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高年級的家長苦口婆心地說錯題本的重要性,我卻一直沒引起重視,原因無他低年段一學期下來沒有幾個錯題,實在沒那必要。
但在4年級丫頭備考fce時我發(fā)現(xiàn)她存在的問題,在語用的一些知識點反反復復地出錯,尤其是一些詞組的固定搭配。我索性把出現(xiàn)的重復錯誤的題打印出來,利用碎片時間經(jīng)常性的復習,然后根據(jù)掌握的情況做上各種標識。
一小段時間下來真題的正確率明顯就上來。
從這以后我意識到整理和使用錯題集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首先,要認識到錯題集的重要意義。失敗是成功之母,錯題是進步的關鍵。練習中犯下的錯誤反映了孩子知識和思維的盲點。只有正確認識錯誤、分析原因,才能吃一塹、長一智,從而查漏補缺有所提高。
其次,孩子們以為做錯的題只需訂正就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和預防類似錯誤出現(xiàn)。當我們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guī)律性。比如:我們將數(shù)學錯題本上的問題總攬一下,可能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一遇到哪些問題,自己就很容易出錯,那么,我們在這部分的基礎方面就需要下點功夫了!
最后,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分成幾個大的模塊,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在錯題上標注原因比如:“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馬虎等錯誤原因。
我家是采用活頁夾式的錯題本。這種方便自己根據(jù)需要進行調整。孩子使用一段時間根據(jù)錯題掌握的情況進行增或減。
要養(yǎng)成經(jīng)常翻閱錯題本的習慣,每周或兩周一次重做下錯題本。
我們會在錯題本上做上一些標識或是不同顏色的筆,比如三角形代表這種題型這需要鞏固。圓形代表已全部掌握。這些標識用于幫忙錯題本整理。
開始錯題本只是用于收集錯題,后來我會根據(jù)錯題的情況,去找一些同類型的題目補充進去,再鼓勵孩子用多種方式去解答。如果這些題目正確率很高了,就會從錯集本取出。
就這樣“錯題本"中的錯誤質量會越來越高,數(shù)量會越來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點和思路而引發(fā)的錯誤,這些題就是屬于平常沒有作對,考試又犯錯的典型類型,經(jīng)常性的復習就很有必要了。
隨手推薦一下計時器,我們剛開始做奧數(shù)時也怕難題不愛動腦,就給她一個計時器,拿到題目后先思考5分鐘,如果沒有思路再思考5方鐘,十分鐘仍沒有思路就做上標識先跳過。
有了錯題集還要學會使用錯題集。錯題是面鏡子,只有經(jīng)常照一照才能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