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出的第一個字,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2018-3-17 19:48 原創(chuàng) · 圖片12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Charles先生口才特別好,講話的時候底氣十足聲音抑揚頓挫,經(jīng)常是他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意猶未盡,總覺得這種口才不去演講太可惜了。

我卻剛好相反,說話時腦子跟不上嘴巴,說著說著就詞窮,邏輯不通前后矛盾,惱了以后只會吼或者沉默。

如此看來,他小時候一定是活波伶俐的孩子,而我一定是呆板沉默的孩子,可是,事實剛好相反!

他六歲上小學時話都說不清楚,為此他媽媽還特意找到班主任說明情況;我媽卻說我不到一歲就會說話,小時候喜歡嘰嘰喳喳,相當活波。

我們的差異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情況又為何往相反的方向發(fā)展,我倆至今沒討論出一個結(jié)果。這些問題說到底,是嬰幼兒時期的語言啟蒙和發(fā)展問題,但是大而化之的名詞背后又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或許有一本書可以解答這些疑問。

這本由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和安妮·巴克利合著的《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guān)鍵期》,副標題是嬰幼兒語言學習發(fā)展綜合指南,是一本基礎(chǔ)的工具書,非常適合新手父母和對語言學感興趣的人們。

圖書封面

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是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教授,已研究兒童語言發(fā)育30年,在兒童語言發(fā)育方面有著豐富的專業(yè)經(jīng)驗。安妮·巴克利是語言治療師,醫(yī)學作者,編輯。

作者認為,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guān)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tǒng)將完全卸載。想想動畫片和故事中的狼人小孩,在長大回歸人類社會后始終無法習得同齡人的語言水平,就知道這個論斷絕不是空穴來風。

這本書以孩子本身為主導激勵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從嬰幼兒語言發(fā)育的規(guī)律出發(fā),幫助父母們理解并培養(yǎng)孩子自然地發(fā)展語言能力,進而適時引導,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天賦。

孩子出生以后,除了特殊的病理性原因,慢慢都能學會說話。就是因為這件事太自然,反而很少有父母意識到,說話(包括走路)其實是一種技能,就像我們學習電腦打字和投籃運球一樣,都需要了解、觀察、模仿、練習和長久的思維、行為準備。

《科學美國人》的2015年1月刊第76頁上這樣說:“嬰兒的大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學習機器。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將來是由我們來決定的。

父母不僅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命,更有影響這個生命的巨大能量,這也是一份艱巨的責任?。?/p>

責任雖大,路徑卻有跡可循,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和安妮·巴克利所著的這本《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guān)鍵期》就能給父母們提供引導。

全書共20章,大致可分為問題解答、嬰幼兒語言發(fā)展和生理機能發(fā)育索引、特定語言學領(lǐng)域探究、語言的表達和發(fā)展、語言技巧和特殊能力五個部分,依次論述嬰幼兒從0歲至6歲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和父母可以使用的提升語言能力的實用技巧。

0—5歲語言發(fā)展階段概況 (部分)

這本書措辭簡潔,易于理解,可以當做功能索引的說明書來看。不過,作者在書中強調(diào),因為個體的差異,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階段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書中給出的每個年齡階段的參考值只是一個大致的情況,還需要父母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問題和選擇應(yīng)對方式。

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在書中說:“雖然新生兒還無法發(fā)出各種聲音進行交流,但他們很善于聽各種說話的聲音。寶寶在出生前看不到東西,卻能聽到聲音。出生一天的嬰兒就能辨認出媽媽的聲音,即使聲音不那么清晰?!?/p>

這一段論述也許會顛覆大部分人的看法,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以前認為新生兒只要通過聽力篩查表明聽力沒有問題就ok,卻不知道即使孩子再小,也是有分辨能力和“聽到”能力的。

也是在這個理論的基礎(chǔ)上,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diào)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開始對他們說話,而且一直到學齡前都要與孩子一起歡笑、進行簡單的對話、一起閱讀以及游戲的重要性。

書本也按照這個結(jié)構(gòu)進行論述,先說明嬰幼兒在某個年齡段的語言發(fā)展情況,再給父母提出各種建議。所以讀完書我有一個收獲,就是方法和技巧比規(guī)律更重要。

規(guī)律是所有孩子生長發(fā)展的必然路徑,而方法和技巧就是某個孩子加持能量的翅膀。這份能量,是孩子自帶的隱身技能,需要父母用心發(fā)現(xiàn),小心保護,耐心挖掘。

因為作者把所有的知識雜糅起來論述,并沒有清晰的區(qū)分板塊,所以我著重講述一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全書的概況大家可以看我畫的這個思維導圖。

如果有人對嬰幼兒語言發(fā)展感興趣,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因為它用科學的角度解釋了很多常見的嬰幼兒語言行為,而我們在生活中對于這些行為的解讀卻大部分是錯誤的。

孩子發(fā)出的第一個音,不代表就會說話了,哈哈

我想,這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時感到幸福滿足,在養(yǎng)育幼兒時期感到快樂有趣,卻在孩子步入校園走進社會時感到應(yīng)對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總是用大人的思維定義孩子,也很容易用直接的感官去影響孩子,很少思考怎么客觀的看待問題,科學的引導教育。

畢竟,生和養(yǎng)完全是兩件事。生是本能,養(yǎng)卻是技術(shù),是一門艱深的功課。如果把養(yǎng)育孩子看做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投入精力學習,自然得不到好成績。

這就是我現(xiàn)在讀書的根本原因,不為了孩子,只為我自己。如果我的腦袋空空,怎么去應(yīng)對各種情況?

