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解題思路”的新加坡數學,用101道應用題幫孩子攻克數學失分大項!

2015
2019-9-16 09:41 原創(chuàng) · 圖片63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來自新加坡SAP出版社數學應用題練習冊101 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101道挑戰(zhàn)應用題》,共6冊,對應小學1~6年級。

新加坡數學的一大特點是廣泛采用著名的“具象化模型(CPA教學法)”講解數學概念和解題思路,極大地降低了孩子理解抽象數學概念的難度。借助新加坡數學的學習方式,可以補上我們孩子普遍欠缺的 “講解、理解數學概念和解題思路”這一課。
 

這張圖用一個簡單的例子體現了新加坡數學的“三步教學法”,也叫“CPA教學法”。從具象化的生活實例出發(fā)(objects),建立形象化的模型(picture),然后再抽象到數字、符號、公式、運算(abstract)。

關于新加坡數學的教材和練習冊,我們介紹過不少。而今天介紹的這套書,是針對“應用題”的專項訓練。為什么孩子需要練習數學應用題?有位專家學者這樣解釋:

解答應用題一直是許多孩子做數學題的“心頭大患”。它不像選擇題、計算題啥的,分值不高,有時甚至還可以蒙一下。但應用題不一樣,不會就是不會,一步想岔了,后面的解題步驟就全錯了。而且應用題的分值往往比較高,一步做錯丟分很大!

 

應用題是對孩子的綜合檢測:既要綜合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zui基本的知識,還要具有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

這套書匹配新加坡教育部數學大綱,體現了新加坡數學的核心理念。在內容覆蓋和布局編排上,也回避了“題海戰(zhàn)術”“知識點連貫性差”的短板,具體體現在:

內容難度螺旋形上升,爬樓式穩(wěn)步前進,不會忘東忘西

同一知識點也用不同題型訓練,拒絕“題海戰(zhàn)術”

知識點和場景應用覆蓋全面,搞定小學數學應用題

這套書一共分為六個年級,匹配國內學校1-6年級學制。

一、“中西合璧”的新加坡數學,其實挺牛

數學好的過來人大多知道,數學這門學科,在學習方法上比其他科目的要求高得多,不能靠蠻力硬拼。高中畢業(yè)前,孩子要學12年數學,如果方法不對,將是非常痛苦而漫長的一條路。
 

痛苦的原因,有資深數學老師總結了三點:

  • 學習方法過于抽象,學生無法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  
  • 大量重復練習讓孩子把數學等同于各種計算,誤導學習方向
  • 引導孩子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和推理模式,對一般老師要求過高、很難達到

學校不夠,家庭來補。新加坡數學,就是我們可以借助的一個工具。

1、新加坡數學,其實還挺牛!

世界范圍內,新加坡的數學、科學教育算是“厲害級”的。

根據獨立的教育研究機構“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IEA)公布的“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TIMSS)結果,新加坡中小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科目的測試中排名在全球都名列前矛,經常處于第一、第二的位置。

成績一直這么好,使得新加坡的數學教學方法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可汗學院還開了新加坡數學課)。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qū)在采用新加坡數學教材。

全球數學教育,美國、新加坡、中國都很有代表性。三國數學教育有啥差異,有位一線老師這么總結,我感覺很形象!

中低年級的美國數學課程在動手實踐, 探索方面較為注重,而在抽象原理方面沒有更多的強調。在中國的數學學習中,對頭腦計算非常重視 (mental practice),而西方教學更多地是調查探索(investigate)甚至試圖把抽象化的過程以實際現象來表現,有時候會覺得本來很簡單的抽象邏輯問題被復雜的具體化了。

 

在新加坡數學中,這兩種不同文化下數學的學習得到了較好的平衡,新加坡數學要求對抽象概念的具體化表現,但是是模塊化的表現。

比如問:三個蘋果和五個橘子,一起是多少個水果?

中國直接寫數字 5+3 =8;

美國會畫出三個蘋果,再畫出5個橘子,然后拿出幾個橘子形狀的小塑料塊,和幾個蘋果形狀的小塑料塊,解釋橘子和蘋果都是水果的概念(這樣相加才有意義),再得出結論。 
 

新加坡數學中會把蘋果和橘子用同樣的方塊(模塊)來表示, 這其中有畫出模塊的過程, 但是由于是用同樣的模塊來表達,在一定成程度上抽象化了具體的橘子蘋果,把其僅僅作為一個存在的實體單元,讓學生不用分心于“蘋果和橘子并不是一種水果”的困擾, 而更注重了數學學科的數字邏輯的訓練。 

看來,新加坡數學真的是架起了“中國數學”和“美國數學”之間的橋梁。

2、比中國數學教育多了兩步:CPA三步法,從具體走到抽象!

