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語文學習一二談

2018-12-15 14:36 原創(chuàng) · 圖片32

在各大論壇、公眾號、育兒群里,最常出現(xiàn)的是討論英文如何學習的帖子或者話題,其次是數(shù)學,再次是素雞,再再次可能才排到討論語文的。而討論語文的一般都是一籌莫展,既不知道如何展開,也不清楚如何進行,始終圍繞在認字、寫字、讀繪本上。有感于此,我想說一說我作為一位“半專業(yè)”人士的看法。僅僅是“一家之言”,大家“姑且聽之”,有什么問題大家就“疑義相與析”吧。
 

有別于其他學科,中文學習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所以想要學好真的很難,我真的認為想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在家庭不在學校,想要出眾在于童子功和感受力而不在于教學?;诖?,從小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都是學習的一種類型,那么我就談一談我是怎么做的或者怎么做會更好。

首先說一下認字

我接觸過“認字卡”“四五快讀”“APP認字”……所有的都沒有堅持下來,最后我認為認字還要從生活中進行。比如我兒子最先認識的字是車牌號,小的時候每天我父親帶他去小區(qū)遛彎,不厭其煩的指著車牌號說,就這樣久而久之他就把數(shù)字和各省份簡稱記住了,后來遛彎溜出小區(qū)就開始指著路牌一遍一遍的說,慢慢地他就認識了路牌上的字。這件事情給我的啟示就是——不厭其煩的指讀,這就是認字的捷徑。自此以后,我在講繪本的的時候,比如日本的那一套小熊你好,字大又少,我每次都是指著字念,小朋友小時候又有一本書喜歡看很多遍的習慣,就這樣慢慢指讀,小朋友漸漸認識的字越來越多。

在指讀的過程中,有這么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不要盲目追求“收益率”。

指讀的學習方法是在于音與字相對應,并且通過大量的重復達到熟悉的結果。你讀了幾遍就開始問孩子這個是什么字那個是什么字,這樣不好,反而給孩子憑添壓力。指讀讀個一年左右(不間斷),你會忽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認字量有了量的突破。而且這種方式不破壞親子關系,沒有壓力,還有好處就是媽媽讀的慢,逐字讀會給孩子養(yǎng)成不“吃字”(孩子讀東西喜歡漏字)的好習慣。

第二、指讀開始要早。

從寶寶接觸的第一本書時就應該開始,不要以太小不懂為理由,因為這個方法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重復,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重復的越多越見效。所以從你讀第一本書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坐在你旁邊,讓他看著書聽著你讀,而且我覺得親子共讀這個畫面很美啊。

第三、指讀進行的差不多之后,

可以讀一點介紹漢字的特點的書籍。推薦一本講字的書,我個人覺得特別有意思,對于我教孩子識字有很多啟發(fā),那就是臺灣人林世仁編寫的《字的童話》。一套7本,由“字的形音義”“字的化學變化”“字的排隊游戲”“字的主題樂園”“文字動物園”“文字植物園”“字的心情”構成。它以中國文字為創(chuàng)意起點,把中國字的趣味與變化,融合在幽默溫馨的童話故事里。意在希望透過童話,讓孩子一窺中文的趣味與變化,引發(fā)孩子對中文閱讀的興趣。作者背后的用意其實是非常深的,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用這么淺顯的童話來表達,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了。我貼幾張圖,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同時我也給喜歡漢字的家長們推薦一本書,臺灣張大春《認得幾個字》。




第四、推薦一個測字公眾號——至樂中文

 里面有一個識字測評,我們家從三歲起每年測一次,方便實用。


最后啰嗦一句,認字是在語文學習中最最簡單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最不需要太關注的環(huán)節(jié)。你小的時候你媽也沒指讀,你也沒有認字卡,你現(xiàn)在不認識字嗎?所以順其自然,不要因為認字而焦慮。我對《四五快讀》這一類認字書的態(tài)度是既不推薦也不覺得不好,因為我覺得畫面不美,行文太老套,但是對于快速認字的確實有幫助。用書學就是“學得”,在生活中學就是“習得”,那我覺得“習得”更好。另外對于已經(jīng)上學的小朋友要知道我們漢字的一級字庫,就是常用字共3500個,


