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許多城市的孩子們已經正式放暑假啦。這也意味著孩子們返校領了成績單,又得回家向爸爸媽媽匯報一學期的學習成果了。
最近和幾個爸爸媽媽聊,發(fā)現大家有欣喜,更多的是焦慮。“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在我的學生時代非常流行的話,看來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看到這么多年,家長們對待成績的心態(tài)卻沒有多少改善。而家長對待成績的態(tài)度,無疑將影響孩子對待成績的態(tài)度,這真是令人捉急。說說我的觀點,歡迎拍磚~
考試就是找米倉里的老鼠洞
女兒剛升入小學時,對自己的考試成績格外關注,考滿分了就非常開心,被扣了分就沮喪萬分,甚至抹眼淚。
后來我找她認真聊了一次。我告訴她,在學校學知識就如同建立自己的米倉,每次些答錯的題就是隱藏在米倉角落里的老鼠洞,而考試就是為了找到米倉里的老鼠洞在哪兒。找到了老鼠洞,把答錯的題弄清楚,不會的、不熟練的內容掌握好,就相當于堵上了老鼠洞啦。
不僅如此,我還跟她分享,在我上學的時候,每次考試出錯我都很開心——因為又發(fā)現了一個老鼠洞呀,這次堵上了,下次就不會再有老鼠跑出來偷糧食了。
這次談話給女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期末考試完,女兒很有信心,同時她也補充說,“不過,也有可能有漏網的老鼠洞沒有檢查出來?!?/p>
這讓我很欣慰:孩子能夠正確看待考試,看待考試成績,才能還原考試的本來面目,發(fā)揮考試應有的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都誤讀了考試??荚嚨淖饔弥皇菍δ骋浑A段學習的檢驗,但萬萬不能將其作為全部的、唯一的目的。
如果將考試看成“最終結果”,意味著拿到考試成績就完成了整個考試。事實上,考試是改善和進步的開始,批改后的考試試卷比考試成績更重要。
考試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考試技巧不足(審題不仔細,沒有答完,或在個別題目消耗過多時間等)等,這些信息恰恰是考試給與孩子們最寶貴的財富。
能夠從一次次考試中找到自身缺點,并積極彌補的孩子,才能在求學的長跑中最終獲勝。
還有一個誤區(qū),是將考試成績視為衡量一個階段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孩子有沒有考好,受很多客觀、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當天的身體狀態(tài)、考試題目是否過偏、過難等。
如果將成績視為評價孩子整整一個學期努力的標準,無論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還是成績一般的孩子,都非常片面、不公平。
無需獎勵
這次二年級期末考試女兒得了全班唯一的雙百。姥姥說該好好獎勵一下孩子。我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打算。姥姥說:“糯米不要獎勵嗎?真是個小傻瓜?!?/p>
如果將考試目的當做“找到米倉里的老鼠洞”,滿分只意味著孩子恰巧掌握了這次考察的內容,而失去了發(fā)現薄弱點(老鼠洞)的機會,如此而已。
曾經有一次,女兒路過蛋糕店時跟我要一塊蛋糕作為最近表現良好的獎勵。我告訴她,“想吃蛋糕就告訴媽媽啊,咱們一起去買。這和你最近的表現沒啥關系。當然你最近也很棒??!”
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有天然的、內在動力追求上進——獲取知識本身會帶來快樂,取得好的成績本身會帶來成就感。這些快樂和成就感,不是一塊蛋糕、一個玩具帶來的快樂所能相提并論的。
剛開始我們開出好吃的、好玩兒的甚至電子產品作為孩子努力的條件,那么等到孩子面臨更嚴峻的升學挑戰(zhàn)、需要持續(xù)刻苦努力時,有什么樣的“等價條件”才能達到讓父母如愿以償的激勵作用呢?