新加坡數學的學習內容和其它國家一樣,數、加減乘除、代數、幾何 ... 差別在于新加坡數學采用了 “建構式”的教學法或學習法 - “CPA教學法”,也叫“三步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Jerome Bruner在上個世紀60年代zui先提出。他經過觀察發(fā)現,小孩子學數學,經歷三個階段,認知效果zui好:

C - Concrete  看到具體的事物

P - Pictorial  把它用圖形模塊表達出來

A - Abstract  再用數字、符號、公式進行抽象的總結

比起中國數學直接過度到第三步公式計算(2+1=3),新加坡數學的講解過程多了第一、第二步。這樣的過程看起來緩慢,但卻能讓學生們對數學的認知牢固得多。

在新加坡教數學逾10年之久的黃衛(wèi)民老師說:

新加坡的數學體系是建構式的,建立在三個過程,其中除了我們以往在數學中接觸zui多的第三步,即以規(guī)范的數學符號來解決問題(“abstract”)以外,前兩個過程往往為人所忽略:

 

第一步是從自然界、真實世界里去獲得數學(“concrete”)。孩子在小學階段,或者剛剛初識數學元素時,首先是探究數學源自哪里,然后很自然地就搬到手上來運用。

 

第二步,他們會把手上這些自然的、混沌的數學現象,包括數字和概念,化成圖形("pictorial")。圖形是很簡單的,比如說把一個人化成一個方塊,或者說一個人的年齡也可以具象化成方塊,亦或者將三個橙子和三個蘋果,化成不同顏色的方塊。

比如,認6以上數字,先看6條魚、7只雞蛋、8個紐扣 ... 魚、雞蛋、紐扣都是生活中具體的事物(concrete),然后再抽象一些,用“小方塊圖形(模塊)”來代替魚、雞蛋、紐扣 ...(pictorial),zui后再過度到抽象的數字公式表達。

這,就是很有效的“數感”啟蒙!

3、通過“建模”解決問題,訓練數學思維,很強大!

CPA教學法三步中的第二步pictorial - “圖形建模 Model Drawing,尤其是特色中的特色。

什么是數學模型法?大家點擊放大看下面這張圖,就能有初步感受。左邊是模型解題法,右邊是我們熟悉的方程式解題法 ...

小時候的應用題,用長大后學的“抽象”代數方程解很方便。但學方程之前,孩子完全可以用更加鍛煉數學思維的“模型”法去解決。
 

看這個“玻璃球”例子,很能說明新加坡數學在訓練數學思維上的思路,非常具有代表性 ... 

兩個小朋友,Susan和Ivy玩玻璃球,Susan擁有的玻璃球數量是Ivy的3倍,Ivy又買了10個玻璃球后,她的數量變成Susan的兩倍,問她們原來各有幾個玻璃球?

新加坡數學用“模型”法,教孩子的一種做法是:

第一步:畫出一個單元格代表Ivy的玻璃球數量,三個單元格代表Susan的數量 ...

第二步,畫出買了10個玻璃球之后的比例關系,Susan沒有變化,Ivy是她的2倍。

第三步,統(tǒng)一標準量,Ivy左側和右側,都要轉化為統(tǒng)一的矩形格。

第四步,比較一下,Ivy買了10個玻璃球之后,增加了5個小矩形格。

第五步,計算得出每個小矩形格代表的數量是2個。所以,Susan原來有6個,Ivy有2個。

這樣一道題,雖然計算起來很簡單,但是這個畫圖建模的思維過程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新加坡的孩子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會接觸到這種思維方法。因此,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我們真的不太一樣 ...

用本周的這套SAP101舉例,比如來自一年級的這道"加法題":

Tom有18個橙子,Mary有17個橙子,問他們共有幾個橙子?

