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的作品,怎一個“精彩”了得

2021
2023-4-14 23:24 原創(chuàng) · 圖片6


近些年,魔幻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層出不窮,這主要得益于它有強大的受眾群體——青少年。

至于青少年為何喜歡讀這類題材的小說,其實是由于他們的“心理需要”,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思維模式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他們更喜歡英雄主義,表現在圖書方面那就是英雄體裁的魔幻故事,他們會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寄托在英雄的身上。這也是為什么《哈利·波特》《魔戒》等一系列西方魔幻故事會受到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喜歡。

對于很久沒有看魔幻兒童文學的我來說,最近被廣西師范大學神秘島出品的《比利與地精王國》深深吸引了。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它除了魔法這個元素之外,還融入了戰(zhàn)爭、愛、成長、責任與生命的意義等主題,因此這不單單是一個魔幻故事,更是一個關乎成長的故事。

《比利與地精王國》全系列為六冊內容,分別為《王者再臨》《隕落之星》《最后一戰(zhàn)》。整個故事以三個高中生比利、克萊茜與科特展開,他們因不可抗因素來到地精世界,被迫參與到地精與人類的戰(zhàn)爭,而他們想要回歸現實世界,必須完成拯救地精王國的使命。在這個故事中,比利、克萊茜、科特與地精們各自發(fā)揮本領與才能,攜手共同戰(zhàn)勝了真正的敵人,給世界帶來了和平,而他們也懂得了責任、勇氣以及生命的意義。

1、成長與蛻變

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比利、克萊茜以及科特都完成了蛻變。

比利·史密斯是個混血兒,父親是黑人,母親是白人,他的棕色皮膚讓他看起來很怪異。他的父親是工程師,因工作原因,在比利出生后十四年中,他們全家不斷得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導致比利從沒有融入任何一個地方,也沒有被任何一個小團體接納過。

如此的生活背景,導致比利習慣了自己一個人,也不嘗試交朋友。另外,他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絲毫規(guī)劃,沒有任何目標,他習慣隱藏于眾人視線之外。他沒有努力做過任何事情,除了打游戲。

因不可抗力,他與克萊茜、科特掉入地精王國。即使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導致克萊茜和科特跟隨他一起來到地精王國,比利開始也沒有承認,甚至深知自己會是地精國王,他也選擇了逃避。直到科特帶上王冠并不能讓王冠的紅寶石閃耀,他才被迫站出來。

然而,在經歷了地精與索圖斯、暗夜女王等戰(zhàn)斗之后,他變得勇敢,不再躲避。

其中兩件事讓人十分感動。

其中之一就是他與逐日之旅的賽跑,為了贏得比賽勝利,他選擇了看似兇殘的墨衍,即使被暗箭射傷也堅持到最后,終于獲勝。這也使得他拿到了地精王國的王冠,從此他成了國王。

另外一件事是比利在最終對戰(zhàn)暗夜女王的時候勇敢的站出來,他選擇犧牲自己保護其他人。原本他想欺騙暗夜女王喝下還魂劑,后來巧妙的選擇了說服,這一點足以看出他心智的成熟,即使面對最強大的暗夜女王,他所希望的也只是讓戰(zhàn)爭停止,而不是殺死她。當然結局如何,并不是比利所能控制的。

克萊茜曾經是一個有些莽撞的小女孩,遇事總喜歡插一手,這也是她與比利扯上關系后來進入地精王國的原因。到了地精王國,克萊茜成了一名巫師,在經歷地精王國的一系列事件后,她依然勇敢有擔當,她還學會了忍耐與機智,尤其是在面對暗夜女王的時候,她發(fā)現了暗夜女王的軟肋,便假裝臣服于她,再對其致命一擊。雖然克萊茜的計謀沒能成功,但是她嘗試過了,就像她想的那樣:“至少我嘗試了,至少我能不留遺憾地死去。”

從地精王國回到現實,克萊茜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發(fā)展方向,那就是成為醫(yī)生或是科學家。她認為在魔法中,治愈系的魔法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力量,能幫助他人的魔法,才是真正強大的。

