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點,如題所示。
有娃幾年了,孩子出生時,患有心肌炎,住院10天,匆匆錯過了那一年的整個十一假期。假期結束了,從醫(yī)院里接回來像小貓一樣柔弱的娃。新生兒的心肌炎兇險程度,當時不懂,等到多年以后意外看到類似病例,心有余悸。感恩一切!
從孩子出生不到6個月,入了讀書群,大批量購書,之前沒看過那么多構思精妙又美好的圖畫書,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陷入一段瘋狂購書的時期,后來逐漸平穩(wěn),也有了賞鑒的能力。
因為自己本身就從事教育出版行業(yè),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職業(yè)敏感,讓我能夠很快識別出哪些內容適合自己的娃,日常給娃讀書,也是如魚得水。在日復一日的閱讀加持下,娃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突飛猛進。小娃對新生事物的學習能力本就非常強,加之適當的指導和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模式,也是水到渠成。
對語言學習的執(zhí)著,來源于對它的定位——日常交流工具。不管是漢語,還是其他語言,在我們看來,都是幫助我們順暢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語言工具。我們需要一邊學習,一邊交流,一邊使用。等到孩子長大了,看待世界的眼光會隨著他一路成長所接觸到和理解到的內容而有所不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不外乎這樣。
人的成長,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精神食糧,閱讀就是精神食糧的累積渠道。還是那句爛大街的話,你走過的路,你讀過的書,都隱藏在你的精神里。讀萬卷好書,是我們人生拓展的需求,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孩子吃一口口的飯,讀一頁頁的書,會慢慢長大。精神強健,更需要體格強健,這兩者相得益彰。體育鍛煉是最容易被衡量的一個標準。你練沒練,練了多少,練了多久,都能在你的一舉手一投足之間被人輕易看穿。強身健體現在成了大家養(yǎng)娃的共識,但是長年累月的運動,會帶給人什么樣的改變,從心理上,氣質上,性格上,精神上,體型上,可能還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去驗證。
娃出生時很柔弱,但并不代表她會一直柔弱下去。所幸她出生在一個熱衷于戶外運動的家庭。日復一日的戶外運動帶給她強韌的體魄和意志力,再也不是一只弱雞。在一群同齡孩子里邊,雖不起眼,卻也不能讓人輕易忽略。
我覺得運動不僅促進身強體健,更多的是對性格的磨礪。面對陌生和困境,有一種不怕嘗試的堅韌,更有一種無懼未知和失敗的勇敢,由衷升騰起來的靈活,生動,自信,種種都是性格的閃光點。樂觀開朗的個性,更是能夠讓人如沐春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