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南開有一張真題卷。
我們在真題圈的試卷里第一次遇到了這道題,是壓軸大題,大題里一共有三小題。當時這道題只做出來了第一小題。后面的題想了許久也沒想出來,就放下了。我當時一看這題也有點發(fā)蒙,也沒有去做。
第二次是學校老師,發(fā)了這一套試卷。孩子一看,這不是做過的那套試卷嗎?于是就把重心放在了最后的大題上面。這次做出來了第二小題。和第三小題的第一種答案。后來發(fā)現有四種答案。孩子看了真題圈的參考答案,里面沒有寫過程。
第三次是我們參加的一個數學班,老師又把這道大題拿出來了,留作作業(yè),不過還沒有給孩子們講。
昨天晚上,孩子做出了第三小題的第一問之后,就沒有思路了。我做這個題也沒有思路,于是就搜小猿搜題。給出了兩種答案。我捋了捋思路,照著那個過程做了一遍。自己仍然是云里霧里的。感覺不是自己的思路,這道題仍然不能算是理解了,會做了。昨晚實在不愿意想,不過我想,今天上午還是要做出來,而且是把整個過程都能自己推導出來。上午我大概做了2小時。把四種情況連通圖都做出來了。這時候有點云開見月的感覺了。同時還證明了真題圈里的一個答案是錯誤的。
然后我把我做出來的稿紙給孩子看,她看懂了。
不過也要她自己看完之后,自己能獨立做出來。孩子有點不情愿,不過還是耐著性子做了。
晚上八點開始,她開始做。我們都以為一個小時肯定就做完了。沒想到,她這一做,需要自己推導,她做了近2.5小時,終于把四種情況都求出來了。
可能孩子的鉆研深井的那種力量還沒有完全出來,或者說沒有形成慣性。還有一點為了完成作業(yè)的味道。不過,我想這個初中階段,正是考驗她這種能力的時候,我們就引導加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