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媽 2011
叨叨媽 2011
花友號383029
2011
粉絲 1504
獲贊和收藏 8788
書架 1366 >
How Not to Be Wrong 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古文觀止(套裝上下冊)
讀過 1409 >
How Not to Be Wrong 古文觀止(套裝上下冊) 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書評 1 >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01: The Lightning Thief
書單 4 >
14歲
想法
娃一歲半開始我會娃朗讀故事 生完娃之后有朋友推薦我閱讀《朗讀故事》
一周把朗讀故事兩本讀完,我就開始為娃朗讀故事,當時的娃懵懂無知,我在邊上讀他在邊上翻跟斗,直到有一天他不翻跟頭而趴在我腿上聽我讀書。
我記得當時主要讀的都是短小的童話、繪本,具體名字不記得了,現(xiàn)在資源那么多,一搜一大把。
14歲
想法
買書沒考慮過花錢,只考慮家里藏書空間夠不夠。 我自己小時候就愛買書,因為長在小縣城,圖書館資源不夠,所以看書主要靠買書。
從娃出生以后,我更加關注買書,甚至通過買書給娃造成了一種書就是玩具的錯覺。
這兩年我買書的節(jié)奏慢了許多,一個原因是娃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另一個原因是家里的藏書空間真的不多了。
14歲
想法
同款娃來說說 我家孩子從4歲開始英語自主閱讀,對英語自主閱讀的興趣一直都很高,到小學1-2年級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xiàn)排斥中文閱讀的習慣。
幸好我及時發(fā)現(xiàn)調整了娃的閱讀品類。首先規(guī)定娃必須每天讀完中文才能去讀英語;其次尋找更吸引娃更適合娃的中文閱讀材料提供給他,第三和娃約定了中文閱讀的獎勵措施,比如賺21個印花可以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
2年級發(fā)現(xiàn)這個不算晚,及早重視及早行動。
14歲
想法
開銷最大的是運動。 雙減前語文數(shù)學英語運動。
雙減后我們只保留了數(shù)學。英語因為學而思解散了沒有繼續(xù)去上樂讀?,F(xiàn)在找了個外教老師上寫作課。數(shù)學全年大約費用11000吧。
參加游泳俱樂部每個月1400,一年下來17000。
寫字班一年6000多,大約費用在30000萬。
的確比雙減前少了許多。
14歲
想法
上周末制定了復習計劃 放手讓娃制定了復習計劃。
畢竟六年級了。也經歷過十幾次期末考了,娃自己寫了語文和數(shù)學的復習計劃,也請我給他提了建議。
校內老師會提前三周按模塊帶著孩子們復習,孩子們跟著節(jié)奏來就行,多關注自己的錯題和薄弱部分。
14歲
想法
剛寫完一篇。 這次作文發(fā)現(xiàn)娃寫作的速度快了不少。
以往都是4小時左右時間,這次只有1.5小時完成。
選材和立意、結構上都比之前有進步。
文字簡單并不華麗。勝在真情實感。
有些小句子頗有點驚艷,
希望修改的時候在注重下修辭和描寫手法的運用。
14歲
想法
小學期間暫時能實現(xiàn)學習和運動平衡。 我們現(xiàn)在六年級。從5歲學會游泳自己每周堅持2次,每次1公里開始一直堅持到10歲。
11歲的時候家樓下游泳館成立了俱樂部,我們現(xiàn)在堅持在俱樂部由專業(yè)教練帶著訓練,一周4次,每次4-6公里訓練量。
娃在校能夠完成作業(yè),英語數(shù)學在機構都是最高班型。
預計我們至少會堅持到小學畢業(yè)吧。初中在根據(jù)時間制定鍛煉計劃。
12 2 4
14歲
想法
沒有經歷過。 我希望娃在鍛煉智商的同時也鍛煉情商。
既然希望娃有情商,那我自己首先就要有情緒控制的能力。
所以娃從小長大,我沒有打過他。我們最大的懲罰就是罰站20分鐘或者靜坐20分鐘。因為我不想給他示范打人是解決某件事情的方法。
娃不會的時候其實娃也難過,難道你教他宣泄情緒的方式是挨打嗎?我們做家長的難道不能多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14歲
想法
遇事就去逃避嗎? 誠然疫情有不確定性,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我們除了勇敢別無選擇。
與其躲避,不如用這個時機告訴娃,當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積極的應對。
備好藥,堅持鍛煉身體,用勇氣來迎接困難。
