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跟我的爸爸,也就是娃的姥爺一起吃飯,吃出了一點點感想。
姥爺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雖然是從事漢語方面的教育,但畢竟都是語言,總有那么一些可以融會貫通的地方。
姥爺說,你看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去教給孩子說漢語,也沒有逼著他們聽我們說一句他們讀一句,英語也是一樣的,只要你的輸入夠多,總會有輸出。
(不論去哪里,只要有書就可以安靜下來)
這句話解了我近兩個月的困惑。不到一歲開始給seven英語啟蒙,但是娃開口晚,兩歲后才開始逐漸地蹦詞,到了兩歲半才開始長句子。因為前期輸入的夠多,所以剛開口說話的時候是英語強勢的,很多東西會用英語表達而不會漢語。但是畢竟大環(huán)境在這,很快他的漢語水平就遠遠地超過了英語,一直到現(xiàn)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說漢語。
自家娃還有個特點就是,從幾個月開始親子共讀,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喜歡我讀他聽,每次我讓他跟讀他都是拒絕的。拒絕并不是因為他不會,他只是單純地不想讀,平時他想開口的時候總是可以一段一段地跟我英文對話。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開始我覺得英語必須要開口說,即使聽得再多不開口也是沒用的,所以也有用過一些獎勵的方式“逼”他讀,但是每次都是不情愿,我也怕影響了他的興趣,索性不逼了。每天的親子共讀和英文對話依然照舊。
(每晚娃睡了,我打掃戰(zhàn)場都是幸福的)
如今,seven馬上三歲了,就在這一個月,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不但漢語表達能力突飛猛進,英文開口也是噼里啪啦地一串,可以自讀牛4了!哦不,不是讀,而是聽地多了,看到圖片知道講了什么可以把內(nèi)容說出來。經(jīng)常會自主開口英文表達自己所見所想,有些詞我從來不知道原來他會!
我問姥爺,這是質(zhì)變了嗎?姥爺笑著說,輸入得夠多,但是還要繼續(xù)努力。你不可以帶有任何功利性地去輸入,就當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做就對了。
大概,就是所謂的不問耕耘,靜待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