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想成為一位好家長,可是,你真的懂得如何表揚孩子嗎?
“寶貝學的真快,真聰明!”
“寶貝做的太棒了,簡直是天才!”
“寶貝那么聰明,還有天賦,一定會通過的!”
作為一位家長,對于這些話,我們一定似曾相識。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見縫插針,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墒菂s從來不知道,當我們這么說的時候,真正傳遞給孩子的是什么樣的信息?
“如果我學的不輕松,那我是不是就是不聰明——才智天生,無力改變”
“我不需要做太多的練習,因為我是天才——不努力綜合征”
“如果我沒有做對,那我難道就是不聰明,沒有天賦——逃避問題,無法調(diào)整”
是不是出乎意料?那些表揚、夸獎、鼓勵非但沒有給予孩子正向激勵,反而造成了他們的焦慮和畏難情緒,聰明、天賦不但沒有成為他們?nèi)松募铀倨鞣炊蔀榱怂麄兩砩系陌ぁ?/p>
事實上,關于這個問題,早在2006年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就做了相關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當父母給予孩子 “關注特質的表揚”(如聰明)的時候,其實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信息,而當我們給予孩子“關注過程的贊揚”(如努力)時,傳遞的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信息。
雖然這兩種信息在當下都會對兒童產(chǎn)生劇烈的影響,但是因為其啟動孩子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會讓他們對于挫折產(chǎn)生迥然不同的反應,所以面對挫折,有的孩子能夠不懼壓力克服困難,而有的卻會輕易放棄,逃避挑戰(zhàn)。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提出孩子認為一個人的智力是天生固定不變的還是通過后天可以努力達到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后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會導致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現(xiàn)分化。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我們家長可以送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禮物,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夸獎、有建設的指導等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幫助孩子培養(yǎng)這種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中利用了大量的研究實例,告訴我們這樣的思維方式會讓孩子如何受用終身。
一、 正確的夸獎
雖然孩子們確實喜歡表揚,并且尤其喜歡別人表揚自己的智力和天賦,這種稱贊可以給他們帶來特別的喜悅,但是這種感覺很短暫,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們的自信心會消失,積極性也會蕩到谷底。
我們對于孩子智力的表揚,會導致他產(chǎn)生這樣的判斷,成功意味著聰明,失敗則意味著愚蠢,,這種固定思維模式的思考方式會損害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表現(xiàn)。
那我們該如何表揚孩子呢?關注努力,而不是聰明天賦,這里的努力包括努力本身,也包括孩子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夸獎它以成長為目標的努力過程,那些他們?nèi)绾螌W習、堅持不懈、調(diào)整策略的過程。表揚他的成長改變而不是分數(shù)表現(xiàn)。
當孩子將努力、過程、成長與表揚關聯(lián)的時候,孩子對呈現(xiàn)出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而只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才能給孩子帶來持久的信心,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關注反饋,敢于挑戰(zhàn),并且享受挑戰(zhàn)。
二、建設型的指導
《終身成長》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菲利普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他在和父親一起做手工的時候,不小心把釘子撒的滿地都是。他內(nèi)疚的看著父親。并進行了以下對話:
菲利普:天吶,我太笨手笨腳了。
父親:我們把釘子撒了的時候,不應該說這樣的話。
菲利普:那應該說什么呢?
父親:你應該說,釘子撒了——我要把它們撿起來!
菲利普:就這樣?
父親:就這樣。
菲利普:謝謝,爸爸。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表示,他們的父母總是會對他們進行評判,這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個人能力時時刻刻的被人衡量。而對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有建設的指導建議,會讓他們覺得,父母只是在鼓勵他們學習、培養(yǎng)好的習慣,他們對于挫敗的解讀和改正動機完全不同。
父母就好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腳手架,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并不覺得被評判了,而是獲得了有效的指導,這種指導可以稱之為成長型的建議,這將有助于孩子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了補救措施而不是自我否定。
三、無條件的愛
一位同事發(fā)的一則朋友圈,讓我感觸特別深。
在孩子去參加小提琴考級比賽的路上,六歲的女兒問她說:“媽媽,今天我如果考試表現(xiàn)好的話,可以給我買一個冰激凌嗎?”同事回答說:“沒問題呀”,孩子又問:“媽媽,那如果我今天考試表現(xiàn)不好,怎么辦?”同事回答說:“那媽媽就給你買兩個冰激凌”,孩子又問:“為什么啊”,同事說:“因為你努力了啊,媽媽也要努力讓你心情變好啊?!?/p>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曾對6歲到大學年齡的子女做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具有固定模式的孩子認為,他們必須實現(xiàn)父母的期待,父母才會愛和尊重自己。(P230 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
我為你的成績驕傲,我也為你的努力開心,不是只有通過測試,你才能擁有我的愛。我愛的是你自由的成長,并享受這種成長。
作為一個一歲半孩子的媽媽,我對于身為家長的焦慮有著切身的感受和體會。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教會孩子那些我們不曾真正了解和擁有的事情。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言傳身教,我們想要孩子擁有的思維方式,我們自己首先要先擁有。
育兒如育己,愿我們在正確道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