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4 14:06 原創(chuàng)

小學低年級語文之不成熟的看法

花編提了一個圓桌話題“小學低年級語文怎么學”,并列了四個小話題“如何打好字詞句基礎”、“應該背誦什么內容”、“有哪些合適的教輔書”以及“如何把握古詩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的比重”。

這些話題我都不想寫,怎么破???。我按自己的思路胡謅一篇掙點兒花幣好不好??。

我是一個新一年級小學新手媽媽,從小到大愛看小說、散文。由于閱讀能力有限,一直不得不追求“好讀書不求甚解”??,因記憶能力實在有欠,只能記得住情感、記不住故事,記得住意境、記不住好詞好句。因此,看的爽,說不出、寫不來??。語文基礎打得也不好,到如今不得不給單位寫材料的時候還經(jīng)常用錯標點符號??。自己語文成績一直渣,對孩子校內學語文基礎知識這方面總有一個“怕怕的”感覺——怕幫不上忙,怕幫倒忙,怕帶歪嘍,從來不敢質疑學校老師的教法以及進度,讓干啥堅決就干啥。但又因為覺得自己這不長的幾十年總算也是看過幾本書的(雖然連書名都忘得差不多了??),自我感覺課外拓展這方面還是可以“帶一帶”的,只要課內基礎好(老師帶的正),不怕課外學的雜(我?guī)У耐幔??。

我兒子不太像我,像他那個理工直男爸。我理解力可以、記憶力差、不聽老師的話。兒子記憶力比我好太多,理解力目前只能說尚可,很聽老師的話。所以他的語文學習之路注定和我不會相同。這樣也很好,我可以“旁觀者清”,看一看和我不同的他是如何閱讀的,對我來說也有不一樣的啟發(fā)和思考。

天生記憶力欠缺良多,理解力想象力還可以的的我,很容易在閱讀中體驗“代入感”,很小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會了。我會在閱讀中跟隨著作者的筆觸,盡情徜徉在書里的世界,構建出一幅幅畫面,在書中我所能讀懂的喜怒哀樂,都仿佛被我親身經(jīng)歷了一遍,甚至在退出書本后,依然在心中回蕩良久。而記憶力強于理解力的兒子,顯然更容易用到他所擅長的“記憶”功能。讀完一本書,他會記得的經(jīng)常是書里的原話。既不是自己的總結,也不是拓展的想象。他更擅長于用書中的原話來說明一個主題。如果原話太長,他會說很久。如果原話太碎,他的表達就會顯得“沒有邏輯感”,很零碎。

我知道,他并不真的是一個沒有語言邏輯的孩子。只是我們不一樣。我用角色在讀書,他用旁觀者的態(tài)度在讀書。我適合讀文史,他適合讀科普。但是,不能因為適合什么就一定要讀什么 ,不適合什么就得去放棄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經(jīng)意的選擇著使用自己更擅長的部分來做事,以彌補不擅長的那一部分。我不擅長單純的記憶,擅長勾勒情景加強理解式記憶,我就自然而然熟練掌握了這一技能。兒子擅長單純的記憶。因此,在沒有人刻意引導與教授的情況下,他自主的選擇了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去閱讀學習。在發(fā)揮自己所長這一方面,仿佛天生不用刻意引導。那么,我就明白了,我應該在課外刻意引導他什么(歪哪個樓??)。

從我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的不同,到我想明白這些不同會帶來的后期效應。我開始在課外語文閱讀上刻意的引導他進行“情景式”學習——用自己的大腦,勾勒情景。這種技能,也許應該稱為學習方法,不只是語文,數(shù)學、物理、歷史、生物,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用得到。

這就是我今天想說的關于小學語文學習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基礎的語文知識,學校的老師都會教授給你。背誦什么內容,如果是為了考試,學校老師會告訴你。教輔材料,多買幾本比較一下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比重,跟該不該多讀沒關系,跟自己缺什么更有關系。如何閱讀,擅長什么方式進行閱讀,并如何在持續(xù)閱讀中真正能學到知識,如何彌補自己在閱讀能力中的欠缺,更應該成為我們不斷觀察、總結、思考、嘗試的事情。特別是當孩子們還懵懂不知自己的優(yōu)劣勢時。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不成熟意見。


回應4 舉報
贊4
收藏9
6年前
語文基礎要怎么打呀
6年前
低年級除了拼音識字還有什么
5年前
Max11875277 語文基礎要怎么打呀
我不行。我就全交給學校老師了。讓干什么干什么。
5年前
小熊9477601709 低年級除了拼音識字還有什么
我以為我在這篇短文里已經(jīng)寫出來了??。教孩子如何揚長避短,也教孩子如何嘗試著補短板的進行學習。語文,是所有學業(yè)的基礎。拼音識字只是語文的一類基礎知識而已。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心無所住
心無所住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