蛋糕、玩具、IPad甚至出國旅游都不足以成為孩子付出長期、刻苦努力的理由。只有對目標本身的渴望,才能內化為孩子最穩(wěn)定、最強勁的驅動力。
相比獎勵,“慶?!笔桥c孩子共情和表達喜悅的方式。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獎勵是條件性的,往往為了驅使孩子達成目標而提前許諾;慶祝是對喜悅的表達,也是人與人之間(不僅限于親子)非常好的情感溝通與交流。
我不太獎勵女兒,卻為她設置了“沮喪蛋糕”。上學期有一次孩子沒有考好,晚上聊天的時間跟我說起來,忍不住趴在我懷里痛哭起來。原來,老師一公布成績,課間有好幾位同學都來問她“呀,你錯了題耶!”這讓原本并不太在意分數的女兒覺得非常難受。
等她平靜一些之后,我建議道:“不如我們設置個沮喪蛋糕吧!如果你碰到了非常沮喪、傷心的事,就告訴媽媽,然后我們可以買一個沮喪蛋糕,吃掉它!”
我現在都記得女兒眨著眼睛望著我的樣子,她非??蓯鄣貑栁遥骸斑@樣也可以嗎?”“當然可以??!等吃完蛋糕,你的心情就恢復啦!”我們又有了一個一言為定的約定。
希望女兒能明白,沒有什么事糟糕到不能再糟糕,至少還有好吃的蛋糕可以享受??!
不要懲罰
孩子考不好,家長心情往往跟著一落千丈。如果孩子錯的題再都是平常耳提面命仍然屢犯不止的錯誤,那家長就更忍不住心頭之火蹭蹭往上冒了,挨一頓批可能都是“便宜了他”。
如果您還記得考試目的是“找到米倉里的老鼠洞”,那么錯題就意味著孩子有機會彌補不足,取得進步。這難道不是值得慶祝的嗎?為什么要懲罰孩子呢?
此外,我不建議懲罰孩子的另一個理由很簡單:懲罰對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沒有用!
很多的家長會說,懲罰孩子是為了讓他“長記性”。 的確,懲罰得越嚴厲,孩子的印象越深刻。然而事與愿違的是,這個印象往往停留在懲罰的內容上——比如被痛罵了一頓,比如失去了旅游的機會,比如不再被允許看電視。
然而,孩子會用心去改嗎?恐怕未必。他把心思都放在怎么避免挨罰上了,整天考慮的是如何跟爸爸媽媽講條件,再把看電視的權利爭取回來。
此外,很多時候對孩子實施懲罰,是家長在宣泄自己對孩子未來的擔心和焦慮。還有一種訓斥更糟糕,家長通過懲罰孩子宣告自己的權威——“你看我說對了吧!你從來都這么不聽話!跟你說多少遍你也不改!”
這些話宣告了父母對孩子取得糟糕的成績沒有任何責任——“我早就提醒過你了??!我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聽!”,然后將考不好的成績完全歸咎于孩子——“不用功、不聽話、不入腦、不上心”。
這樣的訓斥或懲罰的確能夠幫助父母們宣泄自己的不滿和焦慮,除此之外呢?然并卵。難道您想要的僅僅是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解決問題嗎?
請幫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其實他都會,就是粗心大意”,常常能聽爸爸媽媽說這句話。給孩子貼上標簽很容易,一旦孩子認可了這些標簽,認可了自己就是“粗心大意”,更不會主動想辦法改掉缺點,更難以進步了。
“會的題做不對”,有可能是練習少,熟練度不夠;有可能是讀題不認真,錯看了題目條件和要求;還有可能是做過的題型少,不能夠靈活變通。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提高的措施,并跟進孩子對改進方案的實施,才能幫助孩子有效的提高成績。
女兒也發(fā)生過漏答題的情況,后來她自己總結了一個消滅“漏題”的方法:她每次答完卷子,會檢查好多遍,每一遍檢查都有專門的目標,其中一次就是“查漏題”。
我發(fā)現這種檢查試卷的方式的確比泛泛的檢查效果好很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發(fā)現錯誤。
這次數學考試,女兒說她檢查出來了四道錯題??上攵?,如果沒有檢查出來,那么她將與滿分擦肩而過了。
最后再啰嗦一句,愿爸爸媽媽和孩子們都有信心:只要老鼠洞越來越少,哪怕一學期只補上了一個,糧倉里的糧食也會越來越安全。一起加油吧!
本文首發(fā)自我的微信公眾號“糖紙匣子”,歡迎關注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