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紀的學習日常

2018
2012
2019-11-27 23:42 原創(chuàng)

每天打六種卡:

*大科學

*大語文

*奇妙世界365

*七彩熊

*伴魚

*ABC reading

三種英語,一個大語文,一個大科學(比較難,初高中才學到的知識),一個百科。

今天孩子說自己是英語學霸(這個詞不好聽,以后要避免講,不要霸,要學會欣賞每個人的優(yōu)點),我想這跟每天打卡有關系,口語得到了很大鍛煉,要知道一年級時孩子英語是相當差的,連課文都讀不出來。我今天跟孩子說,每天讀十分鐘,一年就多讀了3650分鐘,不要小看一點點的積累,堅持的力量是巨大的。

另外配合時不時聽著的有:

*童行學院(大百科,按主題分類,每個主題下又有多學科的配合講解)

*常爸詩詞

*英文兒歌WEE SING

其他時不時在做的有:

*英文繪本(不成體系,有啥讀啥,接下來打算讀牛津閱讀樹,從level 1開始)

*歷史故事(媽媽帶著讀,幾個月讀完了上下五千年,現在在讀史記,都是漫畫版的,接下去打算讀三國和世界史)

*邏輯狗(平均一天一題,從一下開始做6+,到現在已經刷到了二年級8+)

*歐智寶(周末偶爾刷兩題)

*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讀,最近是馬小跳)

課內任務有:

*日有所誦(打算一天兩篇,從這周開始。孩子對現代詩沒感覺,應付任務)

*背英語單詞(期中后才開始,進度緩慢,三四天一課)

*學而思秘籍(平時沒時間,孩子也不喜歡做,只能寒暑假刷)

*語文基礎練習(有時間做一套,遠遠慢于上課進度,大部分得放假刷了)

在上的課外班:

*鋼琴(一周一次)

*跆拳道(還有5次課,結束不續(xù)費了)

上了兩年的樂高機器人在一年級下學期停了,我覺得很可惜,但想想是孩子自己學,孩子不怎么感興趣,家長是沒辦法的。

課外活動:

*練琴(每天15-30分鐘,每天重點練一個知識點,車爾尼、哈農、音階、考級曲目。常常不想練,所以每次練習時間不長,培養(yǎng)興趣最重要,不要破壞好情緒)

*輪滑或踢球(一周四五次,每次1小時)

這么一盤點,做的事情真是很多很多了,這還不包括每天上課和寫作業(yè)。但大多是見縫插針,需要一回家就盯著做一點,不然時間就浪費了。孩子感興趣就花時間打卡,認真看看,不感興趣吃飯時過一下,不強求都認真看,更不強求學習效果了。培養(yǎng)習慣更重要。孩子學習不像大人,孩子隨便聽聽都能記住的,感興趣的自然會豎起耳朵聽,強硬要求孩子認認真真端坐學習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玩耍是培養(yǎng)社交和情商的重要途徑,現在看來還是很少。因為玩耍沒法見縫插針地做,玩耍需要玩伴,一周四五次,每次一小時不算多,但也是沒得擠了,只能盼望跆拳道課程趕快上完。

閱讀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愛看什么看什么,看書時盡量不打擾。歷史因為人物多事件多,雖然孩子愛看,還得媽媽講,有些地方需要解釋。但看歷史真的很好,可以了解時代的更迭,成語的背景,對學語文、歷史都有很大幫助。希望漫畫版學完后,孩子能實現對歷史書籍的自主閱讀。

課外讀物跟課內完全不重復,避免因為驕傲,上課不認真聽講了,也避免引起孩子厭倦情緒。

情緒對學習至關重要,讓孩子在良好的情緒中學習效率最高。1、不打罵孩子,打罵的時候,孩子關注的是受罰,而不是家長說了什么,罵了半天孩子什么都沒聽進去。2、對孩子要耐心,成年人學個東西還老學不會呢,何況孩子。3、允許犯錯。學習就是在錯誤中成長的過程。4、關注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的培養(yǎng),不要過度關注成績。

這是我最近的體會,記下里以后看。


回應4 舉報
贊3
收藏2
6年前
每天怎么有那么多時間啊
6年前
雯雯媽咪 每天怎么有那么多時間啊
時間像海綿,擠擠就有了。大多是見縫插針地做,比如吃飯時聽半小時或看半小時。其他穿插著做,今天背英語,明天練習語基這樣,不是每天把上面的事情全部干完。
6年前
還忘了一項:看汪汪隊全英文版,一天的事情做得不錯,時間又夠的話(九點前做完),看一集汪汪隊。當然,也可以選擇看課外書。原則上九點半睡覺,但常常拖到十點多。
5年前
感覺我們節(jié)奏差不多 現在就是語文感覺真的不簡單只有假期補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