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1308人有 · 評價306 · 書評8菲利帕·佩里 著;洪慧芳 譯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20-08
耗時:約6小時
晚上睡覺之前看一看,半夜喂完奶睡不著看一看,書不厚,累計閱讀 6 小時。
全書理論與感性各半,最打動我的是感性部分。過往讀的任何一本書,都在分享養(yǎng)育技巧,理念,理論,卻鮮少有人從如此感性的角度關注寶寶和媽媽的內(nèi)心世界。難怪很多人都表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甚至有些人都看哭了。遇到一個人能心靈相通,是為知己。遇到一本書能戳中內(nèi)心,是為好書。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觸動人心的好書,無論是作為媽媽還是孩子,通過閱讀,都會獲益匪淺。
網(wǎng)友滿紙煙嵐說:「看這本書哭了很多次,它像一面毫不留情的鏡子,從中看到自己為人女與為人母時犯過的種種錯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如果我小時候就讀過這本書,也許命運都會改變?!?/p>
我想這位網(wǎng)友一定在兒時經(jīng)歷了來自于父母的重大受傷事件,久久不能忘懷,以至于把這種傷痛不自覺地代入到自己的親子關系當中去了。
也許她覺得,如果倒回到小時候,這本書就可以告訴她,父母的有些做法確實是不對的,她不應該為此感到迷茫和受傷吧。但回到過去,知道了那些又能怎樣呢?小時候的我們也不可能強大到能夠戰(zhàn)勝父母對自己的影響,還是要等到長大獨立之后,才能一步步療愈童年時留下的傷痕。
樂觀些,現(xiàn)在看到這本書也不晚。跟自己的過去和解,本身也是人生一大修行。并且,這本書提倡的一點就是「拋開童年留下的障礙,那些障礙阻礙了你的溫情與接納、身體接觸、身體的存在感與理解力?!梗驗檫@些障礙會影響到自己的親子關系。
還有一個書評說到了特別的一點,這本書不像其他育兒書一樣制造焦慮,反而跟父母講,偶然失控也沒關系,努力去修補關系就好。
所以即使發(fā)覺自己之前做錯了也沒關系,不要找借口,承認做錯了,做點兒什么去彌補修復,比一味焦慮要強。
這個論調(diào)對于我這樣的新手媽媽來說,十分的及時并且正能量,緩解了我的焦慮。這種焦慮是寶爸無法理解的焦慮,他覺得車到山前必有路,而我總是杞人憂天。大概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區(qū)別吧。
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孤獨這個詞。
小嬰兒會感到孤獨,因為 ta 來到這個世界上,誰都不認識,對什么都很陌生。作者形容那像是身陷沙漠深處的旅人在向遠處用哭聲求救,父母是唯一路過的人,如果對嬰兒的呼喊聲置之不理,那么 ta 的世界將只剩下孤獨。
想到上面這一點我就有點難受,所以每次寶寶發(fā)出哼唧聲的時候,我都會盡量回應一下,實在太困了的話,我會踹一踹旁邊的人,讓他回應一下。
嬰兒不是唯一感到孤獨的人。雖然有長達 9 個月的準備時間,孩子出生的那一剎那,新身份的轉(zhuǎn)變,還是會引起各種手忙腳亂。在一切建立起良好的秩序之前,父母也是會感到孤獨的。
排解孤獨很難,首先承認它就很難。我還記得我說我孤獨的時候,寶爸很詫異。我從沒有一個人呆著過,怎么會感到孤獨呢?可事實就是如此。排解孤獨很難,孤獨感會引發(fā)一種對社會威脅與排擠的高度警戒狀態(tài),使我們對于自己可能遭到排斥或冷漠對待異常敏感。這種敏感又會反過來降低我們返回人群的成功率,因為會擔心被拒絕。
這就是為什么認識我的人發(fā)現(xiàn)我從大家的視線中消失了,因為我怕被人群拒絕,不敢回來。這也是為什么我突然又開始寫公眾號了,因為我想我還是需要用一種溫和的方式緩慢回歸。目前,和朋友們聊八卦,是我另一種緩慢回歸的方式。
這本書告訴我人際關系中應該要有界限,以及如何去設定「界限」。
「界限對任何人際關系都很重要。界限是你在沙灘上畫的那條不許別人越過的線。超過那條線就是你的極限。一旦突破極限,你便不再冷靜,無法控制情緒。」
這其實是一條可以不僅僅用在親子關系中的經(jīng)驗。借由界定自己來設定界限,而不是界定他人,包括孩子。這一條對我來說有點難,不容易執(zhí)行,因為它首先要求立場堅定。我還在學習實踐中,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須盡早地學會它。因為,我焦慮的另一部分來源于我不夠穩(wěn)定的情緒,換句話說,我深深恐懼自己哪天會因為被踩到了底線而 “爆炸”,尤其那個人還是我的寶寶。
所幸,作者在書中給了非常具體的制定界限的例子,可以反復琢磨模仿,希望我早日學有所成吧。
作者在后記中一共列出了 9 條她認為很重要的知識點。限于本文篇幅和我捉急的表達能力,就先只談以上幾點吧,附上作者總結的知識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書里讀一讀詳細的解讀與具體案例。畢竟,看別人的讀后感,永遠都是在讀二手書,不如親自讀一遍來的有收獲。
以下文字摘自《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后記:
讓我們回到前言中那個脫口秀演員說的笑話,他說你需要為孩子做的四件事是:幫他們穿衣,喂他們吃飯,給他們洗澡,哄他們睡覺。做這些事情 —— 亦即為人父母 —— 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輕松,但我希望你做了下面的事情以后,會覺得容易一些:
拋開童年留下的障礙,那些障礙阻礙了你的溫情與接納、身體接觸、身體的存在感與理解力。
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意見分歧得以安全地化解。
孩子需要和不同年齡的人一起玩耍,需要撫慰,也需要你投入大量的關注與時間。
你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和你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
你可以幫孩子找到表達真實感受的方法(而不是你希望他有的感受),你可以確認及想辦法了解他的感受(和你自己的感受)。
不要急著拯救孩子,而是讓他通過頭腦風暴找出解決方案。不要急著告訴他該做什么。
借由界定自己來設定界限,而不是界定孩子。
承認你會犯錯。不要為那些錯誤辯解。承認錯誤并做出必要的改變,以修復裂痕。
把爭輸贏這種傳統(tǒng)的親子相處模式拋在一邊,以親子合作取而代之。
這是一本可以拿來時?;仡欁圆榈臅恢缹砟硨毷欠駮c幸我讀過這本書,但我自己很慶幸遇見了它。初為人母,十分焦慮與孤獨,它給我的內(nèi)心世界帶來了寬慰。就慢慢實踐,跟某寶一起慢慢長大吧。
????Good luck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