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我早就與孩子討論過多次,起因是大班上學期看了《生命是怎么回事》和《死亡是怎么回事》兩本書以后,孩子自然對生與死有了些感觸或者說困惑。
我們討論生命是怎么從無到有,結(jié)合他看過的《千奇百怪的菌》孩子了解到各種各樣的蘑菇是由菌絲體或肉眼看不見的孢子發(fā)育成的。昨天,幼兒園的小朋友參觀了“圣農(nóng)博物館”還了解到最早的雞是由翼龍和霸王龍兩種恐龍演化而來,講解員還告訴孩子們“是先有蛋、再有雞”我們討論最多的是生命的形式,比如花草樹木,動物和人的生命形式是那么不一樣。但是都有從新生到死亡的過程,而且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奶奶那么老了也會死是嗎?”
我不知由此他是否有悲傷的情緒,畢竟這是一個很理性的孩子,結(jié)合他看的生物、物理和化學書籍,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人是由碳原子組成的,死了以后還是碳原子,只是形式不一樣罷了”,“生命也可以互相轉(zhuǎn)化,人死以后如果埋在土里,有可能成為菌類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那是不是人死后變成了蘑菇,說完他哈哈大笑起來”這么嚴肅的話題竟然還能開玩笑?怪就怪《死亡是怎么回事》這本書本來就很搞笑啊。
無論如何,有關(guān)生與死是回避不了的問題,如果你不知如何與孩子交流這個問題,那么從這兩本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