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兒童早期閱讀理念分享的
第 15 篇
關(guān)于如何閱讀圖畫書我們分享了: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開始講故事
第二步:藏在環(huán)襯里的秘密
第三步:文字和圖畫怎樣講故事
第四步:文字和圖畫怎樣講故事
第五步:反復多看幾遍
今天我們來看最后兩部分:
第六步:版式設(shè)計
第七步:一起討論
第六步:版式設(shè)計
圖畫書的畫面是大小均一,還是有大有小;跨頁是一個畫面還是兩個畫面;圖畫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還是摳出來的一個圖像;看看文字是獨占一頁,還是被排在了圖畫下方或是圖畫里面……這些就是它的版式設(shè)計。
好的畫家在開始畫一本圖畫書之前,就已經(jīng)在為整本書(而不是一幅單獨的圖畫)打草稿、進行整體設(shè)計了。
經(jīng)驗豐富的好畫家通常會考慮很多事情,不但要考慮每一個畫面上畫什么,還要考慮怎樣把這一個個畫面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tài)的故事;考慮怎樣剪輯畫面,保持住敘述的節(jié)奏,不讓讀者產(chǎn)生視覺疲勞;考慮怎樣通過改變畫面的大小或是加上邊框,給讀者造成一種心理暗示……這些設(shè)計草圖在電影中也叫“故事板”。圖畫書畫家不僅要會畫畫,還要是一位出色的平面設(shè)計師。圖畫書也是一門平面設(shè)計的藝術(shù)。
《野獸國》算是被研究最多的圖畫書了。五十年來,學者們每年都會發(fā)表大量的論文來解讀它。這么一本幾十頁的圖畫書扭轉(zhuǎn)了百年來美國社會對于兒童的看法,是美國第一本承認兒童具有強烈情感的圖畫書。這本圖畫書,作者莫里斯.桑達克一共創(chuàng)作了八年,每一個頁面,都是他對兒童及童年意義的哲學思考的總結(jié)。
當麥克斯被媽媽鎖進臥室時,他內(nèi)心的憤怒達到了頂點,這是一種狂野的、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怎樣把它排解出去呢?他沒有哭鬧,沒有逃避,而是勇敢地選擇與它們正面交鋒,戰(zhàn)場就在他的心中。他把可怕的東西想象成野獸,他對它們施法,讓它們俯首稱臣。就這樣,他在征服野獸的同時,也征服了自己內(nèi)心的憤怒、狂躁與不安。
怎樣來表現(xiàn)小主人公這種“從憤怒到走出憤怒”的情緒變化過程呢?除了文字和圖畫,作者莫里斯.桑達克還想到了版面設(shè)計。
這是《野獸國》的第一個跨頁。為什么作者要在一開始給文字這么大一塊面積,而給圖畫這么小的面積呢?
“晚上,麥克斯穿上他的野狼裝在家里沒完沒了地?!睆挠疫叺膱D畫里麥克斯氣呼呼的樣子可以看出他一定是做了什么壞事挨了批。他是真的憤怒了,不然怎么會拿著巨大的錘子朝墻上釘釘子,把小熊吊在晾衣架上。這一切都顯示了麥克斯向媽媽的權(quán)威挑戰(zhàn),在發(fā)泄對媽媽的不滿。
如何把麥克斯這種憤怒更強烈地傳達給我們呢?畫家把畫面壓小了。不論是誰,看到這個被四面的白色擠壓成一個小塊的畫面時,都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特別壓抑。
在采取了一系列破壞性和攻擊性的行動之后,麥克斯心中的憤怒多少消解了一些。所以我們看到,相比于第一個跨頁上的畫面,第三個跨頁上的畫面足足大了一大圈。
到了第六個跨頁,畫面已經(jīng)變成了飽滿的一頁。按照我們前面的說法,麥克斯再次遭到媽媽的粗暴對待會更加憤怒,畫面應該變得更小,而不是更大才對。怎么解釋這個變化呢?這是因為麥克斯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方法來發(fā)泄自己的憤怒。他幻想自己離開家,離開媽媽,走進一片陌生的森林——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離家出走,既是對大人最好的反叛,也是對大人最好的懲罰。
接下來的幾個跨頁隨著他越走越遠,畫面開始越過疆界,向下拓展,直到留給文字的只有窄窄一行。
這個畫面是全書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接下來是故事的高潮。這一刻,麥克斯成了野獸之王。他開始了和野獸的狂歡。從第十二、十三到十四跨頁,是圖畫書歷史上最經(jīng)典、被人談論最多的三個畫面。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看到這三個畫面都有一種解放的感覺,想一起加入他們的隊伍,和他們一起鬧騰,一起盡情狂歡。正是通過這三個畫面的宣泄,麥克斯徹底掃除了心中的陰霾,讓自己從失控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
童書,特別是圖畫書,有一個基本上不變的法則,就是結(jié)尾都是“回家”。不論主人公走多遠,也不論征途多么坎坷,他最后一定要安全地回到家里。
這本《野獸國》也不例外。麥克斯宣泄完自己心中的憤怒后,很快就想家了。他不顧野獸們的熱情挽留,毅然決然踏上了返家之路。他回家的速度要快一些,只用了兩個跨頁就到家了,而去程用了整整六個跨頁。有趣的是,與去程正好相反,這一回畫面逐漸變小,當他抵達自己的臥室時,畫面剛好是一個滿頁。麥克斯脫掉野狼外套,頭一次笑著向著門,意味著他已經(jīng)原諒了媽媽。而圓桌上擺著的晚飯,代表媽媽也原諒了他。
如果不看這本圖畫書的版面設(shè)計,你不會想到畫面大小的變化,居然還能表現(xiàn)一個孩子的情緒變化過程。當我們把這本圖畫書的畫面都排列到一起的時候,這個變化過程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第七步:一起討論
如果你的孩子足夠大,那么看完一本圖畫書,請跟他們一起討論。
討論什么呢?可以討論的話題有很多。從封面到正文,從文字到圖畫……不過最難討論的一個話題恐怕還是這本圖畫書的背后告訴了我們什么。
有許多東西都會在文字和圖畫中呈現(xiàn)出來,只要你看得足夠仔細,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蛇€有許多東西,比如它的主題、觀點和思想,作者不一定全說出來,它藏在一個你看不見的地方,是意識層面的東西,你要動用你的思考力才能把它們找出來,需要“絞盡腦汁”。
因為哪怕就算看懂了一本圖畫書上所有的內(nèi)容,也只能算是讀懂了一半;只有讀出它背后要說的話,才算是徹底地讀懂了這本書。
到這兒彭懿老師的這本《圖畫書這樣讀》的精華部分我們就已經(jīng)全部介紹完畢,書中還有大量精彩的實例和繪本精讀非常值得一看,同時也可以作為親子共讀的重要參考。
參考資料:
《圖畫書這樣讀》 彭懿 2018.10 接力出版社
▼
精彩過往
▼
公眾號:迦糖有益
新浪微博:迦糖有益
藝術(shù)和孩子只有一本繪本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