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是唯一該臉紅的動物。
——馬克·吐溫
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我們?nèi)祟惡推渌麆游?,一起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
作為這個星球上的主人,人類與其他動物原本應該和諧共處,不知何時,卻成為你死我活的爭斗對象。
因菠蘿炸彈死亡的懷孕母象
周六的早晨,看到懷孕母象被人類投喂炸彈慘死的內(nèi)容,難過半天。
無論這一事件過去多久,都是人類的恥辱。
5月23號。印度某地的一頭野生母象,由于棲息地無法找到足夠食物,來到靠近人類村莊處覓食。
不懷好意的村民,為她準備了一個塞滿炸藥的菠蘿,
吃下菠蘿的母象,口部瞬間被炸裂
……
之后,母象來到河水中央,把自己的口鼻浸入河水,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
林業(yè)官員牽來兩頭大象,試圖把她引出河道進行救治,但她始終不為所動。
一連4天她都站在河中央,最終于27號不幸死亡。
尸檢發(fā)現(xiàn),這頭15歲的大象,肚子里還懷著寶寶。
因為這一事件,全球藝術(shù)家行動起來,插畫師們哭著創(chuàng)作出作品,紀念這一母象。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因為環(huán)境惡化,我來到你們的地界尋找食物,
沒想到你們?nèi)绱撕荻荆?/strong>
我腹中的胎兒無法見到陽光,
這樣的環(huán)境,我不需要。
這樣的人類,我不需要。
生無可戀,
我走了,
一了百了。
其實,大象很早就是人類的朋友
大象,英文Elephant,長鼻目,象科,通稱象。
大象是現(xiàn)在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大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lǐng),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jié)成上百只大象。象牙是防御敵人的重要武器。
史料記載,大象很早就成了人類的朋友,并能為人類提供幫助。
大象非常聰明,能開辟場地,還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葉枯枝之中。
大象壽命很長,一般能活到70歲左右,它在10歲到15歲性成熟,懷孕期長達22個月。
大象分布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極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跡,然而現(xiàn)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大類。
如今,大象已經(jīng)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動物。
我國境內(nèi)曾遍布大象
距今三四千年之前的殷商時期,大象在中國境內(nèi)廣泛分布,從黃河流域到嶺南地區(qū),從西部的巴蜀到靠近緬甸的云南地區(qū),大象的蹤跡遍地可循。
隨著人口的膨脹和鐵器工具的使用,昔日茂密的森林植被、廣闊的平原被人類的生活所占據(jù),變成了可供耕種的土地,地理條件因而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
氣候與地理條件的雙重變化,使得大象南遷,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象在黃河流域基本絕跡。
北宋中期以后,長江流域地區(qū)的大象滅絕,大象繼續(xù)南遷至嶺南地區(qū)和云南地區(qū)。
清末至今,我國境內(nèi),只有少量的野象生存在云南西雙版納一帶。
如果前往西雙版納旅游,運氣好的話,可以在野象谷里看到他們。
我們是動物園里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
我們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物種之一。
我們其實只想一家人生活在大自然中。
我們偶爾也會犯事,
朔本追源,都是由你們?nèi)祟愒斐傻摹?/strong>
新冠背鍋俠三文魚
6月12日晚,北京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表示,相關(guān)部門抽檢時從進口三文魚的切割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一瞬間,三文魚成為人人為恐怖之不及的病毒源頭。
這之前,三文魚因為洄游產(chǎn)卵被人類津津樂道。
這種在淡水出生后進入海洋生活,并在繁殖期后回到出生地繁殖并死亡的行為被稱為洄游。
三文魚(Salmon,鮭魚)是高蛋白、低熱量的健康食品,被越來越多的國內(nèi)消費者喜愛。
Salmon這個詞的拉丁文學名意思為“跳躍者”,因為在洄游時這些魚類往上游返回出生地需要跳過一些小瀑布。
三文魚洄游(salmon run)就是三文魚奔跑的意思。