科特是運動狂魔,山貓橄欖球隊四分衛(wèi),球隊的靈魂人物,是受人追捧的風云人物。在比利招惹他之后,他打算捉弄對方,當然這也是他掉入地精世界的原因。在地精王國,科特最開始以為自己的國王,但帶上王冠后,紅寶石并不閃耀,他從失落到漸漸找到自己的價值,那就是發(fā)揮運動員的特長,刺探軍情,后來他逐漸成長起來,在尋找隕落之星的過程中不懼危險,甚至將生命置之度外。

從地精王國回歸現實,科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是成為一名軍人。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戰(zhàn)爭與和平

《比利與地精》整個故事充斥著戰(zhàn)爭,地精們卻向往著和平,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戰(zhàn)爭,但實際上,它不是。

這里面涉及到地精王國與人類之間長期存在的戰(zhàn)爭,從任何一方來看,引起戰(zhàn)爭的原因都在于對方。人類黎明軍團的總帥吉亞爾大人宣城,為了守護人類長久的和平,必須將地精族群斬草除根。地精王國歷經戰(zhàn)爭幸存的霍普認為,獲勝的人類絕不會滿足,戰(zhàn)爭還會繼續(xù),而暫時終止戰(zhàn)爭的方法是新國王的降臨。

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性,無論對于人類還是地精,許多人因戰(zhàn)爭喪失生命,即使幸存的人也對戰(zhàn)爭產生了恐怖,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喪失了堅持下去的希望。另外,戰(zhàn)爭導致一些人失去親人,心中也產生了仇恨的種子,“復仇”與“毀滅”占據了人生的重要部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米格、斯耐普以及暗夜女王身上看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導致戰(zhàn)爭持續(xù)不斷的原因并非人類或地精的錯誤,而是戰(zhàn)爭造成的結果,終結這一切的方法只有和平。

讓世界歸于和平,這恰好就是本書的主題,也是比利來到地精世界的使命。

孩子們閱讀這本書,可以深刻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也能引發(fā)他們對世界結局的思考。有時候,戰(zhàn)爭或許不是必須的,換一種方式也可以解決問題,比如在對待如何戰(zhàn)勝暗夜女王這件事上,比利的做法值得稱贊。

3、善與惡的相對性

《比利與地精王國》這個故事蕩氣回腸,反轉不斷,尤其故事里的人物,有些讓人十分痛恨,作為讀者都期待他們趕緊死去。然而在了解每一個人物的經歷之后,就會發(fā)現,一個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他們所體現出來的“惡”,或許并非出自他們本身,而是戰(zhàn)爭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結果。

就像想要成為地精國王的索圖斯,他原本也只是為生活而戰(zhàn)斗的武士。他戰(zhàn)斗技術出色,具有堅韌的毅力,他的信念是守護地精國土。他的生活也算幸福,與卡婷結婚,生了一個女兒,打算白頭到老??墒牵粓龃蟛ё吡丝ㄦ茫髞硭龅桨狄古?,暗夜女王告訴他將成為幫助人民重鑄輝煌的人,自此,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又像暗夜女王因戰(zhàn)爭被族人拋棄,她感到憤怒;她失去了太多,于是選擇了嫉妒。沒有人交流,沒有人互動,她活下去的全部意義就是想要“和平”,只不過這種“和平”是這樣的:“自然皈依,空氣清凈,清流涌動,一切生物遵循最原始的法則,各自為政。我想要未經耕種的平原,想要植物野蠻生長。要實現這一切唯一的辦法就是死亡——每一個打破自然規(guī)律、砍樹開山、掘地三尺、開荒造田的凡人,都須死去,無論是地精還是人類。你想拯救他們,而我要他們死?!?/p>

其實,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只不過她所謂的拯救與保護,是全部的死亡,沒有了死亡也就沒有了傷害。

本書中,還有很多人物受到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有些人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有些人選擇了回歸正途。無論如何,他們并非天生便“惡”,其實善與惡也不是相對的,善與惡還是可以相互轉變的。

----

《比利與地精王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要表達的內容也非常之豐富,以上幾點不過是個人的觀點,限于篇幅,關于愛、勇氣、擔當等內容在此也不一一分析。

只能說,這樣一個以魔法為元素的故事,非常值得青少年讀一讀,而故事的精彩也遠非寥寥數字可以講明白的。也可以這樣說,這個故事需要親自閱讀,才能感受到它的震撼與龐大,它的精彩與豐富。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初曉1006
初曉100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