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名段自然要背,這個毋庸置疑。這里討論的是課本不要求背誦的現(xiàn)代文。
背誦課文自然是比什么都不做來得好,但是性價比不高。
1.現(xiàn)代文背誦起來很消耗時間,背一篇課文的時間,孩子可以看多少頁書?積累多少知識?比起螺絲殼里做道場似的在單篇里打轉(zhuǎn)(而且是學(xué)校老師已經(jīng)帶著精讀過了的),我更贊同海量閱讀,拓展閱讀。有人說,背課本和讀課外書不沖突——話是沒錯,可對于是上學(xué)了的娃,那可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這里花多了,那里就少了,自己忖度吧。
2.背多了或多或少會產(chǎn)生語感,但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聰慧,會舉一反三,但未必每個孩子都能如此,再說,一些名篇的語言表達,由于寫作年代、作者年齡的原因,和孩子的日常表達頗有出入,要轉(zhuǎn)化為運用,其實很有難度。背誦基本上等于被動等孩子自己“開竅”,還不如主動出擊,直接仿寫、改寫、續(xù)寫,口頭或者筆頭的都行,效果更好。
3.很多人會說自己小時候就是背誦成才,甚至一些知名作家也會如此說。我相信這是真的。但是如今時代不一樣了:
首先,以前資源少,大多數(shù)人只有一本課本,課外書很少,背誦課文等于把僅有資源發(fā)揮到了極限。莫言說他小時候就是靠翻爛一本新華字典積累了文學(xué)底蘊的,也是這個道理。如今資源這么多,為什么不用呢?其次,以前的考試考核課內(nèi)的多,所以把課本讀精背透,可以應(yīng)對,如今的卷子文字多,信息繁,話題新,出題活(家長可以查查本地的中高考卷)就曉得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