出現(xiàn)問題只解決反應(yīng)性問題(表面問題),一定會在偏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我理解很多深層次的原因,面對問題能夠抓住率先性問題(本質(zhì)問題),就能打開連環(huán)鎖,直達根本目的。

我對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和安妮·巴克利的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的章節(jié)是第11章——說話的方式。

你認為小孩子只會說一兩個詞,或者順帶著哼哼唧唧指指點點時,他們在干嘛?

一定會有人說,嗯他在表達呀,語言不夠行為來湊,有時候挺搞笑的,我還故意跟他對著干逗他玩呢~

那除此之外呢,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朋友簡單的詞匯之中,暗含著非常復雜的語言含義呢?這就是這個章節(jié)講述的,孩子運用的豐富“語言功能”。

1. 我想要!——工具功能

2. 做什么!——控制功能

3. 我們一起做!——互動功能

4. 我喜歡這個!——個人功能

5. 我們?nèi)ヌ剿?!——啟發(fā)功能

6. 我們一起過家家!——想象功能

7. 我來告訴你……——信息功能

這么說比較乏味,舉個簡單的例子:

·晚飯前媽媽正在做飯,小朋友扯著媽媽的衣服說“面包,面包”——使用工具功能,表達自己餓了想吃面包;

·拿到一片面包后沒幾分鐘,又過來扯著媽媽說“來,來”,甚至不管她在做什么使勁拉著衣服——使用信息功能,想讓媽媽知道自己吃面包撒了一地渣(雖然知道會被罵嘿嘿);

·這時候爸爸走過來,說不要打擾媽媽做飯,我們?nèi)タ蛷d玩,小朋友松開媽媽,伸手向爸爸并且說“抱抱”——使用控制功能,讓爸爸抱自己過去;

·和爸爸一起玩玩具的時候,拿著一個玩具遞給爸爸并且說“給”,然后從爸爸手里搶過來,再遞過去——使用互動功能,和爸爸一起游戲;

·從爸爸手里拿過來玩具的時候興奮地說“汽車,大汽車”——使用個人功能,表示自己喜歡這個玩具;

·過了一會開始獨自玩起來,自言自語,說些爸爸聽不懂的話,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使用想象功能,誰知道小腦瓜里想著什么呢;

·玩著玩著聽到窗戶外有很大的聲響,轉(zhuǎn)向爸爸問“什么”——使用啟發(fā)功能,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會綜合使用其中的幾個功能,一旦當他們把不同的詞和語言功能放在同一個句子中,就意味著他們會用更復雜的方式交流了。這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個巨大進步,因為父母們會關(guān)注孩子說話詞多詞少和清晰不清晰,卻幾乎不會想到詞語背后的復雜功能意義。

大人會覺得孩子說話時很可愛,很多反應(yīng)又傻又萌,或者發(fā)現(xiàn)小不點突然間會逗大人玩、會說謊話掩飾一些錯誤,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孩子最簡單的語言其實表達著非常復雜的內(nèi)容,內(nèi)容中還摻雜著更多的情緒。

述行語階段才是為真正開口說話做準備哦!

我很喜歡的育兒公號主人大J說過無數(shù)遍,育兒先育己,教育孩子的起點是自我教育。

我在生活中見到過無數(shù)的父母在孩子帶著哭腔時說好好說話不準哭,或者在孩子大哭大鬧時摟過來說別哭了別哭了,在孩子對一樣東西感興趣的時候用另一樣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每當看到這些我總會想起自己小時候,委屈的大哭大鬧時、哭得歇斯底里僅僅因為不被理解時、想要一樣東西卻被父母用另一樣東西打發(fā)時,我的感受就是——大人們不理解我,不知道我心里的真實想法。

當我長成大人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這些事,就覺得所有的矛盾僅僅是因為角度不同造成的。大人有大人的考量,孩子有孩子的需求,這事兒無可厚非,可是如果想擁有健康愉快的親子關(guān)系,就一定需要大人做些什么,畢竟年齡更長地位更高責任更大。

這也是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和安妮·巴克利在這本書中著重介紹的一部分內(nèi)容:給父母的建議。這些建議從0歲開始,到幼兒園入學前的6歲,每一條都是簡單又普通的親子相處方法,可是簡單不意味著能堅持。

這些建議總結(jié)起來可分為以下幾點:

1,陪伴——對嬰兒說話,和幼兒交流,陪他玩耍、唱歌、游戲、閱讀,一起探索世界;

2,關(guān)注——觀察孩子的行為,關(guān)注其語言表達、在和孩子說話、游戲、閱讀時耐心等待他的回應(yīng);