盡管題目簡單,答案也提供了兩種方法:

方法1:直接用圖例展示,直觀好理解;

方法2:用“拆整相加”法,培養(yǎng)數感,同時減小孩子面對復雜數字時的心里壓力。

又比如同樣來自一年級的這套題:

一個燒水壺的價格是78塊,一個攪拌機比燒水壺貴22塊,一個面包機的價格是攪拌機的一半,問這三樣電器一共多少錢?

首先給出直觀的建模圖,然后是每一步運算的詳細步驟,旁邊還有計算方法。

可見新加坡數學zui大的特點,就是用圖形模型代替抽象的數字和問題,讓孩子們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和算式,而不是小小年紀就被動地接受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義,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數學思維,更是避免他們過早陷入對數學的無限焦慮。

這一點恰好符合了皮亞杰理論,小學生還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具體運算階段,說白了就是形象思維發(fā)達而抽象邏輯思維還未形成。Model Drawing 所具有的形象性,不僅能解題,還提高了學生思維邏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為什么用這套書練應用題?

這套SAP 101 根據《新加坡數學大綱》編寫,練習冊共六本,分別對應1-6年級,每一冊都包含101道數學應用題和詳細解答。

上文我們說了新加坡數學的共同點,這套SAP 101在內容和編排上還有這三個推薦理由:

  • 內容難度螺旋形上升,不會忘東忘西,爬樓式穩(wěn)步前進
  • 拒絕“題海戰(zhàn)術”,相同知識點也用不同的題型來訓練
  • 知識點和場景應用覆蓋全面,搞定小學數學應用題
     

1、難度螺旋形上升,不會忘東忘西,爬樓式穩(wěn)步前進
 

這套SAP 101內容難度上是螺旋形上升的,每一課都是爬樓式的學習穩(wěn)步前進,避免忘東忘西的情況。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Book 2的練習中,已經出現了“貨幣”的主題。

不過這時候的貨幣是結合簡單的四則運算來進行的,同時剛好鞏固孩子在Book 1中學到的知識內容。

接著關于“貨幣”的知識點,在Book 3上又出現了一次,Book 4上又出現了兩次,每次難度逐漸提升。

Book 3引入了小數和不同單位換算。

Book 4引入分數。

這樣安排,等于孩子每學一段時間就鞏固一遍,基本學到第二次就能夠舉一反三,剩下的只要把特定的幾種題型稍微查漏補缺一番就行了。

2、拒絕“題海戰(zhàn)術”,相同知識點也用不同的題型來訓練

同樣一個知識點,絕不會反復停留在同一類題目,而是不斷變化題型,遞進難度,讓“刷題”這件事變得高效。

就拿這套SAP 101來說,1年級第1頁的練習來說,3道題目都是為了練習“100以內加法”這個知識點,但類型不重復,難度有所遞增。

第一題:

Tom有18個橙子,Mary有17個橙子,問他們共有幾個橙子?

很直觀,兩個數字直接加起來就OK。
 

第二題:

Peter有24張貼貼紙,Jane比他多9張,問他們共有幾張貼貼紙?

難度比第一題遞增了一點點,不是簡單地把兩個數字加起來就完事,孩子需要多想一步。
 

第三題:

Adam先生上午賣了24個雞蛋,下午賣了10個,他手頭還剩25個,問Adam先生一開始有幾個雞蛋?

雖然難度和第二題差不多,但題型有了小變化,孩子又有了新的挑戰(zhàn)。

三道題目下來,知識點鞏固了,不同的題型也都能接觸到。

3、知識點和場景應用覆蓋全面,搞定小學數學應用題
 

應用題,考核的是數學知識點在各種場景下的應用。比如同樣是“加法”這個知識點,如果是一個表達式“7+8”,孩子很容易給出答案。但放到應用題,它可能會“隱藏”在各種場景中,難度就增大了:

  • 金錢問題,媽媽買蘋果花了7塊錢,買橙子花了8塊錢,問媽媽買水果共花了多少錢?
  • 時間問題,爸爸早上7點到公司,工作8小時后下班,問爸爸幾點下班?
  • 金錢和時間組合在一起的問題,小明為學?;I款義賣爆米花,每袋爆米花賣1塊錢,他上午賣了7袋,下午賣了8袋,問小明今天賣爆米花共收入了多少錢?
     

