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看你的目的吧,你希望多看自然科學的書是為了做到什么呢?
如果是為了學英語,那完全沒必要看科普書,我覺得學英語甚至沒必要看初章,看點新聞或者直接看新概念之類的要直接粗暴的多。
如果是為了拓展知識面,那我覺得泛讀就可以了,特別是科學類。你覺得有可能都記住嗎?就不說單詞是不是記得住,知識點是不是記得住都是問題。不說英文,中文也不可能記住的。NG比較多是自然科學類的,但是我告訴你,作為一個生物奧賽差點進國家隊的選手,我也是還有很多知識不知道的! 更加不用說歷史人文物理化學之類的了。
我家的閱讀,我就都不指望他記住,讀完就好了,有興趣的他自然會記住,比如很多恐龍名字他會拼的(為娘的讀都讀不對),他會寫的第一個單詞就是shark,準備幼升小的單詞時,我和他比賽誰拼的單詞多,V打頭的單詞他能拼venom,venomous,Venus,venusflytrap這種。知識面就是看多了他就會拓展的,比如前天去waterpark玩,有個水滑梯中間是有個盤,轉幾次之后再轉到洞里去,他跟我說it's like the gravity well of the black hole,在Ontario royal museum看蜘蛛展的時候,他還能給其他小朋友解釋,跟工作人員討論討論。所以這種我覺得也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為家長就是不斷的提供書就行了,特別是他如果問起,那就更要找來給他,比如我們前陣子對未解之謎百慕大外星人之類的感興趣,找了好多看。還有就是我覺得博物館和科學館的參觀也很有用,有無數(shù)的東西可以實驗可以玩。然后就是看紀錄片和科學節(jié)目。同一個題材也不指望一本書就記住,不斷的看不同的書就好了。
很多科普書都是自帶問題(我記得NG書后就有),可怕的科學系列也有很多,自帶glossary重要詞匯表,這種仔細看一下有印象就好了(如果要背也可以,但是專業(yè)詞匯用的少見得少即使背遺忘也很快的)。再想升級一步的話做做思維導圖,有那種針對全書的比較導圖,那個屬于很精讀了,但我之后大概就準備讓他做簡單一點的記錄,比如說,這本書里你新學的知識有123,以前本來就知道的有123,覺得書上寫的不對不可能的有...就這樣就好了。
另外就是有一些百科方面的書,這種要是有興趣可以讓孩子經(jīng)常翻閱,或者遇到問題查找。我小時候書少,《十萬個為什么》是最喜歡看的,幾乎很多能背出來。現(xiàn)在書多而且知識面更廣,看個大概,以后知道去哪里找就好了(記得在哪本書的哪里看過,我覺得比記住更重要)。最近在加拿大買了幾套百科類的我覺得還蠻好的。
如果是覺得英文科普的實驗性比較好的話,自然科學我覺得無所謂,他們的物理化學科普都是從生活出發(fā)寫的,這種看的時候有時候我會給他演示講解,但也不指望全部都能弄懂,畢竟理化還早。還有一些書后就有實驗,比如科一科二,有些小說后面也有,比如alien in the pocket,可以動手做做。這次在加拿大我也買了幾本動手做的實驗書,準備和他一起來做做,那個boys adventure book,還有DK有一套3本,都是實驗的。中文他們幼兒園玩鯊魚公園,也是各種實驗,小孩很喜歡。
Star Wars Maker Lab: 20 Craft and Science Projects Maker Lab: Outdoors: 25 Super Cool Projects Tell Me Why? (Tell Me Books) The Boy's Book of Adventure: The Little Guidebook for Smart and Resourceful Boys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Human Body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Space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Science Tell Me What Is That? (Tell M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