建議一年級以上的小朋友抄寫幾遍,當然目的不是認字!是為了不寫錯別字!現(xiàn)在大家都是打字,所以學生提筆忘字,一寫就錯,與其以后糾正不如開始就寫對。

順便提一下拼音,對于很多家長交錢去學拼音我是非常大惑不解的,只要下個APP就能解決的事情何必勞心勞力費錢的送出去學呢?我覺得在大班利用APP給孩子簡單的過一遍就可以了。拼音是一個工具,目的是為了讀字,如果你識字量夠大,拼音的工具性就很弱了。


下面再談談語言表達如何培養(yǎng)?

我談的語言表達訓練就是現(xiàn)在市場上非常流行的“看圖說話”,再簡單點就是要孩子注意說話的邏輯順序。比如你要描繪一幅畫,你首先是說清楚畫上有什么,然后要有順序(邏輯順序,如從前往后,從左往右,從上到下……)的描述,再然后加上描繪性的詞語,最后形成對整幅畫的感觀。這個看圖說話背后的理論其實挺復雜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并不麻煩。我買過幾套書,用下來感覺這套最好:

這六冊書從易到難,基本講清楚了詞的類型,如動詞、形容詞等等;句,主謂賓的排列及句子的順序問題。這六本書做下來我感覺小朋友可以掌握基本的語言表達方法。

在生活中家長也應該學會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次序。比如幼兒園回來媽媽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做什么啦?孩子可能說的東一句西一句,媽媽就應該引導先說說上午做了什么,學會加上“先”“然后”“又”“最后”“因為”“所以”“但是”等等……在這個階段不求他說得多么好,是希望他能夠把句子說明白,說順暢。不要小看這個基礎,他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最后我們談談閱讀。

關于閱讀我想寫的太多了,但是在這里我就不過多廢話了,畢竟受眾是小娃,那么就倆字——積累!可是積累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文章的閱讀有終極四問:一問寫什么?(含義/意思);二問如何寫?(方法/結構/思路);三問為什么這么寫?(意圖/主旨);四問這樣寫好嗎?(效果/價值),哈哈哈,如果你覺得文章只是為了看而看,那不好意思,你始終處于第一階段,不過也沒有什么不好,讀書也是一種消遣嘛。如若四個階段你都沒問題,那要恭喜你了,快去參加今年的上海市語文高考吧,高分在向你招手……

我說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從小就這樣訓練娃,而是家長必須心里清楚,書不是讀的越多越好(黑塞說“有的人一生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還有的人見書就生吞下去。對什么都能說上幾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費”),而是讀書要伴隨著思考!從小娃的角度來說,不要搞深奧,每讀完一個故事,試圖讓他說說看5個W,when\where\who\how\why?能說多少說多少,培養(yǎng)個閱讀習慣(閱讀,敘述和思考),不強求結果。

繪本我就不展開了,說的人太多了,我當時看的《騎鯨之旅》他是介紹繪本閱讀的。我們家四歲之前一直是繪本閱讀,涉及的繪本相當廣泛且更傾向于科學類繪本。

我現(xiàn)在分三個部分談談書籍的閱讀。

01

首先是傳統(tǒng)文學類:就是古詩文。

我本人就是學古典文學的,碩士階段的方向是唐宋文學。可以說從小我就是受到了古典文學的熏陶,立志將來一定要學習中文。古典文學帶我進入文學殿堂,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開始涉獵現(xiàn)當代文學,西方文學……但是兜兜轉轉一大圈,到現(xiàn)在我堅定的認為中國的古典文學是我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人魂的根,中文的精粹在古代文學!但是,也有相當多的“糟粕”魚目混珠。這里的糟粕,不是說他們有多么不好,而是他們嚴重不適合還不懂的批判意識的孩子學。比如《弟子規(guī)》《二十四孝》……

