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 養(yǎng)娃有意思
相信大家對英語分級閱讀這個概念都不陌生,耳熟能詳?shù)呐=驑?、raz、海尼曼、培生,等等,都是英語國家非常成熟的分級閱讀體系。
講英語分級閱讀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琳瑯滿目,很多人一時不知從何入手。
其實,不止英語分級閱讀,任何我們想了解的概念,都可以參照美國學者Simon Sinek提出的“ 黃金圈法則”來進行分析。
所謂“黃金圈法則”,就是從問題核心入手,從為什么開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如下圖所示: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英語分級閱讀的黃金圈:
首先, 內(nèi)核問題:為什么要進行英語分級閱讀?關于這個我寫過一篇: 英語啟蒙之分級閱讀初談。
簡言之,英語分級閱讀是經(jīng)過語言學家精心設計的輔助閱讀體系,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
接下來, 如何進行英語分級閱讀?這也是今天想重點談的內(nèi)容。
最后, 英語分級閱讀讀什么?也就是分級閱讀材料的選擇問題。關于這個話題后面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所以,本著一次解決一個問題的原則,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談談如何用好英語分級閱讀體系。
分級閱讀體系起源于以英語為母語的歐美國家,隨著國家對閱讀的推廣活動發(fā)展起來,其中又以美國的分級閱讀體系最為成熟,是美國 兒童教育領域重要的研究成果和運用。
所謂分級閱讀,就是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智發(fā)育程度為他們提供的由各種進階讀物組成的閱讀計劃,一般由專業(yè)機構設計,比較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主要作用是幫助孩子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主流的分級閱讀體系包括 AR分級系統(tǒng)(Accelerated Reader,AR)、 藍思閱讀分級體系(Lexile)以及Guided Reading Level( GRL)指導性閱讀分級體系,針對美國 K12中小學教育體系下各年級的閱讀能力給出了明確評分對照,便于老師和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閱讀能力水平。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放大下面這張我從美國Reading A-Z網(wǎng)站下載的圖仔細看看各個分級體系之間的對照,當然,像我一樣掃一眼知道個大概也可以。
前面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關鍵詞,就是“ 兒童教育”。是的,分級閱讀體系的建立完全是兒童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其目標人群是美國接受K12教育的兒童。
這里簡單說一下美國的K12教育體系。美國的中小學義務教育,俗稱K12,覆蓋了從幼兒園(K)到高中畢業(yè)12年級 (Grade 12) 的兒童義務教育,如果類比國內(nèi)教育體系的話,基本上就是幼兒園大班(或?qū)W前班)+9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階段+高中教育的總和。
美國的幼兒園Kindergarten是和小學連起來的,孩子5、6歲開始上kindergarten,從年齡上看基本對應國內(nèi)的大班,在此之前都屬于學齡前教育(daycare或pre-school)階段。
啰里啰嗦說了這么多,想說的中心思想是: 正是鑒于分級閱讀體系是服務于美國K12義務教育體系的,所有的分級閱讀材料本質(zhì)上都是“教材”,或者說是“教輔”,即幫助孩子從學齡前向上學過渡,或者上學后增強閱讀能力的。因此, 母語為英語的孩子一般開始使用分級閱讀材料的起始年齡通常為4、5歲左右,將分級閱讀材料作為從親子閱讀向自主閱讀階段過渡的材料。后面隨著閱讀能力的增強,孩子可以沿著分級閱讀體系拾級而上,選擇適合自己閱讀能力的讀物進行閱讀。
看完母語孩子,我們再來看二語習得的孩子,或者簡單說就是非英語母語,比如我們自己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該如何使用英語分級閱讀體系呢?
這里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齡前的幼童,一種是接近學齡或?qū)W齡后兒童。
對于后者,完全可以參考母語兒童使用分級閱讀的方法,只不過在讀物的選擇上要選擇適合孩子英文水平的分級讀物,通過孩子的自主閱讀,理解全文大意,學生詞,做課后的練習題等。
今天想重點談談前者,即學齡前的幼童如何使用分級閱讀材料。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母語孩子都是4、5歲才開始讀分級的,你讓非母語的學齡前2、3歲孩子就開始讀分級,難道不是揠苗助長嗎?
