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周日,在我的稍稍提醒下,兒子都會自覺地練琴,主觀上是非常積極的,看樣子興奮點還在。因為手勢還不太對比較趴的關系,一開始經(jīng)常會落一個鍵,旁邊的手指不自覺地也落下音,我提醒他要把手背抬高一些就能避免,可兒子彈著彈著就會忘記,連彈了三遍沒有完全正確后,自己就有些著急發(fā)火了,我只能在一旁哄著安慰他不要急,初學者這樣是很正常的。隨后,稍稍改了一下方式,原本錯了就從頭開始練,現(xiàn)在我先肯定了兒子彈得好的小節(jié),隨后讓他直接練容易錯的二個小節(jié),并放慢一些速度,果然,這樣一來,二遍過后,兒子找到了感覺,心情也好了大半,關鍵卡點練好了,再合起來從頭彈一遍,結果,一遍直接過了,兒子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馬上喜笑顏開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練比較好,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都這樣,卡殼的小節(jié)練熟了,再最后合,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
周日練琴時,遇到的是節(jié)奏問題,小朋友因為要看譜辨音,又要考慮節(jié)奏,結果音是彈對了,但節(jié)奏忽快忽慢,小節(jié)間也經(jīng)常有停頓,彈起來不連貫,開始,我在一邊提醒他節(jié)奏要勻稱,但孩子彈著彈著就會忘,效果不太好。于是,我改了一下,讓兒子看著譜,我唱一遍譜給他聽,隨后讓他自己唱一遍譜,先不彈,把譜唱對了,再上琴彈,這樣做以后,發(fā)現(xiàn)兒子明顯彈得流暢了,節(jié)奏也均勻了。于是,后面幾首練習曲都采用這種方式,發(fā)現(xiàn)效果很好。
原本的初衷是完全不陪,讓孩子自己學琴練琴,但實踐下來,如今有了新的想法,一來,兒子每次練琴都堅持要我陪,我覺得孩子的心理上確實還需要我陪伴。二來,現(xiàn)在開始發(fā)覺,以兒子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目前完全獨立學習尚有困難,還是需要大人一定的協(xié)助,但如何陪練,還是很有門道的,我自己是琴童,我大約可以換位思考孩子學琴初期會經(jīng)歷的心理變化過程,因此,目前來說陪練都能做好心平氣和,放低要求。但如何輔導孩子,教會孩子正確的練習方法,以及舒緩孩子練習中的挫敗感保持信心和興趣,還是需要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就短短的二周多時間來說,自我感覺頭還算開得不錯,希望能保持下去才好。
此外,周末和朋友聊起孩子練琴的事,專業(yè)出身的朋友和一位比我資深的琴童媽都告訴我練琴頭三個月手勢的重要性,專業(yè)出身的朋友更告訴我,她當年學琴的時候,頭三個月都是不上琴的,就先把手勢練好,她說基礎打好了,以后越來越難后,速度才上得來,一開始基礎沒打好,以后就比較困難了,還不好改。非常感謝朋友的忠告,但我隨后問她,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興趣呢?她猶豫了一下,說影響肯定影響的,但長遠來說還是必須的階段。
和爸爸聊了朋友說的觀點,我們都認為,專業(yè)出身的朋友說的手勢問題肯定是重要的,尤其對于想走專業(yè)道路的孩子來說,基礎不牢大廈就不穩(wěn)。但目前來看,對于打基礎和保持興趣,我似乎必須側重其一,二者無法完全兼顧,讓兒子反復機械練習手指敲擊動作,我完全可以想象到不久的將來,我兒子這樣的好奇心強的小孩,會馬上興趣全無,所以,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知覺走,以保持興趣為先,手勢糾正悄悄貫穿其中,但不著急,可以慢慢來。對于純粹外行的父母來說,對于以培養(yǎng)音樂愛好為終極目標來說,我們想嘗試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能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