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日本,其實我想了很久,雖然答案一直都是肯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很多的原因來讓自己更信服。
為什么要在孩子才1歲的時候就帶他去旅行?很多人都會問我,他還那么小,他其實長大了都會不記得。也有人告訴我,孩子太小了,他其實也玩不了什么。帶著孩子,很多刺激的都不能玩,日程也得照顧到他的作息,帶的東西也多了很多。但是但是,這些我都知道,為什么我還要帶著他去旅行?
就感覺這個小人兒從在我的肚子的時候開始,就跟我跟楊先森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印象中除了公司團(tuán)隊活動實在無法帶他出行,幾乎我們沒有分開過。從整一歲開始,我們就帶著他回南方老家,也帶著他在老家自駕旅行。帶著孩子確實要操心很多,很多時候大人會因為要照顧他玩不好,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也心甘情愿的為了他犧牲很多。因為1+1+1=我們,去哪里,我們都在一起。
2012年新婚蜜月跟楊先森去了歐洲(法國,意大利,瑞士)22天游,旅途中看到非常多厲害的父母,背著一歲的孩子,一樣去登阿爾卑斯山,當(dāng)時我們還沒打算要孩子,跟楊先森小聲嘀咕外國父母真的超級厲害。沒想到1歲時,我就獨自用背帶背著圈圈坐飛機(jī)回來家,并且一路背著他爬山,短途旅行,2012年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2017年的自己,完整的做到了。那份堅持,無非是為了,在一起三個字。就想帶著圈圈,一起看那些美好的風(fēng)景。
一歲時的20天的省親之旅,坐飛機(jī)的時候很聽話,不哭不鬧吃飽睡覺,到了老家由于圈圈跟外公外婆還不熟悉,全程都是我?guī)е?,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只認(rèn)得媽媽,每天都要粘在背帶上跟著我。連上廁所都要跟著我,當(dāng)然抱怨過,為什么要讓自己那么累,但是回頭想想,即使讓我再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陪伴。因為他需要我。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他。想想當(dāng)時我們在背帶上緊靠著,一起坐公交車,一起走在海邊的路上吹著海風(fēng)看著大輪船。我們一起背著騎自行車逛游大街小巷。等你長大了未必記得,但是你的小小心靈里,一定有一顆旅行看世界的小種子已經(jīng)悄悄的埋下。
一歲半,跟著我們自駕去本溪四個小時的車程看了紅葉,吃了河蟹。一方面當(dāng)然也是為了大人可以集體出游,一方面我們也想讓孩子知道,旅行中肯定有忍耐和堅持,才能看到最美的風(fēng)景。有些朋友說孩子會遭罪,我認(rèn)同,但是做好了準(zhǔn)備,真的沒有問題。而且,生活本來就是苦甜參半的。別小看小朋友的適應(yīng)能力,年紀(jì)不大一樣可以玩的很high。而且每次旅行回來,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你覺得他沒看到的東西,其實他都看到了。漲了見識,也懂得守規(guī)矩,更好的跟自然和人相處。
如果你問我,即使他都記不得,為什么你還要背著他去。我的私心是希望自己不功利,但是又希望這個有著我和楊先森血肉的小人,也可以跟我們有一樣的喜好,可以愛上行走的感覺,可以跟我們一起用他的眼睛去看不一樣的風(fēng)景,認(rèn)識更多有意思的人,有更有趣的靈魂。我不愿意他像我小時候一樣,長大后關(guān)注的只是掙的多不多,我希望他有選擇的權(quán)利,即使可能不能過很富裕的生活,但是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找到內(nèi)心的富足而不只是物質(zhì)上的。而要達(dá)到這些,眼界真的很重要,我想讓他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值不值得,其實看你自己。我覺得,這么多趟旅程下來,我跟圈圈,都收獲了不少的成長。我們摸索出來了很多帶娃出游的經(jīng)驗,圈圈也更配合我們,從一個地方去到下一個地方。有時候,三個人都需要妥協(xié),讓步,而這,不就是一個小團(tuán)隊的成長嗎?