并非如此。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此分級非彼分級也。什么意思呢? 對于非母語、學齡前2、3歲、準備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分級閱讀材料是非常好的“親子閱讀入門讀物”,所以分級讀物用在零基礎啟蒙小童身上,不是讓他們自主閱讀,而是讓爸爸媽媽當故事讀給他們聽的。
那么拿分級讀物當親子讀物的優(yōu)勢是什么?有兩個優(yōu)勢,且對于非英語母語的父母和孩子特別有效。
首先,分級讀物從結構設計,到句型句式、單詞短語,甚至一張圖對應幾句話,都是經(jīng)過語言專家和專業(yè)的分級閱讀機構精心設計和打磨的,毫無語言基礎的孩子也能邊聽邊看圖就懂,英語不太好的爸爸媽媽讀起來的壓力也會比朗讀繪本小太多。正因為分級讀物的易讀性,很多因為聽不懂繪本從而對英語產(chǎn)生排斥心理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分級讀物,因為不管是對小孩子還是成人來說,要接受一樣東西必須先理解是不是?分級讀物在這里就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可理解的輸入”的作用。
其次,很多分級讀物在編排上特別注重句型的重復和高頻詞匯的使用,且應用場景簡單易懂,符合低幼孩子的認知水平,因此,很多孩子在啟蒙初期拿分級讀物做整句輸入后,很自然地就開始輸出整句??吹靡姷男Ч麑议L和孩子都會是很好的激勵。
二語習得理論的實踐者和推廣人,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蓋兆泉老師在其著作《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一書中,也提出這樣的觀點:
我認為原版繪本不適合作為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讀物。
繪本如詩歌,分級讀物入教材。一個具有欣賞性,一個具有學習性。啟蒙時期,當然還是拿教材聽、看更合適。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欣賞詩歌。
因此,綜合來看,中國的零基礎低幼娃使用分級讀物作為英語啟蒙讀物,是一個兼具理論基礎和實踐檢驗的好選擇。
對于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來說,分級讀物既可以在2、3歲的時候,作為親子讀物引入,也可以在孩子接近學齡或?qū)W齡后,作為向自主閱讀過渡的材料,適用范圍很廣。而且,分級讀物的難度階梯上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本一本小冊子讀下來也很有成就感,所以就出現(xiàn)了 “刷分級”這么個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一套分級讀物一個難度級別接著一個難度級別往上走,一套分級讀完了讀下一套分級,英語閱讀基本只看分級,不看其他。
刷分級的好處,或者說效果很明顯: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孩子的進步,以及大體所處的閱讀水平,所以特別是北京上海這樣的超級教育軍備城市出現(xiàn)了一批“英語閱讀水平達到或高于美國同年齡孩子”的牛娃。我相信其中真正的牛娃不在少數(shù),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所謂的“牛娃”,僅僅是刷了幾套分級,家長就認為英語閱讀水平達到美國同齡人了,不太可能吧?
所以這里就引出了刷分級的弊端: 本末倒置。
這個錯不在分級本身,而在于使用分級材料的方式上。分級讀物的難度遞進,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上,也體現(xiàn)在認知水平上。一味追求進階不停往上刷,可能并不符合目前孩子的認知年齡和水平。這個錯誤我也犯過,因為刷分級真的容易上癮。我曾經(jīng)給不到三歲的孩子買來raz E級別,發(fā)現(xiàn)他根本不要看,雖然句子在我看來并不難,主要難就難在內(nèi)容的抽象程度上。換成raz C之后,孩子自己立刻愛上了“刷分級”。
而且,分級讀物畢竟只是浩瀚書海中的一隅,且囿于其用詞和編排的制約,通常不管是文學性、藝術性還是有趣程度都無法和繪本、系列故事或科普讀物相媲美?;氐椒旨壸x物的“類教材”屬性上,一個光看教材或教輔書,從不看課外閑書的孩子,知識面和思維方式必定是局限的。
所以,讀分級當然好,但是“刷分級”我并不贊成??扇〉淖龇ㄊ羌议L不妨放下時時刻刻想通過外部標準來評價孩子英語水平的急切心情,在適合孩子的級別上停留久一點,多引入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繪本也好,無字書也好,科普讀物也好,系列故事也好。 多享受閱讀的樂趣,少追求學習的成果,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而且,一些家長過于強調(diào)“學習”這一概念,認為學分級才是學英語,其實并不然。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后兒童在學習方式上有本質(zhì)區(qū)別: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無差別的“探索式學習”,孩子會嘗試用身體的五感去探索一切有意思的事情,通過探索和實踐建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而 學齡后的孩子才逐步開始“掌握式學習”,通過學習將現(xiàn)有的知識內(nèi)化。所以,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不妨多提供一些供他們探索的各種類型的書籍,讓孩子自己選擇探索對象。
最后想再花點篇幅談一下分級和繪本,因為除了上面提到的只讀分級不讀繪本的娃,也有那種只肯讀繪本不愿意讀分級的娃。
很多家長不禁疑惑了:大咖如蓋兆泉都提倡中國孩子適合從分級閱讀開始啟蒙,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肯讀呢,我要不要強迫他去讀?
我的個人觀點是大可不必。英語啟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閱讀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 只要讀,就比什么都重要。可以用分級讀物啟蒙當然更好,因為看得見的效果可能更明顯,但是如果孩子很愿意聽家長讀英文繪本故事,那當然可以一直堅持讀繪本讀下去。這部分孩子通常對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要求更高,雖然繪本可能出現(xiàn)一些高頻詞或不常用的句式,但是只要閱讀量足夠大,這些都不是問題。
分級和繪本,本無取舍之說,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為補充,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豐富立體的閱讀體系。
關于中國孩子英語啟蒙如何使用英語分級讀物,今天就談這么多。下次再聊分級,會和大家談談英語分級閱讀讀什么的問題,分享如何選擇適合的分級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