甚至包括《三字經(jīng)》《論語》我都認為不應該讓小娃去讀?,F(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是古代社會,你培養(yǎng)的是新時代的公民,不是古代的君子。我不想長篇大論的展開去講,我只是想讓一些盲目的家長知道,在孩子還不能理性思考之前,盡量讓他接觸科普書籍而不是先秦諸子書籍。外國人重理性和科學,中國人重感性和道德,我覺得這兩者都很重要,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意識更加重要。

可是面對各種機構大語文的轟炸,家長覺得一定要重視語文的學習。那你學些什么呢?我覺得《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就非常好,讓孩子背著玩,家長若能事前備課,那就把里面的相關文學常識當成小故事來給孩子講,背一背,聽一聽,講一講,童子功就是這么出來的。

還有就是背唐詩,唐詩是古典文學的精華所在。起步的時候可以先從聽開始……就我所知道的就有錢兒爸、奶泡泡、常青藤爸爸、婷婷姐姐等等音頻節(jié)目專門給孩子講詩歌,喜馬拉雅上應有盡有。如果家長不想花那么多錢,那就去萬能的TB啊,幾元錢就能買到全部音頻,既便宜又實用(我是不是說了什么秘密)!聽過一陣之后就可以上書本了,我們家用的是《寫給兒童的古詩游戲書》這一套。

這套書沒有多么好,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大開本、選的詩比較簡單、配童趣彩圖、游戲低幼這幾個原因。因為老母親是專業(yè)選手,不需要書上有太多講解。而且唐詩這種體裁也不需要太多講解(他們講的也不一定對),讓孩子用現(xiàn)代漢語描述一下詩意(這是孩子能不能理解的關鍵),然后背過它,就可以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就是童子功。

還有我想強調(diào)的一點:古典詩文一定要朗讀!朗讀!朗讀!我們現(xiàn)在是用的現(xiàn)代漢語,漢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在語法結構上有很大不同,你要想將來學好古詩文,一定要從小朗讀古詩文!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培養(yǎng)語感!

02

其次是傳統(tǒng)文化類,主要載體就是故事書。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S便拿出了一項幾天幾夜也講不完。正是因為它的廣博,我們很難去掌握講些什么,如何去講。我倒認為這也是個好處,就是你什么都能講,隨便講,并且學前的重點就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我一直想找這么一套童書,就是既包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萬象又能淺入淺出,但是這不可能,后來我在慢慢的找尋中覺得這幾套還不錯。

第一套就是臺灣漢聲出版社出版的《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


書開篇語是這么寫的:“謹將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送給中國新生一代的孩童?!边@句話就戳中了我的內(nèi)心。書的背后有一段文字介紹(如圖)

“362個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為孩子打下堅實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843幅經(jīng)典細膩的傳統(tǒng)美術配圖,給孩子最純正的民族美術熏陶?!边@句話和我的初衷絕對是不謀而合!我確實再沒有找到比這套更適的傳統(tǒng)文化類的故事書了。

先來說說這套書的優(yōu)點。

第一大優(yōu)點也是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它的編排體例上!我買的軟皮本,每個月三本(分為上、中、下),十二個月,一共三十六本,它以中國的農(nóng)歷紀年為順序展開它的故事編排。比如說到了農(nóng)歷新年,它就會講有關過年的故事;比如說它到了寒食節(jié),就會講一下寒食節(jié)的來歷;到了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它就會講關公的故事……十二生肖的來歷、東郭先生與狼、八仙過海、雞鳴狗盜、從指南針的發(fā)明到云梯和木鳥、從開天辟地到三寶下西洋,確實包括萬象!

第二大優(yōu)點這套書做到了“淺入淺出”,我們給小朋友講故事,千萬不要搞得高大上,一定要簡淺白。這套書里的故事全部是改編的,在理解上幾乎不存在難度。

第三個優(yōu)點是很注重語言的錘煉,它在文本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整句和成語,還加了很多的對話,并且在每一個故事里都有一段“給媽媽的話”來給媽媽一些講解、指點和解惑。

