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遷移這個詞語似乎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古有孟母三遷擇鄰而居,今有“人往高處走”,人們?yōu)榱俗约焊玫陌l(fā)展離開家鄉(xiāng),搬到外地、外國。對于我家而言,遷徙也一直在進行中。
小時候,我家在十八線的小城里的煤炭建井處家屬院住,爺爺、姥姥、姥爺都在煤炭系統(tǒng)工作,爸爸媽媽趕上了那個年代流行的“子承父業(yè)”接班干工作,爸爸是一名工程師,媽媽在單位子弟學校當老師,我妥妥地成為一枚在單位家屬院里長大的孩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們都是父母單位的子弟。
能夠擁有這樣的出身,得益于我的祖輩和父輩的接續(xù)努力,我爺爺出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中部農(nóng)村,上學的時候正趕上新中國成立,作為那個年代為數(shù)不多的獨生子,太爺和太奶靠著勤勞和智慧攢下了一些積蓄,供爺爺讀書,爺爺也不負眾望,考取了老家附近城市的一所煤校,畢業(yè)后順利分配到了小城里工作,并把老家里的妻小和母親接到了那里讀書工作,就這樣,爺爺完成了從農(nóng)村到城市的舉家遷徙,也是一次華麗的改變。
而到我的父輩,在搬來小縣城生活之后,在這里繼續(xù)中學的學業(yè),短短幾年間,爸爸和姑姑們都相繼考上了大學和鐵路學校,這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爺爺單位所屬的紙媒還專門報道了此事。畢業(yè)后,爸爸和姑姑們也都順利分配到了工作崗位當中去,大姑留在了爺爺讀書的城市,二姑、三姑和小姑都去到了省會城市,實現(xiàn)了從小縣城到大城市的變遷。而我爸爸則同爺爺一起,繼續(xù)留在小城里工作,我也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時光,讀了媽媽所在的子弟小學以及縣城的初中。直到我初中快畢業(yè)時,隨著國企改革的號角吹響,為了尋求更好的發(fā)展,爸爸的工作單位換到了省會城市的一家公司,媽媽工作的學校也由單位子弟學校劃歸到了當?shù)貙W校。同時,為了我能擁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我們搬到了省會城市生活,實現(xiàn)了從小城到二線省會城市的跨越。
小的時候,家人也經(jīng)常帶著我到附近的省會城市探親訪友、參加活動,每次從大城市回來,總感覺小城市里有一絲絲的孤寂、蕭條,缺少了大城市的熱鬧氣息,那時候并不知道,其實大城市和小城市最大的區(qū)別是公共資源的差異和生活便利性的不同。來到省會城市讀書之后,學校的設施一流,文體活動豐富,還建立了之前沒聽說過的各種社團;高中對面就是一所大學,附近就是博物院,周邊科技館、圖書館一應俱全,生活交通也很便利,同學們的層次更高、信息也更靈通,班里面有大學教授的子女、政府官員的后代,有準備競賽報送的、有打算高考的、有準備出國讀書的、還有準備移民加拿大的,大家的目標各不相同,但都為之努力。
大學時期,我就讀的學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漢,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異,這是一次從北方到南方的遷徙,使得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認知得更全面、視野更開闊了。大學里優(yōu)秀的人才更是不勝枚舉,大家的選擇各不相同,有保研的、出國讀研的、工作的、考公務員的、創(chuàng)業(yè)的,等等…在大學期間,我作為學院的代表被選派到韓國參加寒假文化交流項目,我第一次走出了國門,感受不同的文化,也許正是這次打開國門的體驗讓我有了全新的收獲,世界之大,我想去體驗不同的經(jīng)歷,感受不同的文化。
大學畢業(yè)后,我選擇了去了香港讀研,因為同屬一個中國,在香港可以有著與內(nèi)地不同的體驗,算是從大陸到境外的遷徙。在香港,摩天大樓與古老的唐樓并存,中餐與西餐融合,歷史感與國際化同在,粵語普通話英語皆可說,仿佛中西方的文化在這里都能很好地碰撞、共生。
研究生畢業(yè)后,我回到內(nèi)地二線省會城市,就職于一家與境外合作相關的企業(yè),這似乎是一次回遷,但也是為了更好地繼續(xù)向上。工作后不久,公司成立歐洲子公司,我有幸被外派到歐洲參與項目建設,并在此生活一段時間,工作之余,我走訪了歐洲多國,從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峰之巔到佛羅倫薩的教堂穹頂,從荷蘭羊角村風車到巴黎圣母院的鐘樓,我都有幸身臨其境去感受,這無疑為我的人生增設了從東方到西方的遷徙,也給我?guī)砹烁惺芪鞣轿幕捏w驗。
2020年,對于全世界都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世界仿佛一度按下了暫停鍵。我們外派人員也被迫暫停出國計劃,回到國內(nèi)工作。那一年,于我而言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經(jīng)歷了結婚生子的大事。這兩年,我充分體檢到初為人母的快樂與辛苦,也在努力平衡著家庭與工作。為了家庭的團聚、自己更好的提升和孩子更好地教育(其實是被迫跟著爸媽折騰),我決定去歐洲學習生活幾年,這是我的又一次遷徙,也是孩子的第一次遷徙。
我們的孩子在國內(nèi)出生,最初的日子在中原大地中度過,在國內(nèi)已經(jīng)開始習得母語,中文強勢,為了跟爸爸團聚,以及給媽媽陪讀,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歐洲,來到歐洲中心布魯塞爾,暫時逃離國內(nèi)嚴重內(nèi)卷的雞娃大環(huán)境,在歐洲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并且將在這個多語種的環(huán)境中度過幼兒園時代,希望娃的第一次遷徙為將來的多語并進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夠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次不那么尋常的體驗。
我家的遷徙故事一直在進行中,孩子的遷徙之路也漸漸開始,家族的奮斗之路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匯聚而成的,選擇難以判定對錯,每一次的變化都有收獲,每一次的遷徙都是一次提升,只要對于當下而言,遷徙是更好的選擇,那就做足準備,走出舒適圈,積極勇敢地去接受新的生活,畢竟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走過的路已經(jīng)成為歷史,接下來的日子,生活一定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