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家娃的詩歌啟蒙來看,只要引導有方,潛移默化間,那些經典的詩歌帶來的美好感受就會像種子一樣,在娃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小娃學詩的兩個重點,其一是選詩,其二是方法。
市面上的常見的幼兒詩歌啟蒙書就是各類唐詩三百首了,編者各有其好。苗媽那段時間一方面很忙,沒時間去選書,一方面又覺得學古詩沒必要局限于唐詩,自身所學給娃啟蒙綽綽有余。
在苗媽看來,給幼童的詩歌不適合講大道理,也不需要傷春悲秋,詩句短小,基調明快,輕松活潑,積極向上。當時正值萬物復蘇的春天,那就從贊美春天、寫春景春物的詩開始吧。
選好題材之后,就該考慮學習形式了。
能跑能跳的2歲小苗安靜不了5分鐘,枯燥的學習勢必會引起反感。既然苗很喜歡“詠鵝”的形式,那么,在學習新詩的時候也要注意韻律和節(jié)奏,嘗試用歡快的小調唱出來,最好還有動作,歌之舞之。而且,學的是春天的詩,有景有物,那就走出門去,把詩歌和景物對應起來。不能直接對應場景的那些詩歌,就需要連比帶畫,費盡心力變換角度各種解釋了。
不到2歲4個月,苗就有了長長短短30余首的古詩儲備。而且,活學活用。詩歌的字數也越來越多,五言七言,張口便說; 6句8句,來者不拒。對古詩的學習也真正做到了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