當然,這套書也有幾個缺點。第一,每個故事太長了!太長了!第二,因為是臺灣人編的,所以我感覺臺灣的故事有點多,確實多,以致我經(jīng)常跳過;第三,有些故事有些恐怖(主要是鬼神類),我兒子四歲開始聽的,有一段時間他告訴我“媽媽,這里面的故事好可怕”;第四,故事里好多封建迷信,比如因果報應之類的……可是仔細想一想,這本身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啊,所以講完后,我都會和孩子討論一下,從而爭取去除不良影響……

我們家四歲開始講《中國童話》,我按照它的順序講了整整一年!一年!一年!真的講的口干舌燥,累得要死,不過我覺得很值。

《中國童話》結束之后我們開始了《幼學啟蒙叢書》,內(nèi)容涵蓋了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話故事、節(jié)日故事、名勝傳說與古代名醫(yī)、賢哲、名相、名將、帝王、智童、科學家、智謀、詩書故事等等,總計二十冊。

(包含1.中國古代神話(盤古開天地、共工觸山、女媧補天、夸父追日)2.中國民俗故事(年除夕的故事、清明節(jié)的故事、端午節(jié)的故事、年糕的故事)3. 中國成語故事(鷸蚌相爭、自相矛盾、愚公移山、朝三暮四)4. 中國寓言故事(愚人買鞋、鐵杵磨成針、紀昌學射箭、疑人偷斧)5. 中國古代傳說(舜耕歷山、龍生九子、大禹鎖蛟、黃帝誕生)6. 中國名勝傳說(莫愁女兒、飛來奇峰、陽燧寶珠、巫山神女)7. 中國古代笑話(奇貓、泄氣生員、巧治妒婦、道人父子)8. 中國智謀故事(田忌賽馬、黃蓋詐降、包拯斷牛、海瑞懲霸)9. 中國古詩(神童詩詞、詩經(jīng)、唐詩、宋詞)10. 中國古代民謠(先秦民謠、漢晉民謠、隋唐宋金民謠、明清民謠)11. 中國古代智童故事(司馬光破缸、曹沖稱象、米芾學書、文長取物)12. 中國教子故事(茅門立法、埋兩頭蛇、曾子殺豬、趙軌還椹)13. 中國名將故事(孫武斬姬、廉頗負荊、關羽掛印、宗棠弈棋)14. 中國名相故事(管仲射鉤、蕭何舉將、魏征直諫、寇準放寇)15. 中國古代帝王故事(臥薪嘗膽、秦王平叛、陳橋兵變、煤山自縊)16. 中國古代名士故事(解縉嘲紀綱、蘇軾改門聯(lián)、軼聯(lián)頌鐵公、板橋諷店主)17. 中國詩書故事(子長著史、七步成詩、賓王、賈島)18. 中國古代賢哲(老子、孔子、孟子、莊子)19. 中國古代名醫(yī)(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20. 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祖沖之、賈思勰、李時珍)。)

這套書在理解上跨度很大,因為每一個故事在開篇都會截取文言原文,這原文即使是初中生讀起來也是有難度的,但是后面的故事又不是很難。還有就是有小部分內(nèi)容方面小朋友聽得懂但理解不了,就像舍生取義……這……

回到我說閱讀的主旨上——知道就行,積累而已,理解不了沒關系,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閱歷的增加,會有那么一天頓悟的。我也吐槽一下這套書的缺點:“有眼無珠”(配圖很多只有眼眶)是我最看不慣的;其次帝王故事里秦王那一篇不要講了,真的不要講了(看了書就明白我的意思,不看書也無需明白我的意思,相視一笑)。

在這套書的序言里有這么幾句話,深以為然,與君共勉:“身為中國人,對中華民族的認知,就好像一個做兒女的,應該了解他的大家庭一樣,如此他才會對這個家庭有感情、有責任。我們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夠引導孩子在人生記憶力好的時候,去了解祖國歷史的脈絡、認同中華民族的生活軌跡與精神內(nèi)涵,從而擁有遠矚的智慧,成為一個心胸開闊、人格健全的人?!薄爸袊俗卟怀鲎约旱钠つw”

