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快開學(xué)了,語文老師給媽媽發(fā)來了一條消息,有一個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為主題的線上演講比賽。這個演講主要圍繞去年六月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展開。我找到了上學(xué)期在年級會上相似的時政演講稿后,立即報了名。有了先前的準備,何必將機會讓給別人呢!
開學(xué)后的活動很多,第一周里幾乎抽不出時間來修改原稿。周末,我終于有了點時間寫稿??粗遄永锕俜綀蟮浪频奈淖趾褪呌⑿蹅兊拿裕铱傆X著缺了些什么。沒有思路的我最終放棄了近一步的修改,草草把稿發(fā)給了老師。
周一一早,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她認為我這篇演講稿還需進一步修改,告訴我要加一些聯(lián)系自身實際的文字。她重點提醒我要推翻已有的演講稿,聯(lián)系主題,多添加一些抒情議論的內(nèi)容,增強演講的感染力。我連連點頭稱是,但頭腦中卻亂作一團、毫無頭緒。更令我不解的是如何在演講稿里圍繞主題增添大量的情感。如何抒情可是我在作文中最不擅長的呀!
回到家中,我再次去網(wǎng)上核實戍邊英雄的事跡。整理、編輯的過程中,我突然對戍邊英雄們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也是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家中也有老人、孩子,也有各自心愛的人,但他們放棄了陪伴家人的機會。在無數(shù)美好的地方中,他們將清澈的愛奉獻給祖國而選擇了駐守邊疆。面對高寒缺氧的環(huán)境,他們沒有退縮,一顆顆年輕的心“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面對入侵之敵拼命地戰(zhàn)斗。他們將熱血和青春筑成了一座座界碑,捍衛(wèi)國土、守護人民。
他們的故事不是簡單的官方報道,而是那愛國情懷的真實體現(xiàn);他們的話語不是普通的名言,而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堅定作為。這種精神,怎么能不被人贊揚呢?這種情懷,怎么能不令人感動呢?這樣的英雄,怎么能讓人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呢?我在電腦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了一篇新的演講稿……
周五,錄像的時候到了。伴隨著悲壯的背景音樂,我開始了我的演講。面對空蕩蕩的教室,直視著教室中央的錄像機。我沒有感到緊張,只覺得一種“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大愛貫穿心田?!扒宄旱膼?,只為中國”的鏗鏘誓言被我喊響時,只因“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lǐng)土”而自豪。
那一刻,我想我理解了“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真正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大附中中考作文取勝之道107人有 · 評價14 · 書評1于樹泉,吳凌 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7-01
有一句話很有名: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這句話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生活即語文,或者語文即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學(xué)習包括作文學(xué)習的外延就有多寬。而生活是一部百科全書,其外延是無限廣闊的,語文學(xué)習的天地自然也是無窮無盡的。凡有生活的地方,都是學(xué)習語文、學(xué)習寫作的地方;人生所到之處,都可以學(xué)到語文、學(xué)得寫作。
當你懂得時時、事事、處處去觀察生活、留意生活、思考生活時,你已經(jīng)是一個語文學(xué)習的有心人。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作文也一樣。
過去的這一周,娃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在和自己的演講稿死磕,改了好多次,直到上場的前一天才終于完全背下來。全周沒有一天讀書,所以說好的讀后感完全沒有得可寫。正當娃遺憾后悔時,我卻想起了于樹泉老師上面那段話。
既然生活平淡,我們就從這白開水的生活里擠出幾滴精彩吧!
只說一個演講,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作文素材了。一個學(xué)期也沒有很多次這樣的機會吧!寫什么呢?難道寫反復(fù)改稿的過程嗎?
我想了想,至少可以有四個寫作的方向。
一是寫人的記敘文。語文老師是怎么幫助你改稿的?剛好教師節(jié)剛過,可以通過這次練筆表達感恩的心,描寫老師擠出備課的時間單獨輔導(dǎo)你,下班后的休息時間都不忘在微信里回答你的問題。這種敬業(yè)和對學(xué)生的關(guān)懷,不正是令人感動的嗎?還有鋼琴老師江湖救急,幫助找背景音樂的事,不也值得我們感激嗎?
二是可以寫論說文。修改演講稿的過程是錘煉語言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你可以了解演講稿和作文到底有什么不同。感情色彩上、語法修辭上、文章長短上都是有講究的。人大附中的一位初中生讀了《大秦帝國》,對其中的“咥”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寫了一篇小論文來詳解對這一個字的認識,這不也值得借鑒嗎?
三是還可以談?wù)剬Φ门c失的辯證思考。表面上,你失去了課余時間、甚至還占據(jù)了少量課上時間,好像對學(xué)習起了反作用,演講的工作吃力不討好。但通過這個繁復(fù)的過程,你掌握了演講的技能,和老師深入溝通增進了了解,更加敢于向老師請教,也得到了老師的更多關(guān)注,反倒得到的東西更多。
四是寫寫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從不情不愿接受任務(wù),認為耽誤自己的時間,到通過學(xué)習英雄事跡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到廢寢忘食地改稿、背稿,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因緣際會……娃反對,說我太假,自己并沒有這種轉(zhuǎn)變過程。不過最后好像還是從了這個方向,因為忠于“真實”,略顯缺乏對比和烘托,但很開心的是他沒有為了寫而“寫”,忠于真實的本心才是創(chuàng)作的起點。
一件看似枯燥乏味的任務(wù),在最平淡無奇的生活里也可以泛出無數(shù)水花。生活平平卻也常存驚喜,去發(fā)現(xiàn)它,無非是勤思與反思,哪怕是“胡思”。
寫作文有何難?
若將天地常揣摩,妙理終有一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