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教材沒用,還要看卷子,看整體水平。建議看看親戚小孩家卷子和親戚小孩班上學霸的卷子做對比。
分析問題的第一步是界定問題,然后才是收取樣本。樣本也不能太小,要多一些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補課跟補課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補課是為了跟上,有的人補課是為了學更多,你納悶的是哪一種呢?
不是以前沒人補課,只是你不知道罷了。我95年上小學,就有同學開始補課了。一直都有。數(shù)學,英語,那會兒好像還沒有補語文的。
現(xiàn)在條件比以前好,更多人補得起課而已。就好像蒙氏教育,其實民國時期就傳來過中國,但那時候我們不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所以根本傳不開?,F(xiàn)在呢,不知道蒙氏恐怕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家孩子早教過吧?
只是舉個例子,具體現(xiàn)在的補課現(xiàn)狀還是得查論文看數(shù)據(jù)才能比較準確地知道是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