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前兩天寫的文字,我想更深入地說說我們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的另一個極端——情緒虐待。
小J是我咨詢過的一個學(xué)生,她來找我的原因是人際困擾。隨著年齡的增長,小J感到和人交往是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情,用她的話就是“感覺在人前要窒息了”。在幾次的咨詢里,我了解到她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一直都不那么親密,甚至她害怕見到自己的父母、害怕回到那個家。小J說她從小到大只要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盡管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吼過、打過她,但那時整個家就會變得異常安靜,靜到讓她發(fā)怵,爸媽約好似的冷落她,爸爸背靠著她吞云吐霧,媽媽完全把她當(dāng)做空氣,沒有人回應(yīng)她、沒有人搭理她;小J說每當(dāng)這時,她最害怕的就是看爸媽的眼睛,她每天回到家就感覺喘不過氣來,比起爸媽的不作為,其實她更渴望一頓打罵。而今,小J 上大學(xué)離開了家,但在人際交往中,她卻始終很被動,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看對方的眼睛、害怕相處中的安靜。由于害怕相處中的靜,小J拼命地找話題,而在話題的談?wù)撝杏制疵睾ε伦约撼鲥e,她似乎陷入了自造的人際交往惡性循環(huán)……
我們身邊像小J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害怕被否定、處處小心翼翼害怕出錯,每天活在別人的眼光里,每天活在別人的臉色中;與此同時,或許我們也在成為那個給別人帶來壓力、甚至傷害的人。我們經(jīng)歷著并被經(jīng)歷著情緒虐待。
曾經(jīng)的我也被情緒綁架了。去年送險些遲到的龍寶去上學(xué)的那一幕,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天早上,龍寶撒嬌不肯起床,而我則像個陀螺似的不停地在臥室、廚房間轉(zhuǎn)呀轉(zhuǎn)呀,一手拎著他的書包、一手挽著自己的大包,看著他一副拖拖拉拉的模樣,心中的無名之火騰滴點燃了,我對著龍寶大聲說起話來,漸漸地說話變成了近乎病態(tài)的情緒發(fā)泄,龍寶驚恐地看著我,迅速地把自己打理好跟著我出了門。去幼兒園的路上一番歇斯底里后的我拒絕像平日那樣和他手拉手,一路上我刻意和他保持距離卻沒有告訴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不想再把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他。一路上我對龍寶始終不回應(yīng),直到送他到教室門口,我都沒有和他說一句話。但就在我轉(zhuǎn)身準(zhǔn)備離開的那一刻,龍寶沖出教室抱住我嚎啕大哭,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都做了些什么——我在對我心愛的孩子情緒虐待!那天我們倆緊緊地抱在一起淚流滿面。
生活的煩惱、工作的壓力、育兒的辛勞,常常讓我們不得不努力地奔跑著,無暇欣賞這一路上的風(fēng)景,更舍不得停下來關(guān)照關(guān)照自己。然而,恰恰因此我們難免被疲累倦乏所牽絆、忘了初心亂了腳步,把情緒的主動權(quán)拱手相讓于各種疊加的生活事件,我們成了壞情緒的傳播者,孩子成了我們壞情緒的回收站。但愿每個生命都被這世界溫柔以待,但愿每個人都被尊重和愛滋養(yǎng)著。再累、再忙也別忘記關(guān)照我們自己的身心靈,愛他人的能力源自于足夠的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