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與情深 | 語言背后的距離

2013
2019-2-9 00:23 原創(chuàng) · 圖片14

說一個話題,也是課堂上的一個場景:Pathways to Empathy through Active Listening,如何通過積極傾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

說到同理心,我們懂。把自己置身于對方的立場上去想問題,Step into other's shoes,而不是視線所及之處,全是自己。

我們自己也會經(jīng)常和孩子說,要為他人著想,要有同理心。但這些話,對還在成長中,還沒有經(jīng)過太多事情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點難。概念太大不好懂,也不知道具體應(yīng)該怎么做。

所以這里的秘訣是:把大塊拆解,一步一步來。給到Tools and Strategies,教會具體的方法。

怎么建立同理心?方法之一是:深度傾聽。

怎么去深度傾聽?方法之一是:The Art of the Follow Up Questions,從對方說的話里,找到一個點,進行展開和延伸。

歐了,那就從這里開始吧!怎么從對方說的話里,找到一個點,進行對應(yīng)地展開和延伸?

對話如擊球,一來一往中,怎么接下去?
 

首先,要仔細聽。因為如果不仔細聽,說的這些話,就會嘩地一下過去。耳朵都進不去,更別說入到心。

其次,從對方說的話里,找到一個點,就著這個點,問問題。

這么做的好處是:

1. 把對方說的話,給拉伸了,展開了,從而可以看到更多層面,更多點。

 

2. 說話的主體依舊不變。因為是傾聽嘛,所以在這樣的對話過程里,我們問,對方說;對方說,我們聽。又能自然地順下來,像聊天那樣,而不是咄咄逼人地,對著清單問問題,把對方給嚇跑。

我們自己是有體會的。當(dāng)我們可以感覺到自己說的話,有被很仔細地聽,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愿意說上更多,交流更多。而愿意交流,不就是彼此之間可以建立起一種聯(lián)系,一種連結(jié)的重要開始嗎?

上面說的,是理論。我們來看,在具體的例子里,可以怎么做?和其他教與學(xué)方式一樣,老師先來做示范,可以一人分飾兩角,也可以找上其他老師一起來。

假設(shè),現(xiàn)在有兩人,A與B。首先,A問了B一個問題。

A: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東西最重要?

 

B: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在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Personal Prized Possession),是我的家人,我的Family.

提示:B提到一個關(guān)鍵詞,家人。A可以就著【家人】,去提問。


 

A:哇,你的回答很有趣。因為這么問時,很多人都會選一個東西,一個物件。那能和我說一下,為什么會選擇把家人做為你的答案?

 

B:雖然我的家人不是一個物件,但他們確實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我愛音樂,愛畫畫,比如我特別特別愛我的鋼琴。但如果沒有鋼琴,我也是可以活的,但如果沒了家人,則不行。

提示:B提到一個信息,別的都可以放棄,可以不要,家人則不行。A可以就著【家人特別重要】這一點,去提問。

3  
 

A:那為什么你會把家人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可否先告訴我一下,你的家人都有誰?

 

B:我爸,我媽,我弟。我對他們的愛,是一樣一樣同等的。我知道有的人會對家中的某個成員更親近一些,但對我來說,我們四個人,相親相愛,相處特別好。

 

真是一個回合接著一個啊,又輪到A了,怎么接?

提示:B又提到一個信息,相處特別好,互相愛。A可以就著【相處好,互相愛】去提問。比如,具體怎么好,能舉個例子嗎?

 4 

A:就著這個點,我們來延伸一下。剛才你有提到說,你的家人,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你和家人一起時,有什么回憶,是你最最珍貴的?(有什么回憶是你最最珍貴的,就相當(dāng)于,具體給出一個例子,告訴我你們是怎么相處的。)

 

B:......回憶啊,說啊。
 

 

A:......根據(jù)B說的,繼續(xù)找到關(guān)鍵點,繼續(xù)提問。

 

B:......繼續(xù)說。

 

A:

 

B:

 

這是一種方式,是我單方面舉例。我們自己也可以就著對方說的,找到不同點,問出不同問題。但無論怎么問,怎么從對方說的話里,找到一個關(guān)鍵點,隨后問出The Follow Up Questions的方法,Get 到了嗎?

情緒與感情,彼此的連結(jié)

體會下這個過程,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對話,在逐漸地,逐漸地,走向更深一層,有著更多的情緒,更多的感情?

