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懟臉拍”的科普書值得推薦一萬次!

2022-5-27 11:58 原創(chuàng) · 圖片11

講真,陪娃讀過的科普書里,這本《與森林動物面對面》除了“懟臉拍”的插圖比較吸引人之外,其他并沒有特別新奇之處。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又說它值得推薦呢?

因為我在陪娃閱讀過程中,發(fā)現她反復在玩這樣一個游戲:

看著那些懟臉拍的動物插圖,她會很認真地和他們對話:

“你為什么看著我?”

“你在想什么?”

“你是不是想從森林里出來?”

我把書里的動物當作是動物,可是孩子卻把書里的動物當朋友。

她對待動物的方式,讓我想起《動物有靈》里的一句話:

大自然母親賦予每個生命以靈魂,使我們既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特性,又可以打破、削減物種之間的隔閡與差異。

即使渺小如云雀,它的生命也是有意義的,也值得我們人類去尊重、去愛護。

我常常反思,為什么要給孩子讀這么多關于自然的科普書呢?難道僅僅是讓孩子了解學會更多的知識?

我覺得給孩子科普萬事萬物,認知只是最基本的,在認知的背后,讓孩子了解萬事萬物運轉的秘密,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學會更好的愛護自然,尊重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這,我再回頭陪孩子去看這本《與森林動物面對面》時,才意識到作者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目的或許不僅僅是為了科普,而是從科普出發(fā)傳遞給孩子一種“萬物有靈”的理念。

我扒了扒《與森林動物面對面》的作者的履歷,文字作者霍爾格·哈格生物學專業(yè)畢業(yè),現就職于斯圖加特自然歷史博物館,一直專注于動植物研究,曾出版過科普圖書《這是什么樹?》、《誰住在森林里?》等。插圖作者是曼弗雷德·羅貝克,畢業(yè)于德國哈雷藝術和設計學院,他一直致力于自然、科普圖書的創(chuàng)作,國內已引進圖書有《恐龍世界》《恐龍王國》等。

兩個專業(yè)的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書自然也是專業(yè)的。

先來說說文字部分,這本《與森林動物面對面》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西方狍、大斑啄木鳥、北美浣熊、赤狐、歐亞紅松鼠等15種森林動物,并介紹了有關它們的趣味知識。

作者選取的15種動物都是森林里特別有代表性的動物,沒有特別稀奇古怪少見的動物,所以有狼、赤狐、棕熊、松鼠。但又兼顧到科普知識的深度,所以還選取了孩子們不常見的黃喉姬鼠、灰林鸮進行科普,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又拓寬了科普知識的深度。

文字部分我覺得最好的就是作者科普時的編排:條理清晰、條目分明。

介紹每一種動物時,作者都分門別類從基本數據、形態(tài)特征、棲息環(huán)境、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生長繁殖等不同方面介紹,閱讀起來一目了然,還能進行縱向對比。

除了這些基本介紹,作者還針對每個動物做了獨屬于它們自身的特點介紹,比如科普大斑啄木鳥時,作者專門又介紹了啄木鳥的“減震裝置”以及“鼻孔周圍的羽毛”和“利于攀爬的腳爪”,讓孩子們既有所區(qū)別,又能漲知識。

比如啄木鳥的“減震裝置”就很有意思,作者告訴我們啄木鳥瘋狂啄樹木卻不會頭痛,是因為它的喙部和腦部的特殊構造,可以起到減震作用。

除了這些“正經”的科普外,作者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奇妙小知識”版塊,專門介紹動物們那些奇特的點。

你敢信:

啄木鳥的舌頭長達4厘米,相當于身高一米七的人類長著一條28厘米的舌頭。

刺猬晚上出去找食物,需要行走2-3千米,相當于一個人每天步行10-15千米。

松鴉每年要儲藏3000-5000顆堅果,神奇的不是它儲藏這么多食物,而是它能將儲藏的食物全部找出來,真是超絕的本領!

這種幽默卻又能“裝”的知識點,孩子們真的不要太喜歡,只要認真了解學會幾點,出門和小朋友聊天,都能大大地展示一番,超級滿足“虛榮心”!

文字部分雖然很好,但是我和孩子最喜歡的還是書里“懟臉拍”的插圖。

講真,《與森林動物面對面》里懟臉拍的插圖自帶人文氣息,別說孩子,就連我自己去仔細看的時候,都會被深深吸引,就說這“水靈靈”的大眼睛瞅著你,你能不被觸動?

《與森林動物面對面》里是1:1在還原森林動物的真實大小,所以書是超大開本的設計。

大開本的設計,使得書中的每一種動物都能按照它們的真實大小呈現出來,因此才有了“懟臉拍”的插圖效果。

想象一下:與突然出現的狼面對面相望?直視西方狍的大眼睛?跟野豬相互凝視?

這種極富沖擊力的插圖,真的特別震撼人心。

而且插圖是油畫的形式,形象逼真、色彩豐富,插圖里動物的毛發(fā)纖毫畢現,神態(tài)和表情也刻畫得惟妙惟肖,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完美的視覺享受,讓他們不知不覺間走進森林里的動物世界。

所以說這種“懟臉拍”的插圖自帶人文氣息,因為當你觀看時,你會有一種和它們面對面凝視的投入感,正是這種投入感,讓閱讀體驗更深刻。

我娃閱讀時喜歡玩“面對面對話聊天”的游戲,正是“懟臉拍”的插圖感染了她,讓她和森林們的動物們可以相互凝視,才能有觸動,能溝通。

千萬別小看這種“相互凝視”,這是孩子們投入閱讀的關鍵,也是讓他們體會到“萬物有靈”的關鍵。

“懟臉拍”的插圖營造出來的“凝視感”,會讓讀者不自覺地沉醉其中,從而能和書里的動物們共情。

當你看赤狐的插圖時,你會從它的眼神里感受到欲說還休,會忍不住猜測它想傳遞什么給人類?

當你看猞猁的插圖時,看著它犀利的眼神,你會感到震懾還是肅然起敬?

雖然動物們不同的眼神,傳遞給讀者們的感受不一樣,但是無疑他們都會觸動讀者們的靈魂,讓我們去深思、去反省。

這種深思、反省,正是帶著孩子讀科普書需要的。

讀科普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從自然萬物中學會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與森林動物面對面》和《動物有靈》一樣值得推薦一萬次,因為它們傳遞給孩子的都不止是知識,還有萬物有靈的生態(tài)觀。

對了,書里還有彩蛋,前后環(huán)襯繪制了各種動物的爪子,大大小小,直觀呈現,有對比有沖擊。

最后一頁還生動形象把人類和動物的大小進行了對比,雖然是剪影圖對比,但足夠引起孩子們震撼尖叫,很有意思!


回應 舉報
收藏2

推薦閱讀

唯唯豆奶
唯唯豆奶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