的幾間勉強(qiáng)用以遮蔽風(fēng)雨的茅草房,被風(fēng)吹雨打的遭遇:“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strong>可縱使如此,依然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國泰民安之宏愿。

雖然自己幾乎一生都窮困潦倒,最終客死異鄉(xiāng),“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但他仍心念“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的心中始終裝著家、國、天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

對人的關(guān)心,對國家前途的擔(dān)憂,因夢想幻滅產(chǎn)生的悲痛,現(xiàn)實(shí)意義超越了詩歌藝術(shù),1500首詩構(gòu)成唐朝的一部具象而深刻的歷史畫卷。因而杜甫也被后來的宋代文人尊為“詩圣”。

但伍德教授認(rèn)為,“詩圣”的稱呼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反而是低估了杜甫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因?yàn)槎鸥Σ粌H僅是一個詩人,他“象征整個文明在道德上的感悟能力”,甚至在西方文化中也沒有可以和他相比的人物。

BBC這種花式夸杜甫甚至讓我們自己都有些不習(xí)慣,但伍德教授作為一個外國人,對杜甫給予如此高的贊譽(yù),也正體現(xiàn)了文化所爆發(fā)出的力量。它不同于風(fēng)云詭譎的外交博弈,更無需至高至強(qiáng)的競技精神,但它可以讓人們真正突破狹隘和偏見,看到人類共同的命運(yùn),感受到家國天下的情懷。

為什么中國人這么愛杜甫?

在片子的最后,主持人還是忍不住再次發(fā)問:為什么中國人這么愛杜甫?

每年有很多游客去探訪成都的“杜甫草堂”。父母帶著孩子來到這里,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文化熏陶,感受杜甫的覺悟和抱負(fù)。

有游客說,杜甫的詩能讓中國人感到民族自豪感。有人說,杜甫的詩很優(yōu)美,而且他很愛自己的國家。也有人說,因?yàn)樗麑懥撕芏嘣妬肀磉_(dá)人民群眾的情感,特別是窮人。

還有人說,杜甫的詩歌構(gòu)建了這個國家的價值觀。

比起李白詩歌的精妙灑脫,我們對杜甫的理解似乎更需要多一些的人生閱歷。那么我們自小學(xué)習(xí)杜甫的詩,也讓孩子似懂非懂地背誦“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今再來看,也等于是給了孩子一個機(jī)會,可以提前預(yù)習(xí)漫長一生的艱難吧。

李白寫透了江湖,杜甫道盡了人間。

江湖之中的俠客仗劍而行,人間中的百姓衣食難足。

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倍鸥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span>

比如這次疫情,就讓我們有機(jī)會看到平時總是游離在公共視野之外的底層勞動者,也讓我們的孩子——這個世界未來的主宰者們有機(jī)會一瞥真正的世間百態(tài)。

這世間原本就自是苦難多于歡樂,不公多于平等,離別多于相聚,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我們依然可以像杜甫一樣,守住底線,不因這份黑暗而讓自己陷入消沉,心生恐懼。

同時去看看我們能為此做些什么,沉著應(yīng)對現(xiàn)實(shí)的苦難,問心無愧地選擇正直和善良,讓溫暖的人心成為黑暗中的光明。

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有責(zé)任感的人,一定不能忽略引導(dǎo)孩子對世界的關(guān)注和思考、以及對人的關(guān)切。繼續(xù)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愿景傳給下一代,并在他們身上弘揚(yáng)光大。

我覺得這才是前浪,可以為后浪做的最好的事。

參考鏈接: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0h3dq

https://weibo.com/tv/v/IEAdiqako?fid=1034:4496721074388995

http://sinology.cssn.cn/lzpj/201605/t20160510_3311885.shtml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articles/3pVz6Cg5Jwt3d9SlfN6791/china-s-shakespeare-du-fu-and-his-poetry

https://www.telegraph.co.uk/tv/2020/04/06/du-fu-chinas-greatest-poet-review-history-lesson-elevated-ian/

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004/17/WS5e993580a3105d50a3d16f78.html

轉(zhuǎn)載自:常青藤爸爸


回應(yīng)5 舉報
贊16
收藏138
5年前
希望有更多片子
希望有更多中國人制作的宣傳中國的片子
5年前
BBC發(fā)布片子的第三天看的,感覺還不錯,還和娃討論了一下,娃娃說相較于詩仙李白,他也更喜歡杜甫。
5年前
是真不錯的片子,有空時都會跟著看
4年前
389973 希望有更多片子 希望有更多中國人制作的宣傳中國的片子
這種片子,只要外國人客觀真實(shí)的拍,比中國人自己拍要好!既然是外輸,當(dāng)然他們真心認(rèn)同才好,認(rèn)同的前提就是不排斥,不偏見……中國自己拍,容易讓人覺得有自賣自夸的嫌疑……自己人拍的片就自己人吧……
4年前
Lightning zhao 這種片子,只要外國人客觀真實(shí)的拍,比中國人自己拍要好!既然是外輸,當(dāng)然他們真...
可是美國人拍美國人,英國人拍英國人,等等,都不怕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我們?yōu)槭裁匆ε拢?BR/>
先大聲說出來再看要如何把故事說得更好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