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繪本時,最起碼要考慮以下四點:
第一點,繪本是否適合寶寶的年齡?
寶寶的年齡不同,認知水平不同,語言和閱讀能力也不同,選擇的繪本自然應該不同。
一般繪本封面上都注明適合寶寶閱讀的年齡,比如,0~3歲、4~6歲等。
不過,因為不同寶寶發(fā)育有差異性,這些信息只能作為參考,家長要根據(jù)個人經驗做出判斷。
第二點,繪本是否滿足寶寶的興趣和需求?
繪本是給寶寶看的,如果寶寶不感興趣,家長買來了,就成為娛樂自己的工具。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花幾十塊錢買來一本據(jù)說很精彩的繪本,寶寶看兩眼就扔一邊了,任誰都會煩惱。
建議在挑選繪本時,讓寶寶參與其中。如果是在網店上買繪本,可以打開詳情頁,給寶寶講一講繪本的主要內容,讓寶寶看看繪本封面的圖畫,一般這些圖畫都能反映部分繪本的內容。如果寶寶感興趣,再下單購買。
第三點,給寶寶讀繪本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娛樂,還是一種學習工具?
首先,如果給寶寶讀繪本,是為了娛樂,就可以大量購買寶寶感興趣的,各種類型的繪本,供寶寶大量閱讀。
另外,如果把繪本當成一種學習工具,就要考慮寶寶具體的認知、情感、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態(tài)了。
比方說,可以挑選一些認知類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小藍和小黃》等等,幫寶寶認識數(shù)字、色彩;
語言學習類的繪本《小兔乖乖》,有大量的重復詞匯和短語,朗朗上口,適合口語學習階段的寶寶;
還有情緒情感類的,比方說《菲菲生氣了》,適合幫助寶寶寶認識情緒。
第四點,就是繪本本身的質量好不好?
繪本的質量,可以從兩方面評估:
一方面是繪本的材質好不好,是否耐摔、耐磨,能供寶寶閱讀比較長的時間。要知道2歲以下的寶寶,基本上是把書當玩具“用”的。
一般來說,精裝版比平裝版的使用時間更長,但精裝書價格較高,可以憑自己喜好衡量。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對于1、2歲的小寶寶來說,紙板書材質更為合適。
另一方面是繪本的內容好不好,圖畫的藝術性、文字的流暢性和優(yōu)美程度、繪本本身的教育價值,等等,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想要少踩坑,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選擇獲獎的繪本作品。就像成人文學作品,國際上有諾貝爾獎,國內有茅盾文學獎。目前,國際上也有幾個頗負盛名的繪本獎項。
比如,凱迪克獎,它是由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頒發(fā)的著名繪本獎項。
每年,美國圖書管協(xié)會都會邀請著名教育學者、兒童繪本專業(yè)人員和圖書館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從當年出版的幾萬本繪本中,選出一名金獎繪本,和兩三本銀獎繪本。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衛(wèi),不可以》就是1999年的凱迪克銀獎繪本。
另外,國際上比較權威的繪本或兒童文學作品獎項還有,波士頓環(huán)球報號角圖書獎、佐羅托獎、紐伯瑞獎和國際安徒生獎,獲得這些獎項的繪本,從內容上層面上講,大家可以放心選擇。
當然,大家也不要唯得獎作品不讀。其實,選繪本,最核心的標準是適合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