3,示范——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給予正確示范,耐心地重復、重復、重復,描述孩子的行為但不要評論(大J提出在和孩子共同關(guān)注某件事的時候在旁邊描述,給他語言刺激和模仿榜樣,但是在孩子自己關(guān)注時撤出,不要破壞他的專注力);

4,理解——了解嬰幼兒語言發(fā)展階段和表現(xiàn),理解孩子的不同和特殊,理解成長過程的種種行為甚至是挫折和倒退,對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一點特別重要,但是作者在書中沒有明確強調(diào)的,就是——平等。

父母子女的地位貌似是天然不平等的,但是從人格和尊嚴、生命層面來說,父母子女就應(yīng)該是平等的。這個平等不單單指共同計劃和參與家庭生活,更指父母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給予最基本的尊重。

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之所以說孩子在出生之初就能聽懂語言,就有表達的欲望,是根源于生命的可貴和奇妙,而父母更應(yīng)該明白這表達之后的深層含義,就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再小他都是懂的。

有了這個認可,才能把孩子當做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娃娃對待,我相信這份尊重和平等,是父母挖掘孩子語言天賦時最好的潤滑劑。

孩子會說話之前有許多的探索和身體準備

看完整本書,我開始能明白一點Charles先生和我小時候的語言行為的結(jié)果和改變。

他出生以后因為父母要全職上班,家里沒有老人幫忙帶,所以幾個月大就托管給廠里的幼兒園,那時候幼兒園是不敢接收這么小的嬰兒的,媽媽那時候就跟阿姨說,你們就幫忙看著點兒,我一個小時過來看一眼喂一次奶。

他有一個記憶畫面,就是自己趴在小床的欄桿邊,看著幼兒園放學后在門口等待的姐姐,陽光撒在姐姐的裙子上,他們就這樣默默地等著爸媽下班來接回家。

他六歲之前說話不清楚,是因為嬰兒時期就很少有人主動對著他說話,給他影響和學習的模板,而上學以后需要大量的語言交際,反而激發(fā)了他潛藏的語言天賦。多說一句,他大學的時候選修德語,可以一字不差地把老師給的德語報紙文章念下來(不懂意思只知道發(fā)音而已),所以他非常確定自己有很強的語言天賦,現(xiàn)在還一直堅持學英語就是不想埋沒這個天賦。

我是家里的第一個孩子,自然能得到全家人的關(guān)注,最小的姑姑只比我大13歲,小時候特別喜歡帶我玩。身邊的環(huán)境讓我有很多的學習榜樣,很自然就學會了說話。

但是當我再大一點以后,家里人發(fā)現(xiàn)我說話橫沖直撞的,比如外婆村里有人跟我開玩笑我就回罵對方,家里人覺得很沒面子,會經(jīng)常訓我,說我不會說話、講話不經(jīng)過大腦。

為什么有些話別人能說我就不能說,為什么我被戲弄還要給對方道歉,為什么我生氣的時候別人會笑得更大聲……語言技巧和得體表達的習得是長久的過程,孩子是不可能突然之間學會的,何況身邊的環(huán)境還很差。

否定和訓斥就打擊了最開始的語言學習樂趣,委屈和憤恨就是埋在心里的種子,越不被理解越對著干,越對著干越退步。這就是我慢慢變得不會說話的原因,當然,在成年以后又經(jīng)歷了很長很長時間才取得根本性的改變和進步,這還要特別感謝一下Charles先生。

全篇我都在探討怎么用更好的技巧發(fā)展親子關(guān)系,激發(fā)孩子的語言天賦,但是再往下深挖,親子關(guān)系的基石其實是良好的夫妻親密關(guān)系。

怎么探索提高語言的技巧,發(fā)掘激發(fā)嬰幼兒語言能力的實用技能是父母的主要責任,這個責任需要大量的耐心、時間和愛,而耐心、時間和愛需要堅實的基礎(chǔ)、親密的合作,這個基礎(chǔ)和合作就是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要尋求共同的目標,必須有合作的意愿、共同的努力,所有這一切,最終歸根于夫妻親密關(guān)系的好壞。

育兒先育己。只有先擁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合適的彼此理解的愛人,才能更好地共同締造和撫育生命。

如此說來,父母是孩子的競爭力,一點也不假。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guān)鍵期》,誰來抓,怎么抓,如何持續(xù)的抓、有效果的抓,這個主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

我想這本從孩子出發(fā)的索引指南書,最終的落腳點其實是父母,是強大的親情力量和深厚的愛。


回應(yīng)2 舉報
收藏1
7年前
育兒先育己。只有先擁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合適的彼此理解的愛人,才能更好地共同締造和撫育生命。 ——用你的話來回復了?;蛟S這就是家庭的氛圍影響孩子的一生。
7年前
鐵雄 育兒先育己。只有先擁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合適的彼此理解的愛人,才能更好地...
是的,我覺得大部分家庭把精力大多放在外部,而少關(guān)注內(nèi)部了。如果孩子與父母不親密,夫妻不親密,家庭不親密,很難攜手確定更好的成績。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立夏時節(jié)
立夏時節(jié)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