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什么好糾結的,語文和英文都是語言,學習的思路和方法都類似:先大量輸入,到有了一定的輸入量之后,開始從單詞到句子,再到寫作的學習輸出,語法就是輸出階段很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之一,必然是逃不過的。
中國的英文老師可能是最會教語法的一群老師了吧,校內(nèi)課堂一直會有相應的語法教學和練習,其實也不用太過焦慮著急。原版娃確實能通過大量輸入+語感,習得大部分語法知識。到小學高年級學習英文寫作階段,同步開始系統(tǒng)學習一下初、高中整個語法體系是一件性價比非常高的事情。但要不要從新概念開始呢?這個見仁見智。新概念文章短小,內(nèi)容有趣,但確實有點老舊過時。我家選擇了每天把它做為早讀內(nèi)容,從一年級開始到現(xiàn)在四年級,一路堅持一周讀兩篇。但放棄了通過新概念來系統(tǒng)學習語法和單詞,時間成本太高,省下來的時間拿來做真正的閱讀可能更有價值。
講回課內(nèi)成績,我家確實存在英文課不大好好聽講的狀況,導致語法學習的不扎實,考試時有一些語法錯誤的出現(xiàn)。其實能及時做好校內(nèi)錯題的總結和重做,就能解決這個問題?,F(xiàn)在小朋友的英文語境、輸入,比我們小時候好太多了,真的還要用十幾二十年前那種略有些苦痛的方式來學英語么?我自己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