這套書就是訓練孩子搞定各種場景的應用題。并且它涉及小學階段所有的數學知識點:四則運算,長度、重量、金錢、時間問題,小數、分數、柵欄包圍問題,速率、百分數、平面幾何問題等等。按照年級來劃分,將每個年級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點和對應的應用場景融合在一起。

我們來瀏覽一下每個年級的大致內容:

一年級,需要掌握的是四則運算的綜合運用能力,練習冊就圍繞這部分內容展開。下圖是1年級的練習目錄,運算的數字范圍是100以內。

一年級學習的知識點其實就是這三個:

a. 單獨的加減乘除計算

b. 兩種運算的融合

c. 有兩步提問的應用題

從單獨的加減乘除開始。先是加法練習

接著是單個的減法應用題。

接下來還有單個的乘除法應用題。然后是兩種運算的融合。

比如下面兩題就運用到“加法”和“減法”兩種運算解題。

而解下面這些題則要運用“減法”和“乘法”。

到后面是有兩步提問的應用題,第一個問題一般比較簡單,有時候第一個問題還是第二個問題解題的基礎。這樣就能給孩子一個循序漸進的解題思路。

比如下面第100題,得先計算出碗的價格,然后才能計算出碗和盤子一起的價格,這就是分步考慮。

二年級,計算的數字范圍擴大到1000以內,并且應用題開始細分場景。一共細分了6個不同的具體場景:長度、質量、分數、體積、錢和時間。

這是關于“重量”的練習題。

這是分數應用題,有的題目直接顯示分數,有的要通過閱讀理解自己算出來。

這是關于“體積”的計算,要求算出3個集裝箱中有多少升洗滌劑。

三年級,應用題開始出現四則運算的綜合應用,出現面積和周長等幾何問題。

解應用題需要綜合運用四則運算。

開始有計算面積周長的應用題。

四年級,應用題的細分場景趨于集中,難度加深。

這些是四年級的分數應用題。


五年級,應用題比較側重于測量、比例、幾何,以及它們的結合。

這是比例和幾何結合的問題。

這是比例和分數結合的問題。

5年級幾何題的比例增大。

六年級,應用題會出現距離、速度和時間融合在一起的題目。

來看一些例子:


可見,每個年級每個知識點會在不同場景、不同類型和難度的應用題型中進行訓練鞏固,掌握了這些類型的題目,小學階段的應用題對孩子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了。

三、做題時還積累英語數學表達

新加坡數學的名氣非常大,但它是英文原版,這對原版娃來說不是什么問題,但英語普娃能否搞得定?

我們認為,只要有一定英文基礎,題目能看得懂七八成,這套練習冊是可以用下來的。

1、數學題里的英語表述其實不難
 

很多題目,可能含有一些看不懂的單詞,但完全不影響答題。

比如下面這道題目里,“paperclips”是什么孩子可能不知道,但只要能猜到是“一樣東西”就OK。

這就跟閱讀理解一樣,不需要每個單詞都認識,但根據上下文,猜個大概的能力需要有。

2、幫助積累英語的數學表達

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很多關鍵詞的表達,比如刷過下面這道題后,孩子對“in the end”,“at first”這些常用表達的意義理解就會深刻很多。

也能慢慢地積累更多的詞匯,比如可以從下面這道題中學會“throw away”、“rotten”等單詞、詞組。

尤其是將來有出國留學打算的孩子,英語原版習題練習很有必要,數學考試對咱中國孩子來說不算難點,但往往容易在題目理解上丟分。

一開始接觸全英文的各科知識,的確回很大的挑戰(zhàn),但反過來,這個“坎”同樣促進孩子英語水平的迅速提高。

四、適合年齡&分級內頁

1、這套書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使用

這套新加坡數學應用題練習冊《101 Challenging Maths Word Problems》(101道挑戰(zhàn)應用題),共6冊,對應小學1~6年級。

大家在選購時可以參照文末的內頁,比較難度來購買。
 

2、比題目還要厚的答案部分

每一本書,答案的部分比題目還要厚。下圖的左部分是題目,右部分是答案。

因為每一道題目,書中都給出了圖文并茂、建模畫圖、分步解答、甚至有多種解法的答案,非常詳盡,讓孩子既能理解學透,還能舉一反三。

3、分冊內頁展示

一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二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三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四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五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六年級

題目樣頁:

答案樣頁:


收錄到專題
“數學”的中西合璧學習法
14篇精華攻略 · 40.7萬人學習
查看專題
回應1 舉報
贊11
收藏69
6年前
囤了,同步新加坡課標,難度比較均衡。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