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梅雨季節(jié),我們一家從一片蘑菇開始,發(fā)現(xiàn)了蘑菇的世界。
現(xiàn)在我們一家,特別是茅根,妥妥成為了都市里的找蘑菇人。何時何地能遇見蘑菇,他都格外清楚。
而我也以此為契機深入了蘑菇的世界,搜集了很多的蘑菇知識、視頻和書籍,甚至全家一起去參觀了蘑菇博物館。
大雨滂沱或淅淅瀝瀝的梅雨季節(jié),因為蘑菇的出現(xiàn)而不再惱人了。這篇找蘑菇攻略或許幫助到你,像孩子那樣從另一個視角看待這場梅雨,繼而內心充滿了喜悅。
1、突如其來的蘑菇情緣
家門口的驚喜
6月19日,鄰居發(fā)了一個朋友圈,她在小區(qū)附近路邊的白車軸草叢發(fā)現(xiàn)了一叢我從未見過的神秘蘑菇。
這些蘑菇盤踞在一個枯死的樹樁上,呈片狀,邊緣有乳白色的耀目勾邊,在綠色的白芯三葉草的襯托下,好似一片祥云。
我很好奇,立即發(fā)給隊友,讓他在放學后帶茅根去找找看。后來得知,這株蘑菇名為云芝,是一種大型珍貴藥用真菌,又稱彩云革蓋菌或瓦菌,屬于多孔菌科植物云芝的子實體或菌絲體。
云芝源自于中國的原始森林,多寄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闊葉樹和朽木上,出現(xiàn)在上海實屬少見。
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 每一天色澤形態(tài)都不同,一周以后的一場雨似乎使它年輕了
一周后,恰逢端午假期,熟門熟路的茅根又帶著我去附近的草坪里找了更多的小傘菇。
小皮傘 其實只有1-2cm那么大
世紀公園
端午假日前,隊友等待茅根放學的間隙,在世紀公園健步時在一株枯死的楊樹下找到了一片各種形態(tài)的毛頭鬼傘和晶粒鬼傘。
毛頭鬼傘
晶粒鬼傘
因為我曾經觀察和手繪過一株墨汁鬼傘,所以全家對于鬼傘24小時內會自溶的有趣事跡都了然于胸。
墨汁鬼傘手繪筆記
時隔一天,天降大雨,但爸爸還是興致勃勃地驅車來回20公里,讓我們去訪問這片小精靈。
可惜的是,我們來晚了,這片令人驚嘆的小小都市奇跡被大雨溶解地干干凈凈,只留下一片焦黑。
第三天下午,天氣放晴,我們再去世紀公園,鬼傘家族仍在地下沉睡。但是不遠處就發(fā)現(xiàn)一小片叢生蘑菇。
那一天,我們一家從5號門沿著世紀公園的外墻一直走到1號門的停車場,發(fā)現(xiàn)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腐菌和草腐菌,相機收獲滿滿(絕對不敢采摘)。
在世紀公園外側的步行道上發(fā)現(xiàn)的各色蘑菇
前灘公園
世紀公園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很多當年移植來的植物早就成為了土著,生態(tài)圈也已修復完整了。附近草腐層保護地非常好,土壤幾乎不被翻動,菌絲也就得以生存下來。
而兩年才新開放的前灘公園是嶄新的公園,似乎還沒能恢復到原來的生態(tài)圈。我們不是很有把握能順利找到蘑菇。
出乎意料的是,仔細的搜尋之后,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好多:在一段被法國梧桐完全包裹住的枯木上找到一只不起眼未來得及開傘的蘑菇蛋;在粗糙的樹皮之間找到了許多不足5mm的微型小皮傘。
微型的不到5mm的小皮傘和枯木上的小蘑菇
在活樹底部發(fā)現(xiàn)的叢生糞傘
成片生長的木耳
2、求助于網頁和書籍
人們在野外看到蘑菇,大都會問:
這些蘑菇分別是什么蘑菇?
它們可以吃嗎?