03

最后是中國文化科普類繪本,主要載體是繪本。

這個好像沒有人談過,也沒有人像我這樣分類,我這么分類也確實不科學。但是我的目的很明確,前兩類閱讀屬于文學范疇,是以古詩詞和故事(文章)的形式出現(xiàn)來讓孩子“知道”。而第三類更偏向于理性的講解,或者說更像說明文范疇,讓孩子“明白”。說的再搞笑點,上一個是大面積撒網(wǎng),這一個就是重點培養(yǎng),目的是能讓孩子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在心中串聯(lián)成線。

我在找這類書目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做的不錯的出版社,就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我自己讀書最喜歡讀序言,從而窺探作者的寫作目的。以《萬物由來》這套為例,第五段有一句寫的特別好:“……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科學,則有助于我們重返民族的精神源頭,去理解我們自己,去弘揚和傳承,并找到與世界溝通和面向未來的力量”“教育來源于生活,請從點滴開始。”

第一套:《萬物由來(身邊的科學 全6冊)》全系列共分6冊,分別是紙、筆、布、鞋、碗、錢,500余幅漫畫生動再現(xiàn)6種事物的發(fā)展脈絡,并延伸至文理史哲各個方面。


第二套:《萬物由來》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這套書一共6本,每本講述一種生活里常見物品的由來,分別有《大米》《面條》《醬油》《豆腐》《糖》《鹽》。


第三套:系統(tǒng)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中國記憶 傳統(tǒng)節(jié)日圖畫書》

第四套:全面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的,海豚出版社《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我們的二十四節(jié)氣》。

第五套:《兒童歷史百科繪本》人民郵電出版社,涉及商業(yè)貿(mào)易、大河文明、交通發(fā)展、家族家庭、飲食文化5大主題。該書依托國家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專業(yè)的師資力量,以大量詳實的文物和考古資料為創(chuàng)作依據(jù),以繪本的形式重現(xiàn)歷史生活風貌。


好了,就寫到這吧,本來想隨便談談,沒想到不知不覺寫了六千多字,深深感覺到自己的廢話太多了……

回到我的初衷,我只是想談一談學前語文的學習方向和方法。我完全是一家之言,說出來如果對別人有幫助,那是榮幸;說的不對,請指教;更希望的是,拋磚引玉…… 

確實還有很多沒有談到,比如現(xiàn)當代兒童文學類書目、西方經(jīng)典童話故事、名著類的閱讀……不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懂得很多,寫了之后更發(fā)覺自己的渺小……

我之前寫了兩篇關于學前數(shù)學的,今天好不容易完成了學前語文,希望我能盡快動手寫學前英語,更希望自己懶癌痊愈后能把學前六門副科(物化生政史地)寫一寫……

仰天大笑三百下,希望做個勤快人……哈哈哈……


回應49 舉報
贊220
收藏1600
7年前
寫的太好了,是我目前看到寫低齡語文學習最好的一篇文章了,感謝分享。
7年前
真是及時雨,小小牛頓大塊頭馬上就啃完了,正愁下一步買啥呢
7年前
樓主太能寫了!這是上公眾號的節(jié)奏!
7年前
寫得太好了,受益匪淺,等待英語篇!
7年前
其實我覺得《三字經(jīng)》《論語》之類孩子讀了也沒啥壞處 ,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思想大多數(shù)我認為還是精華,比如“首孝悌,次見聞”,告訴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對于家庭關系這一塊也多有闡述,提倡家庭和睦,我以為還是以正能量巨多。
7年前
寫的太好了 謝謝樓主 真心感謝
7年前
年哥閱讀記錄 其實我覺得《三字經(jīng)》《論語》之類孩子讀了也沒啥壞處 ,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思想大...
思想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個影響非十幾年體現(xiàn)不出來。除非家長懂,不然建議不要深學!我自己就是學古文的,我沒說不好。但是不適合孩子。我的標題是學前!
7年前
好好讀書 思想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個影響非十幾年體現(xiàn)不出來。除非家長懂,不然建議不...
哦,我們比較順其自然,沒有想那么多,我們覺得好就給孩子讀一讀,不過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對事物的想法看法不一樣也很正常??
7年前
寫的真好 讓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6年前
牛掰媽媽!學習的榜樣啊~~~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