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最近爽翻了,因為我去了一趟CTE玩具展,給他帶回來了一套熊師弟的科學實驗盒子。
有一說一,他很小的時候就做過科學盒子。只不過,那個時候做科學盒子,基本上都是我們做,他看和玩。
一晃娃快八歲了,他了解了不少科創(chuàng)的內(nèi)容,動手能力大增,對科學的理解也更深入了?,F(xiàn)在做科學盒子,感受大不相同。
這款熊師弟科學盒子,總共包含6個玩具,包括機械鯊魚、機械毛毛蟲、自動投球機等,都是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類型。
機械、電路、光學……全是我家娃的“菜”,難怪娃玩得High翻天。
我家娃二年級,這個學期學業(yè)壓力驟然加重。原本我入手了熊師弟科學盒子,悄悄放在家里的角落,想著周末再拿出來給娃玩。
沒想到,娃眼睛很尖,周五我一回來,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把自動投球機做得七七八八,不由地感嘆果然“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而且娃長大了動手能力確實強了不少。
整套科學盒子附帶了一本手冊,娃看圖的能力見長。他能看著示意圖,瞬間進入動手模式。
雖然孩子年齡大了一些,但整個制作過程并不完全絲滑,跌跌撞撞,有點試錯的意思。
比如,安裝自動投球機時,放置齒輪的地方他總是裝得不對,他認真看了看示意圖自動糾錯了。
再比如,制作光學玩具的時候,那一堆亂七八糟的線如何接還是挺復雜的,需要仔細觀察手冊中線的顏色。老母親仔細看了提點了一下,娃才做對。
過程中娃抗挫折的能力也有所增強。他有一次不小心把發(fā)動機上的金屬電線弄斷了,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哭,而是求助爺爺。他看到爺爺用火燒橡膠的方式獲得了金屬線,重新接好固定后發(fā)動機順利工作,進一步強化了“橡膠不導電,金屬導電”的科學知識。
整個熊師弟科學盒子材料基本上都是用紙模和電子元件完成的,切割得還算比較精細,兒子在拼插上比較絲滑。隨盒子附送的工具也挺齊備的,還特意提供了可以用來上螺絲的螺絲刀。
比起幾年前,我們做科學盒子,兒子追著成品車子跑,看著太陽能驅(qū)動的小車會動開心。這一次,兒子更多問了為什么,也會嘗試用更多的方式找到屬于自己的“玩法”。
他在制作自動乒乓球發(fā)球機時,看到了只有一個輪子在電機的驅(qū)動下旋轉(zhuǎn),會問我為什么不是兩個輪子同時被驅(qū)動旋轉(zhuǎn)。
又比如,做好了三原色發(fā)光盒子,他會不斷移動小孔的位置去觀察三原色可以產(chǎn)生出哪些顏色。
他玩好自制的玩具,如果對原理感興趣,會自動的再找找以前看過的科普書再看看。比如,我家給他訂過《Okido》,有一期專門提到三原色,他就拿出來認真的讀了讀。
娃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有好奇心的孩子。小學以后,課業(yè)的壓力一天天多起來,我們的親子活動少了很多,討論的更多的是學科。
這個科學盒子給了我們一個契機。娃眼睛都亮了,興致勃勃地和我們探討各種科學原理,擺擺弄弄忙得不亦樂乎。我也學會更多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收獲自己做成玩具的“成就感”。
我們這個周末做了兩個玩具,剩下四個玩具讓他慢慢自己做。我們少幫忙,他多體驗,給點時間讓他自己“成長”。
所以,這個科學盒子相當于“手工課+6個玩具+科學課”,還能收獲抗挫力、成就感和好奇心,感覺我這百十塊還真的挺合算呢。沒有很多網(wǎng)紅爸爸媽媽自制玩具的天賦,買這種有設計感的半成品科學盒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