由于魚卵和幼魚無法在海水中生存,性成熟的鮭魚必須穿越過峽灣、順著江海交界的地方逆流而上,在縱橫交錯的河道中穿梭,經(jīng)歷數(shù)月的長途跋涉,最終回到自己出生地的那條小溪。
一對三文魚產(chǎn)下4000個卵,
來年春天,約有800條小魚被孵化,
在淡水湖中度過一年時光之后,
約有200條到達大海,
四年后,能夠洄游的只有10條,其中8條被人類捕捉,
最終到達出生地,只有2條。
整整四年,經(jīng)歷無數(shù)艱難險阻,才能成長為大約三公斤左右的成熟三文魚。
作為肉食性魚類,海中的三文魚異常兇猛,以小型魚類為食。
抵達淡水區(qū)域,向河流的上游洄游前,三文魚將放棄海洋的消化系統(tǒng),停止進食和飲水,將自己在海洋中儲備的全部能量用于最后一程。
在約60天里,逆流而上。
在這一過程中,三文魚的外形會發(fā)生變化,顏色會變?yōu)榧t色,嘴巴會變成鉤狀或變長;
身體內(nèi)部也會發(fā)生變化,部分地方會自動分解,為精子和卵子騰出地方,并最終成為后代的食物。
產(chǎn)下魚卵不久之后,三文魚會死去。
腐爛的三文魚尸體,不但為未來出生的后代小魚們提供豐富的食物,還為河邊的大樹提供充足養(yǎng)料。
繁茂的大樹為河水擋住陽光,降低河水的溫度,未來的三文魚不會再因為河水的溫暖而中途死去,保證了下一代更好的繁衍環(huán)境。
周而復始,自然循環(huán)。
這是我的使命,
縱使歷經(jīng)千辛萬苦,
我愿意,
我接受。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有一座“世界滅絕動物墓地”,在那里排列著近300年來已經(jīng)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單,每一塊墓碑都代表一種已經(jīng)滅絕的動物,上面記載著滅絕的年代和滅絕的地方。
圖片中手掌之前的倒下的墓碑表示滅絕動物,手掌之后是現(xiàn)存的動物。
動物滅絕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但是,人類的行為,會加快這一節(jié)奏。
很多動物原本可以與我們一起在這個星球上生活,如今只出現(xiàn)在博物館或者書籍中,供人類反思和紀念。
《動物有靈》書中提到的渡渡鳥,是生活在毛里求斯島的一種鳥類,不會飛,與鴿子物種較近。身高約1米,三足,地面筑巢,以水果為食。
16世紀后期,歐洲殖民者來到了毛里求斯。不會飛又跑不快的渡渡鳥很快成為歐洲人主要的食物來源。
由于過度捕殺,很快島上的渡渡鳥越來越少。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鳥離開了這個世界。
渡渡鳥通常被當作是滅絕物種的原型,因為在它滅絕之時人類已開始有記錄的歷史,可直接將其滅絕歸因于人類的活動。
可悲的是,這之后,類似的悲劇還在上演。
從1600年至今,
人類已經(jīng)導致748種動物滅絕。
4314種動物變成瀕危級,
2851種動物變成極度瀕危級
……
2018年3月,地球上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肯尼亞死亡。
讓超過五千萬年歷史的這一物種在地球上消失,人類只用了不到兩百年的時間。
2019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簡稱IUCN)在杭州的一個學術(shù)交流會上宣稱:“經(jīng)專家組評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p>
物種消失,生物多樣性受到削弱,
對人類有啥好處呢?
沒有!
那為啥還讓動物滅絕?
蠢唄。
是應該加大動物保護力度,
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
今天是父親節(jié),朋友圈里都在慶祝。那些為了養(yǎng)育后代辛勤付出的動物爸爸們,同樣值得歌頌。比如,認真履行孵蛋任務的企鵝爸爸們。
生下企鵝蛋的企鵝媽媽,迅速把企鵝蛋轉(zhuǎn)移給企鵝爸爸,然后外出覓食,補充因懷孕不能進食的身體虧空。
為了讓企鵝寶寶能順利的孵化出來,雄性企鵝將蛋放在自己的腳上,然后翹起尾巴,支撐自己的身體,讓蛋遠離冰冷的地面,再用自己的肚皮包住蛋,給它提供一個溫暖的環(huán)境。
雄企鵝就是以這一姿勢,在嚴寒中站立60多天,不吃不喝,只靠消耗自身貯存的脂肪來提供能量和熱量,保證孵蛋所需要的溫度,同時維持自己最低限度的代謝。
在孵蛋和護理小企鵝期間,一只雄性帝企鵝的體重要減少10~20公斤,是其體重的一半。
在孵化過程中,企鵝蛋是不能掉到冰面上的,不然馬上就變成冰球了。
雄性帝企鵝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保持在舒適的36攝氏度。
所以,企鵝爸爸在走動過程中,只能雙腳并攏慢慢的移動。
于是,我們看到的就是萌萌的企鵝動作。
之所以選擇南極嚴寒的冬季繁殖后代,是因為冬季敵害相對較少。此外,小企鵝出生后溫度適合生存。南極3月間,氣溫降到零下30度,每年的交配季節(jié)就開始了,到每年的4月至5月間,雌性帝企鵝開始產(chǎn)蛋。7月中旬到8月初的這段時間里,小帝企鵝們陸續(xù)地孵化出來。當小企鵝被孵出來正是南極天氣開始回暖的季節(jié),企鵝寶寶更能在這種溫度下存活下來。
人類懷胎十月生子,辛苦。
企鵝爸爸60多天不吃不喝,在嚴寒中站立孵化企鵝蛋,辛苦。
動物和人有區(qū)別嗎?
