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自己,英文兒歌也好,國學古文也罷,到底要不要這么早就讓他接觸,讓他聽,給他讀?好,這兩個問題會慢慢的自動生發(fā),衍生成需不需要太早就教育?或者我是不是著急?接著,我知道,這些所有的問題下面真正的是————“我希望十二未來什么樣子?”或者說我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我清晰的明白我對他的希望,我清晰的知道我的培養(yǎng)目標,我清晰的明白我在他生命中的角色,我知道這兩樣,那可以現在做!
我希望,未來他,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對的,我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他的品質,善良,勇敢,堅韌,認真,正直。而這些美好的品質,態(tài)度,就在經典的國學古文里傳頌,在日常的每天做的事里積累?!霸趺醋觥闭媸堑煤煤每紤]。十二太小了,只能聽。于是,“聽”就有了演變:
最開始的“聽”:
三個月之前的“ 聽”很簡單,直接讀給他,每天定時。那時他只能躺著,到時間就讀就好了。他會懵懵的聽著我說,我覺著,只要我在說,只要我在對他說,就是好的。
然后的“看”:
四五個月是十二最喜歡顏色的時候,那時單純對他“說”可滿足不了他。于是,我們就拿著帶有好看的圖畫的古文書,邊看邊讀,他享受極了,超喜歡看那些圖片,更是喜歡爸爸媽媽躺在身邊給他講著陪他看著。陽光灑在床上,我們得身上,暖暖的,讀詩讀《聲律啟蒙》讀《三字經》的韻律跳動在陽光里。
六七個月的“聽”:
如果說四五個月的乖寶寶表現足夠讓你心里樂開花的話,那開的真的是曇花??,因為到了六個月會坐了,基本不會老實呆在那里看的。但是這時,他對聲音會更有興趣。好嘞,木魚,小鼓,沙錘輪番上場,敲打著樂器,即興來段rap,歌詞那還用說么,《三字經》,《聲律啟蒙》那不是張口就來!好嘛,每天不定時,只要興致一上,rap就走起。呦呦呦,呦呦呦。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此時的“唱”:
經過了七個月的熏陶,十二對經常聽的詩歌已經有了印象了。有一次我的一個好友也是國學方面的老師在語音聊天,她不經意的說出《聲律啟蒙》里一東的詩句,十二竟然抬頭仔細聽起來,我就知道,七個月在玩的時間里,不經意間,他記得了。那時我這老母親的心?。。。〖拥臒o以言表。欣慰啊!接下來呢?總敲敲打打的說,已經聽覺疲勞了。怎么辦?還是我這位好友,她說,“唱呀”!對啊!“唱呀”!“啥調?”“不跑調就成!”得,那我會,各種兒歌,流行歌的調都來了!哈哈哈哈哈,嗨起來的時候十二還拿他的小鼓給我伴奏!這時這段應該叫————論有知識好友的重要性!是的,現在十二八個月了,每天都會用歌,來唱國學古文。
從三個多月開始,國學古文似乎就被我們這么玩著一直延續(xù)到了現在,未來我們還會用各種各樣的當時進行,比如等十二再大一大我們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再大一大,我們可以“畫畫”的形式,再大一大“做手工”的形式,再大一大“戲劇”的形式。
最后的最后,說說為什么堅持讓十二讀經典國學古文,引用我這位好友的話吧,“”你像那個像論語啊,像什么弟子規(guī)啊?像是就所有這些東西,其實他告訴你的都是徳比術重要,就是嗯,培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德,然后把這個德行從小培養(yǎng)他的習慣,從習慣最后養(yǎng)成一個品德,然后貫穿一生啊,中間呢,即使是遇到這個一些困難,坎坷也不更改。等等,這個就是品性,然后在這些的基礎之上,才是學一些知識啊,文化呀,一些術,這些在圣人眼里都是小道?!?nbsp;
其實讓孩子啟蒙時學經典,最重要的就思想根基打好,背誦都是最后最后末渣的摟草打兔子!
這就是十二的國學古文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