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己上學那會兒,經(jīng)常會被要求寫一些日記、讀后感什么的。當時完全不理解各中原因,為什么要寫?寫什么好呢?猶如一道命令,完不成也得完成,于是絞盡腦汁對著別人的范文照葫蘆畫瓢。拿著一篇和自己沒有太大關(guān)系的文章應(yīng)付差事,竟然還意外獲得了好評,當時著實讓我困惑了好一陣兒。于是我揣著這個屢試不爽的經(jīng)驗過完了我的學生時代。現(xiàn)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獲得好評的文章我是絕對不會再看第二遍的。
雖然當時沒有機會思考和發(fā)問,但是想清楚為什么寫,怎么寫,還是非常重要的。簡單來講,為什么寫?當然是想寫了,因為有話要說。怎么寫?當然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了。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出發(fā)點寫文章,寫不好才怪。
之所以當年寫不好,是因為對以上兩點的認識存在偏差:
1,認為作文就像無數(shù)題目中的一道,只需完成就好。
其實作文并不是數(shù)學題有唯一解(其實數(shù)學也不完全是有唯一解),所以不能以做完做對為目標。作文是個人情感和思想的表達,如果只是按照對的標準,不出錯去完成,那么這會是一篇多么乏味的文章。不僅沒有情感的表達也沒有思想的傳遞,寫作目的不明,自然寫不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2,總認為好作文是有標準的,那個標尺決定于老師是否喜歡。
如果你一次模仿范文獲得了老師的肯定,你會很容易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雖說模仿是寫作的第一步,但是如果只是想著按照現(xiàn)有的去模仿,去得高分,完全不加入自己的思考,那么寫作就不會有提高。面對眾多文章,老師會很樂意劃一條安全線。但是這條線并不是你的成長線。如果僅僅是以此為標準去寫作,長此以往,喪失的是自己的寫作能力。
3,別人的好文章完全可以照抄。
好的文章永遠都不是僅指詞句、段落的好。只學這個,也僅僅是學到皮毛而已。好的文章是由恰當?shù)恼Z句傳遞出的好的思想。作者的思想才是好文章的靈魂。即使要學也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觀察生活,如何總結(jié)思想,如何表達思想的。抄幾句好詞好句,學幾個修辭手法,就能寫出好文章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有一點是非常確定的,就是要想寫出好文章,一定要找到個人感受和寫作目的之間的聯(lián)結(jié)。
還是拿日記或讀后感舉例子。如果現(xiàn)在讓我再來寫,我會先聊聊這件事或這本書本身?;貞浺幌氯^程,想想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可能是和我的喜好有關(guān),可能是和我最近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總之,找到這件事或這本書與我本人之間的情感關(guān)聯(lián)。比如可能最近因為交友有一些困惑,不知如何處理,正好這本書解決了我的問題。那這種感受就是非常真實的,覆蓋了我的心路歷程,我就是有感而發(fā)。如果碰巧是命題作文,沒有那么多的個人選擇怎么辦?那也要盡可能找到這種聯(lián)結(jié)。這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閱歷了。好在現(xiàn)在的作文題目越來越具有開放性,只要你是一個勤于感受,善于思考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找到情感共鳴,也會有話可說。
所以,觀察和思考才是寫出好文章的根本,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模仿。功夫在其外,想有話可說,先要有事可做,有感可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