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來名畫可以這樣看!
你以為看名畫需要強大的背景知識,從色彩、流派、背景、作者、歷史開始了解?
你以為看名畫必須去展廳、博物館或者拍賣會,正襟危坐或者逐一從上到下開始欣賞?
這部《我的藝術小書》告訴小朋友們,不存在!你完全可以在家中,翻閱著這套小書,有一搭沒一搭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去理解這些名畫,跟著感覺走!
“感覺”?沒錯,藝術最初的意義和價值,也許就是表達感覺,讓不同的群體、不同的階層通過畫而得到共鳴!
這套《我的藝術小書》的得名大概是和浪花朵朵此前所出的《兒童藝術大書》相對的。兩套書都是以藝術見長的大名鼎鼎的英國費頓出版社編輯的。只不過,相對《兒童藝術大書》,這套書是小開本。
但小并不意味著簡單。小有小的精致,有小的意境。雖然所收錄的圖畫尺寸進行了相對的壓縮,讓它們更符合孩子們的小手,但境界并沒有變小。
這套《我的藝術小書》一套4本,主題分別是朋友、愛、睡覺和朋友。這4個主題大概是不同人種、不同階層、不同國家的人永恒的話題,都能夠得到共鳴。而其中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各不相同,有雕塑、油畫、國畫……
我和兒子最愛的是其中《關于睡覺》,兩個人的視角大相徑庭。
我在這些名畫中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甜甜的女孩睡著的樣子那么溫馨甜美,自帶治愈的力量??赡芎芏鄫寢尶戳诉@幅畫都有同樣的感覺——“孩子睡著了像天使?!?/p>
其中的許多內(nèi)容應該在我們的育兒中得到共鳴。比如,睡前的洗澡、睡前的擁抱以及睡前的閱讀。我在和自己兒子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常常和兒子討論他和畫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可我兒子更感興趣的內(nèi)容是這一幅。他并不懂得好萊塢是什么,只是好奇為什么人和猛獸睡在一起。他甚至和粑粑在討論:“這只猛獸到底是老虎還是獅子?”
我對一些文化同源的畫能夠更多的產(chǎn)生共鳴。比如,這一幅畫讓我想起一篇名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雖然這幅畫的河流流過的地方顯然沒有文章中那么喧囂。
我曾經(jīng)和一群志趣相投朋友在南京夜間泛舟秦淮河上。那個覺時候我還很年輕,那段經(jīng)歷成為我人生中很難忘的一段回憶。
我還會和兒子討論畫面和畫的名字的不同之處。比如,這幅畫的名字叫做《100萬光年之外的靈魂》。繪畫的人命名中的“靈魂”,指的到底是外太空的生命,還是說天上的星星是人的靈魂?
關于“快樂”,對四歲半的孩子來說,似乎比“睡覺”的話題更具有生活氣息。
比如,我兒子最近在學的英語主題是“how do you feel?”,課件的內(nèi)容略有一些單調(diào)。
語言不過是一種工具。所以,我找來了《藝術小書》中的《關于快樂》來給孩子感受名畫,了解到底什么是快樂。
每一幅畫都非常有張力,撲面而來的是畫中人的情緒。果然人類的悲歡都是相通的。
而《關于愛》,更觸動我的倒不是一幅幅畫,而是那些如詩般的句子。愛是……輕輕的擁抱和深深的親吻/愛是緩慢的舞蹈和溫柔的撫摸/愛是一種慰藉,一個秘密,甚至一次歷險。愛能讓你變得勇敢起來,充滿膽量,一往無前。
有沒有現(xiàn)代詩的感覺?有沒有?!有沒有?!
很俗套,卻很動人。前段時間在讀“意義哲學”弗蘭克爾《生命的探問》。弗蘭克爾是猶太人,為了照顧父母放棄了移民的機會,被關進集中營深陷囹圄三年,靠著“意義”僥幸死里逃生。他提出的生命的意義就有一個是“愛”。
《關于朋友》,我兒子現(xiàn)在的感受可能是和他的鄰居同時也是同班同學一起游戲、分享快樂。
也許,更多的內(nèi)容還需要他在漫長的人生中體會。
草草和兒子讀完了這四本《我的藝術小書》,我疑心我和兒子讀懂了,又沒有讀懂。
可是,這就是藝術呀。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