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感觸了,寶寶的興趣就像天上的彩云,飄呀飄,你以為她是往這個方向,可是下一秒就去了相反的方向,小孩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第一階段:曙光。在寶寶12個月時,買了毛毛蟲,買了彩虹兔一系列,放在書架的第一層,寶寶爬來爬去看完了除了彩虹兔的所有書,就是不翻牌,我本著不強求的原則,心里想,大不了推后幾個月,就在我要放棄時,14個月的某個明媚的清晨,寶寶終于看啦,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一套書看了一個月,不看都不行那種,我欣喜若狂,終于有用武之地時,我又買了凱迪克家很多套點讀書,心想:“寶寶你就在書海里遨游吧”時,寶寶突然新買的書都不看,這時,我意識到,孩子啊,你真的是來渡媽媽的,我就開始看市面上的英語規(guī)劃類書籍,溫兆泉老師,常爸,安妮鮮花等等,感覺英語啟蒙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簡單與單一。
第二階段:迷茫。自從15個月起,寶寶就沒看英語書籍了,我也花錢辦了一些早教,心里也挺焦慮,感覺英語啟蒙不下去了,試試一些早教課程吧,畢竟人家是專業(yè)的,可是結(jié)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雖然也是有效果,但是比起花進去的錢,感覺新價比并不是很高,又買了很多書,書架,給寶寶布置了環(huán)境,這時我接觸了蒙臺梭利的理念,也報了課,考了證,就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還有很多事情需要關(guān)注,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表達,認知水平等等,英語啟蒙就擱置,但是心里還是有塊石頭,沒落地,后來和很多朋友交流,她們推薦我先看看英語啟蒙的規(guī)劃書籍,在結(jié)合我家寶寶的實際。
第三階段:又見曙光。看了很多書,也了解了聽力先行,聽讀說寫的順序,但是對于之前從未給寶寶聽英文歌曲的我,本著自己英語也很渣,就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在寶寶18個月時,開始了英文磨耳朵的里程,把sss兒歌,有計劃和順序的聽完了一遍,這時寶寶已經(jīng)20個月了,自己也逐漸邊聽兒歌,遍給寶寶做動作,便在晚上給寶寶做第二天的陪玩計劃(因為這是正值疫情,單位也休息了),在某一天帶寶寶出去玩,寶寶自己跟唱了,而且對于身邊的小動物可以英語指認了,只能用“欣喜若狂”形容自己了,感覺是真的沒白看,慢慢的發(fā)現(xiàn),用卡片已經(jīng)能只認20多種動物了,后來又買了很多英語繪本,最讓我喜歡的是小斑斑的英語發(fā)聲書,在寶寶20多個月時,寶寶很喜歡,并且用其中一套書,學(xué)會了家中成員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寶寶等日常稱呼詞語,隨后又買了很多,從14月起,就一直跟買了,感覺寶寶又些英語基礎(chǔ)了,就想看看分級吧,從razaa、培生預(yù)備級、大貓啟蒙級、預(yù)備級、raza、牛津樹奇奇學(xué)、紅火箭紫盒、粉盒、紅盒,多多英語、babyall數(shù)科學(xué)、餅干狗、培生詞語妙趣屋、培生基礎(chǔ)緝一系列下來,寶寶現(xiàn)在單詞量200左右,聽力詞匯量不詳,能自己唱出10首左右的兒歌。
第四階段:錯愛。但是自己感覺仍然會有猜錯或是有些寶寶不感興趣的地方,在我覺得寶寶不喜歡razaa時,寶寶也是通過看raz知道了方位詞等詞匯;在我隨便買了培生預(yù)備級時,寶寶愛不釋手,天天看,在我買完小猴皮皮時,寶寶不看了;試聽時喜歡奇奇學(xué),買課了,就不喜歡了;以為寶寶喜歡兒歌,買了sss兒歌本,100首新寶貝歌曲,happy kid兒歌,寶寶不聽了;在我聽完她唱的abc單詞歌時,覺得她能接受字母了,買了蓋世的26本字母書,都是兒歌形式的,結(jié)果勉強看完一遍;我看紅火箭紫盒看完了,粉盒看完了買完紅盒卡殼了;寶寶最喜歡狗,買完餅干狗,喜歡貓了,買完皮特貓,喜歡小兔子了,買完湯姆兔,喜歡小瓢蟲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第五階段:突破。最近26個月了,感覺單詞量還是200左右,聽力還是不詳,兒歌還是之前的兒歌,都過完一遍,看的還是之前的,而且更喜歡中文了,我在眾多付費app中看到了免費的可汗學(xué)院,寶寶一次點了,里面全英文的,我也怕自己聽不太懂,她喜歡就看吧,又見一發(fā)不可收,她都懂,而且跟著做小測試,一口氣看了10集,都做對了(其實挺簡單的,對于英語渣媽的我也挺友好的),每天看3集,竟然通過這個軟件會點數(shù)了,而且感覺理解力上也有了突破,在姥爺生日時,自主唱了生日歌,老母親都感動哭了,因為真的不是表演,是即興發(fā)揮。然后通過加了一位英語大神爸爸,告訴我別怕說錯,通過日??谡Z增加寶寶的興趣,語言為了交流,如醍醐灌頂,我盡量用最簡單的表達,和寶寶簡單溝通,不會的詞就查查,寶寶基本也能聽的懂,會用中文回答我,后來因為打折買了學(xué)樂科普,兩天看完了a緝,而且里面的簡單句子可以翻譯成英文,今天說話時問我筷子怎么說,我都驚呆了,后來在跟小小孩說英文中找到了。孩子需要多種形式的體驗,語言在溝通中會更加理解與熟練,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家長尊重與包容,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哦,愿育兒路上有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