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魚魚
2016
發(fā)布于 2020-07-21

親子教育

今天我們聊一個理論,liberal arts。 這個詞組的字面意思是“自由藝術”,但它說的并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藝術”。Liberal arts 這個詞在中文世界并沒有一個取得了共識的譯法,經(jīng)常被翻譯成“通識教育”、“素質(zhì)教育”、“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等 —— 可是在我看來,所有這些“教育”,都把 liberal arts 給矮化了。


Liberal arts,不是為了訓練一個能歌善舞的漂亮小孩,不是為了熏陶一個多愁善感的文藝青年,也不是為了武裝一個中年危機的憂郁大叔。


Liberal arts,是最正統(tǒng)的西學,其地位在工程、醫(yī)學等一切應用學科之上,它原本是一種最高級的學問 ——?統(tǒng)治者的學問。


liberal arts的合理翻譯應該是“?自由技藝?” —— “arts”,不是“藝術”的藝,是文藝武藝的藝,技藝的藝。?


1.統(tǒng)治者七藝


自由技藝,原本是古羅馬時代的一套課程,被認為是“自由的人”應該掌握的一套學問?!白杂伞边@個詞,對今天的人來說有點無感,因為所有人都是自由的。而對古羅馬人來說,“自由”的意思非常明確 —— 那就是說你不是一個奴隸。


你不是奴隸,你有權直接參與社會事務和公共政治,而且你還要管理奴隸。這才叫自由。


自由技藝的課程項目在歷史上有個演變的過程,到了中世紀,被確定為七個項目。中國春秋時代的貴族大約也有類似的項目,比如孔子說的“六藝”。那么我們也可以把西方自由技藝的這七個項目,稱為“七藝”。


這七藝中,前三項被當時的學生認為是比較簡單的項目,叫Trivium(現(xiàn)代英文“trivial”這個詞,就來自這里),后四項則叫做Quadrivium。


這七個技藝,其實都蘊含著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之道。


文法。其實就是拉丁文。拉丁文在古代歐洲是各國通用的上層語言,而英語、德語都只能算是方言。掌握拉丁文,你才能參與國際交流 —— 就好像現(xiàn)代人應該學普通話和英語一樣。

邏輯。掌握邏輯,你讀什么東西才能讀懂。

修辭。學修辭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服別人,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算數(shù)。作為貴族,你得管理財產(chǎn)。

幾何。涉及到嚴密的推理,而且你需要對建筑有所理解。

音樂。音樂被視為與世間的法則有關。

天文學。其中包括了占星術。音樂是人世間的法則,天文則是自然界的法則。


時至今日,西方大學里自由技藝的科目已經(jīng)有了各種變化,比如科學類的課程有時候不算自由技藝,單獨拿出去,而歷史、文學、藝術這些內(nèi)容則被加進來。


而且現(xiàn)在也沒有奴隸了,也沒有那么多“統(tǒng)治者”。那么還要自由技藝培養(yǎng)什么人呢?培養(yǎng)的是具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的人,也可以說是“拒絕被統(tǒng)治”的人。


不論如何,自由技藝的精神沒有多少改變,這些課程學的都不是能夠直接拿出去找工作賺錢的知識,而是一種間接的思維訓練,傳授的是“軟實力”。


美國有些小的學院,是專門教授自由技藝,而根本就沒有專業(yè)課程的,學生在這里學四年再去學醫(yī)學法律之類。一般綜合性大學也要求學生必須花上至少兩年時間學習自由技藝。


學習自由技藝不是為了就業(yè),可是自由技藝這個軟實力在美國的就業(yè)市場上反而很受歡迎。《優(yōu)秀的綿羊》書中引用一項針對美國公司的統(tǒng)計,最受歡迎的專業(yè)中,排第一的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歡迎度是34%;排第二的就是自由技藝,歡迎度高達30%!


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本科學什么專業(yè)根本不重要,通過學習自由技藝掌握的思維方法才是真正重要的。華爾街日報有個統(tǒng)計,說有93%的公司認為,有三個來自自由技藝的技能,比任何本科專業(yè)都重要。


這三個技能是批判性思維、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三大技能


所謂“批判性思維”,最簡單地說,就是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 —— 最最簡單地說,就是你能不能獨立思考。


比如說,秦朝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我們的歷史課對這個事件的學習重點和考點都是什么呢?可能是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參與的各方勢力和人物、后來人對秦朝滅亡原因的分析之類 —— 這些都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就不叫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最好你得自己給秦朝滅亡原因提出一個說法,然后找各種證據(jù)來支持你的說法。就算是看別人的分析,你得能對這個分析進行“批判” —— 其實不見得是批評,這個詞在這里的意思是審視:他的證據(jù)充分嗎?邏輯鏈條完整嗎?有沒有偏見?反方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中國“文科”教育非常強調(diào)死記硬背,而真正的自由技藝恰恰是不能死記硬背的。我們在真實世界面臨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哪有什么現(xiàn)成的標準答案?一個統(tǒng)治者,或者“拒絕被別人統(tǒng)治”者,必須自己做判斷。面對各種問題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沒有這個冷靜判斷的能力,聽說一個什么事情要么就只知道情緒性地宣泄,要么就附和別人的說法,要么就加入一個陣營黨同伐異……這些人,大概就配不上“自由”這兩個字。


