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先前六位花友的回答,以下是我的想法:
1. 父母有良好收納習慣只是起間接影響孩子,為他們樹立好榜樣的作用; 不代表父母要為小孩整理。大人可以協(xié)助孩子一起整理(包括兩三歲的孩子),但不要為他們整理。
2. 雖然父母不在行動上主動為孩子收納,但父母需要用言語來教育孩子(從小就開始,一張白紙時最好教育),說話引導(dǎo)孩子比自己直接整理更花心思。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貪快"或者"輕松些",就直接自己做了。眼下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了,但是長久來看,問題并沒解決。等孩子大了,時間長了,壞習慣已養(yǎng)成,孩子沒什么感覺,父母卻累壞。
3. 最簡單的方式: 父母平時多加監(jiān)督,看到孩子一樣沒做好又拿出另一樣時,及時介入,告訴TA必須收好之前的或者完成之前的東西,再移到下一步。父母在這塊不要放松,是嚴肅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做不到,不要懲罰,可以剝奪一項TA的權(quán)利,我們稱之為 Privilege. 比方說,TA愛做某件事,暫時先不讓TA做。
4. 我在女兒一歲多時就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一個共性: 年幼的孩子沒法做先后選擇,他們會同時取出多項玩具玩,沒有先后概念。這也同時導(dǎo)致他們可能"攤"的習慣。我當時就立刻寫了一張"活動室規(guī)則條例",不僅和她一起讀,更是用這張規(guī)則條例提醒了她無數(shù)次(趁早花精力糾正他們的不當行為,以后家長就輕松了)。因為圖書館的兒童室也有類似規(guī)章制度,我們每次去我就有意無意地讓她看,結(jié)合家里自己定的制度提醒她,讓她加深印象。這是一個花精力的過程,不能省。
我的日記里有 Playroom Rules.
6. 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我的朋友感慨我家干凈,車子里如果不是有孩子的安全座椅,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個有孩子的家庭。他們當時會說:" 你也太認真了吧,等你家孩子大了,你就知道根本來不及收,我已經(jīng)直接放棄了"。 六年后,我家依然干凈; 而且,我輕松了,他們依然被套著??梢赃@么說,就算我有兩三個孩子,依然不影響我對他們的引導(dǎo),家里依然可以干凈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