相信終有一天云開見日出。
14歲
想法
成都已經不做核酸了
大家都忙著搶購測試盒,搶購藥,身邊不斷傳來朋友陽了的消息,陽就像陽光一樣滿滿彌漫籠罩在城市的上空,考驗每個人免疫力的時刻到了。
預計每個人都會陽吧。希望這陣亂騰會很快的結束,人們又可以迅速恢復自己的正常生活。
14歲
想法
小花生、每日英語、喜馬拉雅、B站 1、小花生:幾乎每天都來逛逛,不光自己寫貼(年末開始下決心自己寫公號),也來采蜜。小花生是個大寶藏,讓我學習到很多育兒知識,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花友。
2、每日英語:娃每天碎片時間英語聽力大幫手。
3、喜馬拉雅:我和娃每天碎片時間學習軟件。
4、B站:我學習的地方,娃看紀錄片的地方。
14歲
想法
三年級背完也默寫了兩遍。 我們老師狠抓這塊,三年級前就讓班里的娃們都背會了。老師還自制了默寫單一到假期就讓娃們默寫。四年級的時候教初中的姑姑讓我們把初中該背誦的古文古詩開始著手背誦,除了初中生本身時間少的原因,也是因為小學時候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
慶幸我們遇到一位特別好的語文老師。
10 7 6
14歲
想法
最想去的地方是山東吧。
娃三年級的時候開始疫情,一轉眼3年過去了,最閑的小學時光眼看就到頭了。初中以后假期還有沒有哪么多時間未知,只能暫時計劃國內。雖然娃特別想去的地方是哈比波特的故鄉(xiāng)。
青島有娃喜歡的海軍博物館。有娃喜歡的大海,還是很期待,但是看目前疫情的狀態(tài)要亂上大半年吧。
14歲
想法
入學前啟蒙思維,低年級狠抓習慣,中高年級構建知識體系 六年級的娃回頭來看數(shù)學。
入學前抓緊啟蒙數(shù)學思維,隨便你是折紙、玩游戲,看數(shù)學繪本,總之興趣和思維是關鍵。低年級狠抓習慣,改錯習慣、書寫習慣、每天練計算的習慣等,中高年級就要和初中去銜接了,學會知識體系整理,遷移和運用。
14歲
想法
娃最不喜歡的課是音樂課 娃自黑自己唱歌是左聲道。所以從來不受音樂待見。
學樂器那更是笨到家了。我們小學一年級豎笛考試還補考過,甚至為了補考在家哭過好幾次。
大一點,老師講樂理更多,他倒是有點有興趣了。我經常給他說你又不當藝術家,學會欣賞美鑒賞美就好。不用糾結自己歌是否唱的好。
好像我那么說過以后娃坦然了許多。
14歲
想法
不要求讀,做對QUIZ就過。 其實原版閱讀資料挺方便的,不明白為啥要和RAZ杠上了?
我承認RAZ是一套特別經典的分級讀物材料。老外拿它當泛讀材料,如果我們真想拿它當精讀材料。也犯不著每篇都精讀。隨著娃年級越來越升高,閱讀時間越來越少,等你沒時間讀原版的時候,你才發(fā)現(xiàn)你還有很多經典原版沒有讀。
14歲
想法
時間那么少,家長選書需謹慎。 我沒有買過《大中華尋寶記》。
主要是原因是1、我會選擇出版社,比如紐伯瑞系列、林漢達系列、DK系列,認準出版社是書籍質量重要保證。2、地理啟蒙我家更多是通過看央視或者BBC紀錄片如《航拍中國》《藍色星球》等,里面內容都是精挑細選過,不至于帶給娃錯誤的知識。
時間那么少,家長選書需謹慎。
14歲
想法
無所謂,隨遇而安 和娃一共經歷過兩次靜默。
娃對居家和去學校沒有可以偏好,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還是復學更好吧。他說錄播課還是不如老師現(xiàn)場講的精彩,他說在學校每天一節(jié)的體育課都可以和同學們瘋跑。不靜默的好處還可以繼續(xù)堅持他的游泳訓練。
當然靜默真的來的時候我們也很淡定,之前規(guī)劃了很多想做但是未必有時間做的事情一一做,比如精讀這種。
14歲
想法
孩子還小,談不上終身遺憾。 輸在起跑線上不至于哈。
城里的孩子再不濟也強過于偏遠山區(qū)的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吧。如果城里的孩子都輸在起跑線上?那么鄉(xiāng)下孩子不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重點小學也未必都是好老師,好比方你去過大醫(yī)院也可能會碰到一般的醫(yī)生,只不過好老師的概率更高一點兒。
怕房價跌。也怕耽誤孩子,這本身是選擇題,兩邊不能兼顧的時候想想那個更重要再選。
14歲
想法
六年級的娃 每天作業(yè)完成的時間是6點左右。
娃學校有延時服務,上學期間5:40延時服務結束放學,基本可以在校內完成作業(yè)。少量作業(yè)帶回家。
6年級開始語文老師主動銜接了初中內容,娃說現(xiàn)在的語文作業(yè)耗時更多了,不過他內心并不排斥,現(xiàn)在多銜接以后初中也可以節(jié)約時間。
還是那句話,走過的路不會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