所謂“交流”,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很多了,比如說“說服力”、“影響力”、修辭技巧,演講技巧等等。這里我們特別強調(diào)一點:風格。


風格,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東西,它的反義詞是機械化。比如同樣一個笑話,或者一句特別經(jīng)典的話,奧巴馬說一遍可能效果就非常好,而你如果接下來照著他學一遍,那就完全不好使 —— 你就是機械化的模仿,你沒有自己的個人風格。


說服別人,不能用寫學術論文的方法,期待用一大堆數(shù)字圖表去碾壓別人,那樣別人只會反感,當你是個機器人。沒人愿意聽機器人的,人們喜歡有風格的人。“?我喜歡你的風格?”,這簡直就是對人最高級的評價。


可是個性不等于任性。只有通過自由技藝的訓練,你對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兒,掌握各種套路,你才能非常自然地跟別人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我們看有風格的人,不管是引經(jīng)據(jù)典還是吹拉彈唱,反正他一上來幾句話就能打開局面,這就是學習過自由技藝的作用。


所謂“解決問題”,可不是求解一個什么數(shù)學方程,而是在復雜世界中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這種問題的難度并不在于有了方程怎么解,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該用哪個方程!


自由技藝解決問題的辦法,用計算機科學的術語,叫做“模式識別”。用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說法,叫做“定性”。


比如說公司有個下屬犯了一個錯誤。你怎么定性呢?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呢,還是代表了一個壞趨勢必須馬上遏制?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解不同的細節(jié),采取不同的手段,自由技藝里面都有各種歷史經(jīng)驗可以讓你借鑒。你應該學剛剛打贏官渡之戰(zhàn)的曹操,把這個事情忽略掉,來穩(wěn)定人心呢?還是學“夢中殺人”的曹操,高調(diào)處理,來給自己立威呢?


這些經(jīng)驗和套路,不但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但是你反而要多掌握一些,才能靈活運用。自由技藝,就提供了這么一個裝有各種套路的工具箱。


有了批判性思維,你就能建立正確的認識。學會交流風格,你就能讓別人接受你的認識。再加上一箱子解決復雜問題的手段,就算不去統(tǒng)治人,也不至于被人統(tǒng)治吧??


3.文藝的意義


近代國人,在潛意識之中,似乎是覺得所謂“素質(zhì)教育”,是政府和社會的要求,不是個人的事兒,好像花時間學習人文藝術是一種犧牲一樣 —— 我犧牲了學習賺錢本領的時間,來參加素質(zhì)教育,無非是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好人,讓社會對我放心。


可是在西方學者眼中,自由技藝,恰恰是為自己學的。


事實上,根本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學習了自由技藝就能把你變成一個好人。一個人就算掌握了批判性思維、學會了說服別人,還能隨心所欲地達成各種目的,他完全可以使用這套方法玩轉(zhuǎn)世界,擺弄人心,甚至奴役別人。我們看西方有很多人文修養(yǎng)很高的人根本就不是好人,純粹是流氓會武術。


至于說“文學藝術”,我們一般會說這是為了“陶冶情操”,可陶冶情操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了美容嗎?


科學說的是客觀世界,而文藝,說的是從一個主觀視角,對世界的主觀體驗和主觀看法。在某一個具體的時刻,站在某一個具體的立場,當事人是一個什么心情?這些體驗難以用實驗量化,各不相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才叫做“藝術”。


我們通過文藝作品了解別人的視角、觀點和體驗,我們才能理解別人,進而理解自己。最起碼的一點,我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和渺小,知道我不是世界的中心!


而同樣地,我也知道我沒必要圍繞著別人的中心轉(zhuǎn)。流行文化常常能吸引人去渴望某種生活,而真正的藝術,卻能讓人質(zhì)疑那種生活。


一切人文學科都是歷史學科,不了解過去就不理解現(xiàn)在的世界。你得知道這都是怎么來的。你得知道世界不總是,也沒必要必須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們是今天這樣,只是偶然的文化選擇,根本就不是普世的。認識到這些,學會了質(zhì)疑,我們才能知道還有別的可能性,我們才能去想象別的可能性,才能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改變世界。