有,也沒有。
牛椋鳥和非洲草原動物之間的共生關(guān)系,一直是動物界的典范。
牛椋鳥以小型寄生蟲為主食,為了隨時有食物,它們終生都會在哺乳動物的身邊度過,包括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或者河馬,大象,它們幾乎會一直附著在這些動物的身體上,甚至包括求偶和交配,也會在動物身上進行。
完全不用考慮自己找房子,共生動物為牛椋鳥提供了穩(wěn)定的居住環(huán)境。
牛椋鳥理當做出自己的貢獻。
牛椋鳥依靠自己鋒利的爪子,能牢牢把自己固定在河馬光滑的外皮上,用自己扁平的喙部當做工具,一點一點把附著在動物體表的寄生蟲一個個啄食干凈。如果附著在長頸鹿大羚羊的身上,牛椋鳥還會附贈毛發(fā)梳理的服務,這也是長頸鹿這種有被毛的動物更喜歡牛椋鳥的原因。
牛椋鳥從早到晚都在騷擾著草原動物的身體,東啄西啄,但卻很少見動物們主動驅(qū)趕和攻擊牛椋鳥,牛椋鳥身體靈活不容易被攻擊到是一小方面,更大的原因是:動物們把牛椋鳥視為自己的警報系統(tǒng)。
非洲草原是一個險惡的環(huán)境,陸地上有非洲獅水里有鱷魚,動物們在啃草、泡澡和睡覺時非常容易受到到這些天敵的攻擊。而牛椋鳥在白天幾乎沒有睡眠,并且天性非常警覺,它們能察覺到動物們無法感知的危險,并且及時給動物們發(fā)布警告告訴它們:有敵人靠近快跑!
牛椋鳥真的如此可愛嗎?
非也。
一旦發(fā)現(xiàn)動物身體的傷口,會用自己的喙故意把傷口擴大加深,方便自己從傷口啄食血液,所以,動物們也需要提高警惕。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道理對人類來說有用,
對動物世界來說,同樣適用。
如果不是因為《動物有靈》這本書,我不會想著去了解以上有關(guān)動物的內(nèi)容。
因為了解了這些內(nèi)容,對動物有了更多的關(guān)愛,對我們?nèi)祟愑辛烁嗟姆此肌?/p>
孔雀開屏,
小蝌蚪變青蛙,
毛毛蟲變蝴蝶,
蛇蛻皮成長
……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神奇的動物世界,地球才變得豐富多彩。
無論是動物家庭,動物之間,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愛恨情仇,
作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人與動物是平等的,
我們都是地球的主人,我們理應善待我們?nèi)祟惖呐笥选?/p>
最后,感謝《動物有靈》的作者,西班牙藝術(shù)家巴布洛·薩爾瓦赫用版畫藝術(shù)刻畫了150多種動物,圍繞靈魂、愛、生存、節(jié)奏、水、棲息地等8大主題,講述了動物世界令人贊嘆的奇觀。
精美細致的版畫和抒情詩意的文字,帶我們逐步了解動物如何像人類一樣組建家庭,如何參與競爭,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應對生存挑戰(zhàn),如何拼盡全力只為了保護下一代……
動物有靈,他們值得被贊美和歌頌。
@擦亮星,努力向孩子一樣,用充滿好奇的雙眼看世界。讀書,旅行,做個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