但大多數(shù)人會想到求助“形色”這類app,但沒有答案的話,好奇心也就擱置了。好在我本人總愛不依不饒,求助植物識別app無果后,我會繼續(xù)在網頁和微信中搜索。
六月以來,各地食用毒蘑菇的事件頻發(fā),各地的公眾號都在普及毒蘑菇的知識,但大多數(shù)為抄襲,極少有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估計這些小編在編輯文章時自己也沒有見過幾次蘑菇吧。
寫得比較好是幾家比較專業(yè)的公眾號。
這位普及最毒蘑菇白鵝膏的知識,包括國際上通用的治療方式 (一旦中毒且誤診--由于其假痊愈的特性,誤診的概率相當大,病程幾乎不可逆。案例很驚悚,值得一讀。)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一讀。
最毒不過此蘑菇 by 利維坦
網上的這本小手冊中的所用圖片均為實地拍攝,專業(yè)性比較強。
《湖南常見毒蘑菇中毒防治手冊》
但是網絡閱讀終究是碎片化閱讀,非紙質的媒介很難讓習慣看紙質書的茅根沒事就找來翻翻。既然想趁這個梅雨季節(jié),讓茅根深入地了解一下蘑菇的世界,我就要為茅根找實體書。
家里現(xiàn)成的有一本繪本《我的蘑菇朋友》,但似乎信息量不夠,于是我又入了臺灣作者的《野菇-自然野趣大觀察》和DK的《蘑菇大百科》,另外我還入了一本長春的科普作者胡冬林的《蘑菇課》。
《我的蘑菇朋友》是繪本,信息基本準確,但信息量有限,作為入門書籍可以勾起小朋友的興趣。
《野菇》比較專業(yè)又易懂的蘑菇分類書籍,因無翻譯障礙,蘑菇的名稱不易產生歧義。且臺灣本島蘑菇和大陸蘑菇種類相近,參考價值較高。這本書有收藏版和超值版兩個版本,內容應該是一致的。推薦超值版,輕而便攜,現(xiàn)場比對蘑菇時很方便。
《DK蘑菇大百科》前頁的蘑菇辨別分類圖比較有價值,但是查找蘑菇并不方便,而且由于蘑菇種類有地域限制,所以可參考性并沒有《野菇》實用。
《蘑菇課》一本有思考有故事有意思的紀實文學。這本書并不是“青少年必讀書目”但是在我的心目中,這本書兼具了文學性、科普性和哲學思考,是一本實實在在的青少年適讀書,里面有趣的大山里的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非常吸引一年級的茅根,他很喜歡讓我一遍遍讀其中的段落給他聽。
這本書也讓我對中國的科普作者刮目相看,胡冬林是作家卻兼有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道家對于自然的思考。
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深入長白山駐守6年的科普作家三年前因病離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青羊消息》《拍濺》《蘑菇課》《原始森林手記》《狐貍的微笑》《鷹屯》《野豬王》《巨蟲公園》等。我將為茅根一一搜集來讀,作為長白山保護的閱讀主題。
下文是我所摘錄的《蘑菇世界的真諦》片段,請感受一下這位作者的筆風。
蘑菇世界的真諦(片段摘錄)
作者生動的描寫:
生長灰樹花的那片森林是一座橡樹紅松的混生林,全是遮天蔽日樹齡在兩百年的大樹。人仿佛置身于樹木巨人的世界,肅穆、寧靜、陰涼、疏朗。林下雜木、灌叢稀少,走起來省力,目光能望出很遠。一聲輕響,兩只狍子的暗黃身影躥進樹林深處,白屁股像白燈似的閃閃遠去。眼前出現(xiàn)一個小水洼,四周的淤泥灘遍布狍子纖秀的雙蹄足跡。近前細看,淤泥上有幾處被蹄子刨開的泥痕,黑色濕泥中,零星散落著剛嗑開的松子殼和完整的松子。
介紹蘑菇家族50年持續(xù)參與分解倒木的過程:
森林參與分解倒木有以下幾種力量:蟲蛀鼠咬,風雨剝蝕,苔蘚消解,大型動物翻掘覓食,草木依附生長,真菌分解。其中,真菌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橡樹倒下后第一年生膠陀螺(此菌有微毒,抗癌,用堿水洗泡后涼拌是一道美味,食用以半斤為限);
生兩年膠陀螺后,第三年生香菇和榆耳;
第四年生凍蘑、榛蘑;
凍蘑可連出三至四年,香菇則零零落落出五六年。王老師曾連續(xù)幾年在這棵倒木上采收凍蘑,最好的年份曾一次采上百斤。在出凍蘑的同時,香菇轉至樹冠部分的枯枝上生長。
倒下七八年后,橡樹的樹皮脫落,樹身也沒勁了。這個“沒勁”指的是樹身糖分等營養(yǎng)物質已被那些蘑菇吸收,所以橡樹上生長的蘑菇最好吃。
八年后,倒木上開始生長各種木腐菌、苔蘚、地衣等,進入加速腐朽階段,以上列出的菌類大多屬木腐菌類。
50年后,這棵倒木基本分解,樹身上生長一排蓬勃整齊的幼樹。
現(xiàn)在這棵倒木上,已生長出山茄子、九重樓、白花碎米薺、草芍藥及禾本科植物;灌木有東北茶藨子,疣枝衛(wèi)廬,刺五加等;幼樹植株有椴、樺、落葉松和云杉。
無疑,經過一個世紀的競爭,那株高不及一拃碧蔥蔥墩實實的云杉將成為這片空地的主人。
作者有關蘑菇和倒木的思考感悟:
年輕時,每當看見倒木,我會覺得那是一曲感傷的挽歌。如今認識大變,我認為它是無數(shù)生命的搖籃。
......