歸根結底,自由技藝教給我們的,是去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去做一個工具。


所以Liberal Arts的關鍵詞,不是“通識”,不是“素質(zhì)”,不是“人文”,不是“博雅”,而恰恰就是英文和拉丁文原文中的那個詞 ——自由。


“自由技藝”該怎么用在育兒中呢。


首先,我認為,育兒不能太功利,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要為了達成某種特定目標而去育兒,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


隨便舉個栗子,過幾天爺爺要過六十大壽了,趕緊讓孩子背兩首詩,到時候在壽宴上給大家背出來。她家的孩子四歲了,都會10以內(nèi)的加減法了,我也要讓孩子學,死記硬背也罷,真的學會了也罷,不重要,就是要讓人家知道,我家的孩子都會二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了。


這兩天在聽陳忻的課,里面講了一點很好,不要把自己的焦慮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


太多的父母太焦慮,這個焦慮,并不是孩子能力發(fā)展的焦慮,而是父母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去教孩子的焦慮,而這中間還有個悖論,越是不知道該怎么去教孩子的父母反而越不愿意學習,然后就越焦慮,看看那些在別的群里各種買買買的父母就知道了,好像,只有買了,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好像,只要買了,就能彌補自己能力上的缺失一樣,問題是,買了,自己還是不知道怎么教孩子。。。


這個“自由技藝”,對中國的家長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這和中國的文化有關,和社會風氣有關,和所謂的學以致用有關,我在這里,并不是多么推崇所謂的“西學”,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整體已經(jīng)全部西化,從知識結構到意識形態(tài)。在我看來,“西學”只是更適合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國情而已,但正統(tǒng)的“西學”,應該是這種“自由技藝”為主導的,以培養(yǎng)一個健全的人為核心的西學,而不是中國化的、學以致用的西學,還拿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當盾牌的人,不說未來,在當下就是炮灰,完全是認知維度上的碾壓。


所以,這個“自由技藝”,父母首先要認可,如果父母嘴上說著要培養(yǎng)一個有靈魂的、健全的孩子,行動上各種學以致用、各種興趣補習班、各種問題的標準答案,那父母還不如不知道這套理論,安安心心的按照現(xiàn)在主流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個孩子,搞不好還能上個好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呢。


說到底,父母才是孩子最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認知直接決定孩子的成長,“自由技藝”看似都是一些“無用”的學科,在我看來,在未來,大部分標準化的工作,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基本上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真正掌握這些“自由技藝”,更擅長做機器無法完成的工作的人,才有更大的發(fā)展和上升空間。
回應 舉報
贊7
收藏5

推薦閱讀

11歲
想法
環(huán)球影城三口一天花多錢? 三口門票:共1546元。某??上找到小姐姐買了稍便宜的票,不然要多花小200。去年試營業(yè)期間7月份,一大一小去的,單票價也比這次貴二十塊,而且17點就closed了。這回算是省了。

三口餐飲:共470元。就像樣兒吃了頓午飯,功夫熊貓里的平先生面館,炸醬面,擔擔面,云吞面,煎餃,小甜品,共270元。味道還不錯,吃得比較滿足吧,就不算貴了,哈哈。午飯后就兩點半了,忙于排隊刷項目,期間只買了一杯butter beer(最坑的消費,50元的糖精香精奶精兌水,成本有沒有5毛錢),沒舍...
10歲
14歲
想法
自讀+共讀+聽 自讀部分
1. 科二 AR3.5~4.0這個難度段,二三十本吧
2. 西頓動物彩繪版第8-12本
備選
3. Charlotte’web
4. 笑貓日記3本

共讀部分
1. 寫給兒童中國地理


1. 樂樂課堂古詩詞
2. famous five 還有十三本(太多了,太長了?。?/span>
想法
免費費曼輸出讀nonfiction組 找到的成人不夠我刷書的。

目的:找人給我讀我的nonfiction,讀完問我3個問題,讓我更好的記住內(nèi)容。
條件:必須是我選內(nèi)容(除非你的nonfiction很好看),因為我的目的就是要更有效果的讀完我自己想讀的書。
交易:1on1但完全免費。我聽別人解釋和答題,對讀書內(nèi)容得到更深印象。朗讀者得到檢測,輸入材料擴展,輸出升級。是EFL教材之外的有機補充。
動機:我本打算用AI朗讀去讀書庫沒有音頻的書,但考慮到教培嚴管之下,如果讓本來就讀原版的人讀,會雙方收益。
時間:任何時...
3歲
想法
今日專注力訓練 ??專注力訓練
??聽數(shù)字重復+聽1拍手,成功,弟弟完成最好!
今天本來想跟他們玩兒聽數(shù)字拍手的游戲,讓姥姥和他們一起做,后來我念完數(shù)字之后發(fā)現(xiàn)弟弟都在跟我重復,然后自己也拍手??我連續(xù)念了好多數(shù)字三組一次,他每次都會跟著重復念,今天這個游戲做的非常好!
??視覺卡:第1頁和第2頁
弟弟看第2頁很認真的跟我一起指著線找小動物們的家,這種家長指讀的方法真好,僅僅1分鐘也提升了孩子的專注力!
復寫卡只有一張,兩個孩子又會搶,就讓他們計時每個人玩5分鐘之后再進行輪換??

