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慣培養(yǎng),漫漫成長路的基石
幼兒時期的親子閱讀究竟是讀什么?目的是認識更多的單詞、句型嗎?我看都不是,親子閱讀主要是培養(yǎng)一種閱讀習慣,把親子共讀當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是daily routine。比如規(guī)定睡前的時間,每天閱讀兩三本書,或者規(guī)定到周末做閱讀的拓展活動。親子閱讀最關鍵的不是讀,當我的寶寶還小,我應該帶他一起看圖,品圖,評圖,把一個看似簡單的繪本,延展出更多的想象空間。至于有些父母擔心自己的發(fā)音問題,這個完全可以利用音頻來解決,父母和孩子一起跟著音頻學,父母不要用自己的口音干擾孩子,當你把書變得更加有意思更加豐富,父母的發(fā)音問題就被弱化了,而且本身自己也一起不斷在練習,就更不是問題了。
讀英文原版繪本,也不一定必須全部用英文解說,如果孩子沒有英文基礎或者啟蒙較晚,中文已經有了強勢地位,那么可以有一定的預熱,比如用夸張的語調或者制作些好玩的道具,邀請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與,一起把某個圖說透,或者表演出來,消除孩子對英文恐懼,接受甚至愛上英文閱讀。
二、興趣為王,一切以興趣為起點
有些父母可能時常困惑為什么我的孩子專注力持續(xù)不長,我是否需要報早教課程來訓練專注力?其實大可不必,應該從自身挑選的資源出發(fā),看看孩子是否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的東西,估計娃碰都不想碰一下,哪里來的專注力呢?父母的角色應該是盡可能地提供好的資源,吸引孩子興趣,把孩子引上正軌,給孩子一雙翅膀,飛向哪兒由他自己決定。優(yōu)秀的父母,不一定是高知高學歷的父母,但一定是善于啟蒙孩子的父母,懂得洞察孩子的喜好和自身特點,不用盲目去比較,結合孩子二語習得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一步步的引導和堅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不優(yōu)秀都難。
而且,現(xiàn)在各種原版資源都很多,有的他家孩子喜歡的,你家孩子不一定喜歡,多買書,或者網上找免費資源都行,做資源庫,他喜歡哪種就拿哪種出來,目前主要是培養(yǎng)興趣為主,不用拘泥于特定的某一套資源。
營造家庭英文環(huán)境,絕不是父母偶爾跟寶貝兒們說兩句英文那么簡單,有時候還是Chinglish,這就更加有害了。我認為除了日常聽音辨音能力的訓練,做情境對應的訓練,最重要的就是英文興趣的培養(yǎng)。
三、刻意練習,越小的孩子吸收越好
傳統(tǒng)觀念認為,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離不開三板斧:單詞,語法,句型,沒有想過要從語言習得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聽說先行,再過度到讀寫。其實完全可以參照母語中文啟蒙的路線去做英語啟蒙。而且孩子越小,模仿能力越強,啟蒙得好,習得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比如我娃由于之前一直在大量輸入音頻,最近開始繪本指讀帶領和TPR帶領,當我在看brownbear 這套書的時候,我說詞,寶貝都慢慢能指認出來,剛開始我是比較驚訝,后來我發(fā)現(xiàn)用中文認讀時,我寶也總是認得很快,當用英文反復訓練,他肯定是一樣的表現(xiàn)。最關鍵的是,你跟寶寶的互動,終于從單向的輸入逐漸變得有了正向反饋,寶貝給你的每一次驚喜都能大大增強了父母陪讀的信心,讓你在這條任重而道遠的路上堅持下去。
而且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完全按照某個固定的清單(比如廖彩杏書單等)去逐級而上,要在其中挑一部分自己能接受和吸收的才會有效果,基于此,再去不斷重復,直到小孩看到相應情境能脫口而出。因為廖單中有些難度較大,孩子不一定能完全跟得上,就沒必要硬生生的套用,反而打擊了孩子的信心。因為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媽媽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挑選適合自家寶貝的,不斷反復,刻意練習,這樣的啟蒙才能走的更長遠。
四、心流狀態(tài),父母自身的減壓器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定義心流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當我們全神貫注的在為孩子今天的閱讀活動環(huán)節(jié)投入所有的精力去設計,制作,陪讀,陪玩的時,大人往往也會樂不思蜀,特別興奮,放松了大腦,能暫時忘掉一切的煩惱,不僅維護了親子關系,享受一天當中珍貴的親子時光,對于大人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減壓方式。
以上,是我在近期陪娃過程中的點滴體會,歡迎交流和拍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