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與李玫瑾育兒理念之爭,談談我的想法
最近兩天,尹建莉父母學堂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建議你不要再聽了》的文章在各大主流媒體平臺上引發(fā)了對育兒話題的熱烈討論。
今天,我想結(jié)合自身對育兒的理解來聊一下我對此事件的看法,通過簡單對比分析一下李玫瑾教授和尹建莉老師有哪些不同。
首先,研究領域和路徑不同。尹建莉老師是根據(jù)孩子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正向去研究教育為什么會成功。而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她是根據(jù)犯罪行為向前倒推罪犯的成長經(jīng)歷如早期經(jīng)驗、原生家庭等,聚焦罪犯為什么會犯罪?教育為什么沒有成功?但因為其研究的領域和對象過于狹窄,取樣數(shù)據(jù)有限,所以李玫瑾教授基于此種研究方式所得出的“育兒理論”不具有普適性。舉個例子可能更加直觀地解釋我剛才所要表達的意思。例如:有100個孩子小的時候是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隔代教養(yǎng)的,其中兩個孩子長大后犯罪了,如果基于這兩個特殊案例去倒推得出結(jié)論說,童年具有相同經(jīng)歷的孩子長大后一定會有犯罪傾向,那就忽略了剩下98個正常發(fā)展的孩子,他們長大后可能發(fā)展的比由父母親自教養(yǎng)的還要成功。
其次,育兒理念不同。尹建莉老師所倡導的“自然教育”,代表的其實是現(xiàn)代主流教育理念,孩子與父母之間是平等、合作的關系,孩子是獨立完整的個體,不從屬于父母。而李玫瑾教授所主張的“恩威并重”,從字面上不難看出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孩子和父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從屬、垂直關系。
就我個人而言,無論是李玫瑾教授也好,尹建莉老師也罷,他們其實都是我平時非常喜歡的兩位老師。李玫瑾教授網(wǎng)上的所有視頻資料我都有聽過、學習過。同時,尹建莉老師出版的幾本書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也都讀過至少兩遍。從兩位老師的視頻和書籍中,我都汲取了許多營養(yǎng),對我?guī)椭艽蟆?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從2018年10月開始學習正面管教。我認為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與尹建莉老師所代表的主流教育觀是暗合的。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面管教所倡導的“和善而堅定并行”與李玫瑾教授的“恩威并重”又是不謀而合的。我理解正面管教的“和善”對應李玫瑾教授的“恩”,“堅定”對應“威”,無論是恩威并重,還是和善而堅定并行,在實際育兒和操作過程中,都要同時使用,二者缺一不可。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什么道理都懂,但還不能過好這一生。”
科學先進的教育理論總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試問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我們這些父母,又有幾人沒有呵斥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