#親子教...
【安水如:愛己所愛是有前提的】

有個學齡前孩子特喜歡貓咪,想著在家養(yǎng)一大堆的貓咪,但家人不樂意,覺得養(yǎng)貓麻煩。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家人,還覺得養(yǎng)貓會臟了自己的家,亂了自己的家,砸了自己的寶貝。

其實,養(yǎng)好了貓咪,貓咪是能帶給我們很多快樂,留給彼此很多的美好回憶的。

那,倘若覺得貓咪會臟了自己的家,就學著經(jīng)常給它洗澡。讓它保持干凈。避免去那臟地玩耍。

倘若貓咪會亂了自己的家,乃至于砸了自家的寶貝,那我們可以給貓咪安個小窩,讓它在那自由自在地玩兒。

當然,家是一家人...
10歲
想法
All Together 是國家地理旗下教材系列。循序漸進地掌握必備的自然拼讀、語法、聽說、閱讀等技能。

1.國家地理精彩的圖片和視頻吸引孩子。

2.每篇文章篇幅不長,循序漸進地掌握必備的自然拼讀、語法、聽說、閱讀等技能。

3.這套書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教學任務,每節(jié)課都有學習目標。目標明確就可以對照學習實現(xiàn)目標,知道都獲得了哪些提高和成長。不僅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溝通、合作、交際能力。

4.這套書最大的亮點是口語訓練。提供的資源中,中文教案材料特別好。

詳細地設計好每節(jié)...
12歲
想法
歷史類書單整理
我家的歷史啟蒙筆記??
需要的點贊,收藏吧!
歷史學習的核心能力:
分析,歸納和探究能力
學習者轉(zhuǎn)化到研究者

階段一:興趣培養(yǎng)?(音頻,漫畫,等輕松的歷史讀物)
階段二:系統(tǒng)學習?
階段三:鎖定階段深入專題學習

但凡知識特別是系統(tǒng)性的知識,都是由“點”到“線”再到“面”。

館里書單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
《吳姐姐講歷史》
《少年讀史記》
《太喜歡歷史了!給孩子的簡明中國史》接觸
《歷史真好玩》接觸
《活在大唐》
《湯小團漫游中國歷史系列》56本已看完
《植物僵尸歷史漫...
23 179 6
7歲
想法
我們家這兩套是喜歡的。分享下我們家的普通經(jīng)歷。大概兩歲半左右開始引入科普類繪本,當時也不明白,字數(shù)多,親親科學這樣的都要自己重新編排語言再說出來,越簡單越好,不強迫寶寶坐下來認真聽。

最早能看進去的有可愛的身體,比較符合她的認知。很喜歡其中的便便,眼淚小精靈,打預防針的那幾本。同類型的我們的身體就沒有那么喜歡,就剛開始翻了個熱鬧,目前還在吃灰中,準備大一點再拿出來看。

分享我買了以下幾套科普書。

第1套親親科學圖書館1-4輯,后續(xù)愛看了又買了5-7輯,單獨的第8輯。剛開...
1 11 1
7歲
想法
拾年單飛去郊外(7)|二刷精靈谷走冰 今天拾年跟隨山河勇士,又去了去了位于密云的精靈谷走冰

拾年說,今天特別特別開心,像上次一樣好玩。而且有兩個小姐姐,對她特別特別好,還給了她許多好吃的。她講的時候面帶笑容,沉浸在一種快樂中,真好,這就是被滋養(yǎng)和被愛的樣子吧。

每次聽到拾年講述這些的時候,我都覺得莫名感動。這些年齡不一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在大自然中完成每一次的挑戰(zhàn)。拾年現(xiàn)在年紀小,更多還是接受哥哥姐姐們的愛護,但在她小小的心里,已經(jīng)種下了信任與愛的種子,我相信她以后,也一定會這樣去幫助別人。

早上走的過于匆忙...
6歲
11歲
想法
伴隨著大腦的發(fā)育,孩子認知不斷提高,就會對認字逐漸感興趣,所以,認字也有個過程。對于認字也不需要著急,需要看自己孩子是否身心都準備好了,不能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長。

一般在一歲多的時候小孩自主意識開始形成,開始對外界感到興趣,就開始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語言不發(fā)達,家長可以通過圖畫來教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簡單想法,如喝水,吃飯等等。我們家老大就是在這個階段突然對圖畫,字,還有聲音產(chǎn)生了興趣,會跟著人說話,如果拿圖或者書他會指。在這個階段,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外界認知學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