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光潛《談寫作》有感(三)
“練習(xí)寫作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須牢記在心,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說須心口如一,不能說謊?!?nbsp;
——朱光潛《寫作練習(xí)》
在歡妹兒的作文啟蒙中,如果有一條我非常堅持的原則,那就是“有感而發(fā)”。
我認(rèn)為,文章的結(jié)構(gòu)、用詞皆可破,惟“真”不可破。
結(jié)構(gòu)可破,可順敘,可倒樁,可多線并行。 用詞可破,名詞、形容詞都可做動詞,在古文里尤其明顯。但是,我們不能說文章可以真心假意參半,最打動人心的力量,往往來自真情實感。
然而,說假話也分情況,有些是刻意為之,比如心口不一,生編硬造;有些是無意為之,比如強寫自己不熟悉的情境和生活。分別來說說。
一次,歡妹兒說:春姑娘吹紅了蘋果的臉。我問她,你看到過在春天變紅的蘋果嗎?她說沒有。我說,你看到過什么在春天變紅呢?她想了想說:草莓!春姑娘吹紅了草莓的臉!我說,對,你沒有感受過的事,就不要寫。
這大概屬于無意為之的失實。歡大概是認(rèn)為,春天萬物復(fù)蘇,很多花果都紅了臉,于是想當(dāng)然地寫了一個自己最熟悉的水果。這便是寫作脫離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說真話守則一:忠于自己的生活感受,不脫離。
還有一次,歡寫:媽媽是個充滿愛心的人。一次,媽媽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乞丐。我說:媽媽當(dāng)時給了多少?她說:兩元。我說,那你就不能這么說,你只能說媽媽給了乞丐兩塊錢。因為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乞丐,你說了一句假話,文章便失去了意義。
這篇短文學(xué)校老師給了較高評價,但我告訴她,這篇文章在媽媽這里不及格。因為假,經(jīng)不起推敲,媽媽看到虛假的文章會起雞皮疙瘩。說真話守則二:忠于事實和邏輯,不拔高。
有時候歡妹兒并不是要刻意編造,她或是缺乏某些生活經(jīng)驗,或是用詞不夠準(zhǔn)確,但是我覺得必須要不遺余力地要求她:說真話。這是文章的基石。
可怕的是,我在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里常常看到這種虛假。春姑娘是魔法師,夏姑娘是魔法師,秋姑娘是魔法師,冬姑娘還是魔法師,描寫四季的開篇,可以是一模一樣,這不是虛假是什么?
還看到過一篇范文,寫的是《我崇敬的人》,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寫到,他崇敬他的同桌,因為同桌在考試時把鋼筆借給了需要的同學(xué),而他因為沒有多余的鋼筆,所以沒借給同學(xué)?!拔覟樽约旱男袨楦械叫呃ⅰ保@個孩子寫到。
我認(rèn)為這篇文章不可信,自己沒有多余的鋼筆借給同學(xué)這本是人之常情,會有人為此羞愧不已,進(jìn)而崇敬別人嗎?如果這種想法不靠譜,為什么這個孩子要這么寫呢?
每當(dāng)看到這種文章,我都會非常遺憾。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應(yīng)試教育惹的禍啊,都是套路啊。套路的確是套路,但要全怪在應(yīng)試上,我到有不同看法。在我看來,應(yīng)試文章和自由寫作要求不一樣這是肯定的,但是 應(yīng)試和寫真話表真情并不背道而馳,只是多了特定的要求和限制。
說真話,是一種習(xí)慣,也是一種能力,同樣需要練習(xí)。有些人一寫文章便是假話大話空話,一是不會,而是懶,懶于觀察,懶于積累,懶于思考。懶久了,就變成真不會了。
所以,講真話守則:不脫離、不打粉、不拔高。講真話的能力水平取決于:閱讀力、觀察力、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