我們看到了被問的人,對家人,對家人之間彼此相處的珍惜,看到了他有著更多感情的那一面。也就是說,對方的那些情緒,感情,在那一刻,我們是可以感受到的;而對方,自己也會感受到。

提出問題,進行延伸,一來一往,從而讓簡單的聊,變成一個Rich Conversation,Heartfelt Conversation,逐漸地,讓對話走到心里去,對說的人,也對聽的人。

然后我們來回憶,在看到一些東西,或者讀到一些文章時,讓我們心里有觸動,覺得很入心的,是什么?

是不是文字背后的那些感情,字里行間的那種情緒?是不是Feelings, emotions, and how the others made us feel?

當(dāng)一個對話,可以讓彼此入心時,我們看對方,對方看我們,也就會比之前更加親近一些。于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jié)感,就會出來。

內(nèi)心里的真實所需
 

像開篇說的那樣,在這個對話過程里,我們問問題,所以就保證了說話的主體不變,是對方在說,我們在聽。

而愿意傾聽,以及知道怎么去傾聽,不僅可以讓一個簡單的對話變豐富,而且會在逐漸豐富的過程中,找到更多信息,更多故事。

看這里,看這里:找到更多信息,更多故事......大到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yè),一個組織的變革領(lǐng)導(dǎo)力(Driving Change),小到與同事,與朋友,與家人間的日常相處,這樣的傾聽,都很重要。因為矛盾的緩沖,問題的解決,首先要有的前提是:可以明白對方的真實所需。

在家里,大人與大人,大人與孩子,可以就著不同問題,練習(xí)起來。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讓彼此間的了解,再多上一些。

有一些問題的模板可以參考,來自Out of the Blocks,街區(qū)之外。
 

最近一次讓你非常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你有什么別人不知道的才能?

      最近一次哭,是在什么時候?

你最想念誰?
 

 ▼

更多問題

在追尋快樂與幸福的過程中,有什么東西隔著你?

 

哪一個時刻,讓你感覺尤其孤單?

 

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有什么事情,你會換種方式去處理?

 

讓你銘心在心,覺得特別好笑的笑話是什么?

 

迄今為止,哪一個時刻,讓你感到最快樂?

 

什么事情,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總是接連著會做錯?

 

街區(qū)之外,你我的故事

街區(qū)之外,是一個Podcast,在iTunes Store里可以搜索到。

開始的人,是海報上的這兩位:Wendel Patrick and Aaron Henkin.

他們兩個,創(chuàng)立了一種身臨其境的聆聽體驗方式,最早開始于美國的Baltimore。在各個街區(qū)外,采訪不同的人,把聲音片段進行剪切,編輯,組合,從而在看似零散中,構(gòu)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雖然是片段組合,但在一起時,卻有著統(tǒng)一的主線。

說一個方法,就很好懂。比如,要去寫一個人,寫出他的故事。那怎么做到有趣,有深度,又有藝術(shù)風(fēng)格地寫出?

拿出一張A4紙,上下對折,兩頭往中間折,打開,就有了六個小方塊。

假設(shè)你和一個人交談,在交談過程中,你知道了他的很多故事。那想,怎么把這些信息,分布到這六個方塊中?

這就涉及到信息的提取,組合,甚至有時,是打亂順序的組合;以及彼此之間,怎么起承,怎么轉(zhuǎn)合?

經(jīng)過有思考的分布后,當(dāng)六個看似各自獨立的方塊連一起,一個人的故事,一個可以讓說的人,讓聽的人,都有感觸,有共鳴,有連結(jié),可以更好理解這個人的故事,就出來了。

這個過程像什么?像大熱的美劇《This is Us》的講述方式。只不過,這個劇里講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很多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

而有時,要知道這些故事,要讓別人愿意和我們來說這些故事。我們需要知道怎么去聽,怎么去問,怎么就著一個點,進行展開,延伸。以語言為載體,在似乎日漸的冷漠中,找到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彼此的連結(jié)。

......

一起來看一個視頻,Out of the Blocks,街區(qū)之外。 
 

寫到這里。祝好!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brwnpaperbag.com

hollywoodreporter.com

inspirecitizens.org

newyorker.com

pinterest.com

photo by Daniel Filipe Antunes Santos on Unsplash

tsnicethat.com

youtube.com

Many thanks to Aaron Moniz, Kavita Tanna, and Steve Sostak for collaborating with me to promote the importance of well-rounded literacy, thinking for deep learning, community-driven and global competency.

關(guān)于安妮何:國際學(xué)校里,蹦跶十四年。技術(shù)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語言,闡述復(fù)雜的學(xué)術(shù)理論。運營同名微信公眾號:安妮何(ID:Miss_Annie_He )


回應(yīng) 舉報
贊6
收藏16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