原始森林里蘊藏太多神奇、太多奧秘,唉,我只讀到她一個隱秘而溫存的唇語。
3、和主題有關的拓展活動
除了一次次帶著茅根出門去找蘑菇,我還配合了在家種蘑菇、讀書會和參觀博物館。
6月15日到6月18日在家用菌棒種出來的蘑菇
在讀書會上,孩子們輪流讀了繪本《我的蘑菇朋友》,做了有關蘑菇結構的筆記,聽我朗讀《蘑菇課》中有趣的情節(jié)。
然后在想象中繪制出故事里的情節(jié)。
孩子們的讀書會筆記
上周末,我們驅車去了坐落于上海奉賢的中國菇菌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其實是一個企業(yè)博物館,由生產銷售食用菌的大山合公司開設的。
展廳分三層,設施略有陳舊,講解員的專業(yè)性欠佳,但是勝在展品和展板內容豐富細致。
中國菇菌博物館
在出發(fā)前的晚上,我?guī)е└戳擞嘘P這個博物館的一些視頻,他大致了解了里面的一些展品。當我們一到大山合公司停車場,茅根就一眼認出了昨晚在視頻中見過的蘑菇圈,立即生了好感。
畫面正中的蘑菇圈是在真實世界中存在的貌似不可思議之事,也是茅根興趣所在。
奉賢南橋百聯(lián)邊上草地上的珠雞斑白鬼傘蘑菇圈
遇到講解員,開口就問鎮(zhèn)館之寶靈芝在何處。
比對成功的扁韌革菌和
帶有孢子粉的芳香撲鼻的鎮(zhèn)館之寶靈芝
博物館也記錄了蘑菇的馴化栽培史,現(xiàn)代化的蘑菇接種、種植和干燥技術。
帶著一定的背景知識和問題去參觀一家博物館,他的收獲會多于毫無準備的猛然闖入。
我們從博物館出來之后,茅根說,“今天我一定要發(fā)現(xiàn)一支蘑菇!”為了他的這句豪言壯語,我們還真的去了樹林和草坪。最后在路邊的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成片生長的韌革菌。
這個周末我們可能哪兒也不去了,埋頭在家做蘑菇報告:
蘑菇分草腐菌和木腐菌。
一般在死去的樹木(枯立木和風倒木)上可以發(fā)現(xiàn)蘑菇。
蘑菇作為菌類,參與大自然的死腐分解。隨著死腐木被分解的不同狀態(tài),出現(xiàn)的蘑菇品種也將不同。
在雨后的潮濕天氣里可以在死去的樹木和樹樁上可以發(fā)現(xiàn)蘑菇。在未經翻動的草坪,落葉下和灌木叢的根部可以發(fā)現(xiàn)蘑菇。
為避免蘑菇中毒,對待野蘑菇的法則是不采不吃,同時也積極告知周圍人:讓這些小精靈自然生存吧,不要去打攪它們。
寫在最后
短短半個多月,我們成為了蘑菇達人。期間總被朋友們問起,去哪里才能找到那么多的蘑菇?
其實,蘑菇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無心去發(fā)現(xiàn)。
莊子兩千多年就洞悉了世界自有其運轉之理,只是天地萬物四時選擇低調沉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帶孩子去探索自然就是引發(fā)其好奇心想要去揭示天地秘密的過程。
自然原始的世界給予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
這些生命我為何從前從未注意過?
如今為何到處都有?
它們是如何生存繁衍的?
它們如何改變地球的?
他們都應該做那個最耐心最細心的觀察者去感受這種生命的美,用觀察、記錄、對照等方式去表達他們對野生環(huán)境下人類共生者的敬意。
發(fā)表于 個思課堂 Gesi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