再大一些,他也可以幫忙參與一些旅行的規(guī)劃,拍照,查路線,記賬,而他也許會變成另一個我們,有他自己的玩伴,開啟他自己的旅行。那顆小種子,也慢慢的發(fā)芽,幫助他,成長為一個內(nèi)心強(qiáng)大,可以在旅程中面對變化坦然應(yīng)對的成年人。不再需要依靠父母的臂膀,獨立, 踏上自己的旅程。
旅行前當(dāng)然也會有擔(dān)心,但是其實還好,只要你把旅行中會遇到的一些難處都羅列出來,想好解決方案,其實一切都可以順利進(jìn)行。PLAN B 真的很重要,帶著孩子,無法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完美,所以及時調(diào)整我們的行程就很重要,這也是旅程中的驚喜呀。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是非常強(qiáng)的,在一歲的老家之旅中,我們帶著他第一次在南方的土地上生活,每天空調(diào)房和外面炎熱的室外穿梭,自駕的旅行中,我們?nèi)チ撕u,爬了高山,都是在媽媽的背帶上。而且去海島的時候被島上的毒蚊子叮了非常大非常腫的大包,小家伙居然也非常堅強(qiáng)的健壯的該吃吃該玩玩,倒是媽媽為了照顧他,累病發(fā)燒了。
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起來,說孩子在外面會特別好帶,她5歲的女兒說,那是因為在旅行中,我們心情都很好,所以吃飯也很香。對于圈圈這個吃飯困難戶來說,并不見得,但是總有辦法解決。對于心大的楊先森來說,他足夠有耐心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所以在決定帶著孩子出行前,隊友之間一定要好好的溝通。旅途中有時候嘰歪的并不一定是孩子,可能是大人,出狀況的也不一定只是孩子。像我,這次在日本,就在迪士尼差點弄丟了一個圈圈的水壺,又在大阪市區(qū)落下了一個裝滿了紀(jì)念品的旅行袋,都讓楊先森撿了回來。旅程中不僅僅有歡笑,有時候也有焦慮,擔(dān)心和各種狀況。但是有一個無怨無悔的隊友,能給予充分的體諒,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心血去配合這樣的旅行,真的非常的感恩。而這一切,也讓我們這個小團(tuán)隊在每次的旅行過后,更感恩,更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每次出行,我跟圈圈也很有興致會一起看我們拍的照片,他也會很高興的跟著我在照片里找他自己。每天晚上我們坐車回住處的時候,都會在一起回顧我們當(dāng)天都玩了什么,做了什么。讓圈圈復(fù)述出來,描述他當(dāng)天印象里的旅行。也計劃給他買一個小小的膠卷或者數(shù)碼相機(jī),可以讓他拍他眼中的世界。有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會嘗試擺拍,比如他的小公仔,放在什么位置拍一下,然后讓他看看拍出來的效果怎么樣。嘗試不同的位置,出來的效果讓他去對比。圈圈并不喜歡被拍,但是卻很享受拍照的感覺,也喜歡我們一家三口用三腳架拍照,看相機(jī)倒數(shù)滴滴滴的叫聲總能讓他興奮并且大喊再來一次。每次旅行,我都會帶上我的定焦拍人像,我的膠片小7,有時候還會帶上拍立得。從小就迷戀膠片相機(jī)質(zhì)感的媽媽,也希望,圈圈能喜歡上咔嚓一下,留住美好的那種感覺。
旅行也是一個學(xué)習(xí)的過程,在動物園或者博物館,雖然他不會一直有耐心,但是對于他感興趣的東西,他會一直找并且告訴我他看到了什么,對于他喜歡的動物,他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dá)自己。去公園,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撿樹葉然后送給媽媽,喜歡撿石頭,我也很高興,圈圈是一個熱愛自然接地氣的孩子。耐性對一個兩歲半活力四射的男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珍貴,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驅(qū)使他一直在跑,一直在找答案。有時候為了讓他安靜一下,當(dāng)然也要一點花招,比如給他帶了基本小書,可以在他沒耐心的時候哄著他。不老實的時候,小豬佩奇,托馬斯都是讓他安靜的神器。再不行,買點好吃的,比如在日本買了一袋天然的番薯片,他一片就可以慢慢吃很久。乖乖的在地鐵上跟我們一起擠。
圈圈有時候會害羞,做火車或者地鐵總有人喜歡他跟他打招呼,他會害羞的把推車的天棚擋住自己,害羞的告訴我,“媽媽,有人人看著我,我總會告訴他,沒事,如果有人看你的話,你就跟他們打招呼吧?!?,他總會羞答答的跟人家打招呼,微笑,然后下車跟人家拜拜,“價捏“。有時候用日語說”阿里嘎多“。就這樣,慢慢的就不太害羞了
想一想,如果在迪士尼樂園沒有圈圈的陪伴,我得多么落寞,想到那些美麗的風(fēng)景里只有我跟楊先森,我可能也會因為掛心圈圈而玩不好吧。帶著圈圈,我們計劃了很多大人的項目和親子的項目,跟他一起去了東武的火車博物館,去了消防博物院,也去了動物園,科學(xué)博物館。雖然需要全身心的照顧他而失去了很多兩人獨行的樂趣,但是本身我們在一起就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情。在帶著他旅行的過程中,仿佛我也回到了小時候,跟他一起去體驗?zāi)切┓浅0舻挠H子項目,一起歡笑,分享著陪伴的喜悅。
我始終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始終相信,在他小小的心靈里,潛意識里,可能他會不記得我們玩過的具體的項目,不記得很多的細(xì)節(jié),但是那份跟爸爸媽媽一起旅行的心情,他肯定會一直記得。記得那年,我們跟米奇老鼠揮手,我們在消防博物館一起坐的消防大飛機(jī),我們一起玩救火員的小游戲。跟爸爸一起在火車博物館開火車,跟媽媽一起在迪士尼坐云霄飛車。我相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相信他跟我們一樣看的到那些美好。我相信這顆愛旅行的小種子一旦埋下,會開啟他更多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旅程。帶著孩子,當(dāng)然不僅僅是為了孩子,還為了我們,可以一起,用我們的好奇心,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美好。
我們一起走過京都的小路,一起看鏡頭咔嚓笑著比耶的手勢拍照,我們一起坐新干線看窗外的樓刷刷的飄過。一起在貝塚晚上的街道上,穿著雨衣走著,一邊唱rain rain go away。我們在火車上跟每個對我們微笑的乘客say Hi,跟他們說用日語說早安。就算以后我們老了,也一定還會記得,那一刻,我們放肆的笑。
雖然每次都特別辛苦,但是我覺得值得,我也強(qiáng)烈推薦,從小就跟孩子一起親子游,因為我看到的一切美好,他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