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有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翻譯會影響英文思維。(關于英語思維可以在蓋兆泉老師微博和書里找到觀點)
沒有人愿意聽聽不懂的東西,所以一定要翻譯。
首先建議樓主走最輕松的啟蒙路線,就是蓋老師的3歲0起點路線。(我們家是3歲半開始的,啟蒙不到一年,積累1000+聽力詞匯,才開始用牛津樹,2個月就刷到了牛6-7;啟蒙不到兩年,積累3000聽力詞匯量,才開始用Raz拼讀。)
蓋老師第二本書中有詳細到幾歲幾個月的規(guī)劃,看各自對孩子的要求,可以相對應減慢速度或者減量,她的目標是小學5年級考fce,相當于雅思5.5分好像。
其次,不推薦Raz。是因為,raz在國外是學自然拼讀的,而且,他們孩子學這個之前,已經(jīng)有了3-5000聽力詞匯量。對于我們絕大數(shù)孩子來說,比較枯燥。
應該使用故事類的。大部分分級讀物都是從易到難,比如大貓,培生,悠游,麗聲。從一個詞語(apple),到一個簡單句(this is an apple),再到其他多個簡單句,復雜句。
最后,家長不要用以前的窮人思維,覺得買了一套書,希望孩子吃透掌握。一個詞要在不同語境下重復6-17次,孩子會無意識習得,不需要背單詞。孩子不感興趣就換一套,遲早都能用。所有的書用兩遍。第一次使用,親子閱讀;第二次使用,孩子自主閱讀。
附加一個問題,絕大多數(shù)我們在微博上看到的娃娃讀raz的,很多都是前期用各種資源積累聽力詞匯量以后,使用raz作為認字,自主閱讀+理解做題的。樓主可以好好觀察一下。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2:懶人解決方案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