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最后一個周末,董二去參加了一次輪滑比賽,賽場表現(xiàn)可圈可點,比賽過程也稱得上一波三折,于是,回家之后,我就像所有“令人討厭”的老母親一樣,要求他把參加比賽的經(jīng)歷寫成作文。帶我把紙筆往他面前一放,不出所料,董二張嘴瞪眼,露出一身卑微的反骨:“咋寫?。∥乙矝]干啥?。 ?/p>
我:“二爺你先別急,咋能說啥也沒干呢!你正緊干得不錯呢!你先坐下。坐我對面,我給你捋一捋。首先,比賽那天早上,你不到六點就起床了,你能說為什么嗎?”
二爺:“因為我很盼著參加比賽。”
我:“對,也就是說,你心情還是挺激動的,對吧?你們這個比賽叫啥名、在哪比的,你還記得吧?”
二爺:“記得,叫‘2024年大連市中小學生輪滑錦標賽’,在廟嶺小學比的。”
我:“那周六那天天氣怎么樣?”
二爺:“早晨不太好,有霧,下午就好了?!?/p>
我:“你看,這樣文章的第一段不就有了嗎?你什么時間在哪里參加了什么活動,當天的天氣如何、你的心情怎么樣。這些就可以當做文章的第一段了。”
二爺:“那第二段呢?”
我:“你參加了幾項比賽、都取得了什么成績?。俊?/p>
二爺:“三項,200、500、1000。200預賽被淘汰了,500和1000都進決賽了,500得了第四名,1000得了第七名。”
我:“為啥200的成績不如那兩項好呢?”
二爺:“因為200的時候,我非常緊張。”
我:“但比到后面,心態(tài)調(diào)整過來了,對吧?”
二爺:“對,后面就不怎么緊張了。”
我:“第二段這不就有了嗎?你可以寫比200的時候心情怎么樣,比500和1000你都做了什么。結尾第三段再簡單點個題——心情怎么樣、有什么收獲。這樣一篇作文不就寫出來了嗎?有什么難的呢!”
然后,不知經(jīng)歷了幾世幾劫,我收到二爺?shù)囊桓濉?/p>
這真是標準的“以我手寫我口”——跟他平時說話簡直一模一樣,只是他不會把“及時”說成“jín時”,把“摔倒”說成“shāi倒”——寫個作文把孩子難為得都口音都變了。但當時時間已經(jīng)比較晚了,索性就讓他先休息,等有空再改。
轉過天來,我拿著作文本,打斷了董二和奧特曼的對戰(zhàn):“咱們繼續(xù)改吧?!?/p>
二爺把激光劍丟在沙發(fā)上,沒精打采地走了過來:“好吧……”
我:“你看你的第一段:‘上周六我參加了2024年大連市中小學生輪滑錦標賽。早晨天霧蒙蒙的。我去高新區(qū)廟嶺小學比賽?!现芰鶇⒓虞喕荣惡腿R嶺比賽,這兩句是不是有重復的地方?能不能合成一句?”
二爺:“嗯……我知道了!‘上周六,我去高新區(qū)廟嶺小學參加了2024年大連市中小學生輪滑錦標賽’!”
我:“對!這樣說就通順了。‘早晨天霧蒙蒙的’放在這里沒頭沒尾的,你能不能想想辦法把天氣和你的心情聯(lián)系在一起?”
二爺:“?。俊?/p>
我:“天氣不太好,但是你的心情怎么樣?。俊?/p>
二爺:“非常激動!”
我:“天氣不好,但是心情很好,因為什么呢?”
二爺:“因為我要去參加比賽!”
我:“對!第一段就這樣改:
接下來,咱們再看重點的第二段。你參加了三項比賽,但是,咱們不能把三項都寫得很詳細,也不能全都寫得很簡略。怎么辦呢?咱們就選一個詳細寫,另外兩個簡單寫。你覺得哪個應該詳細寫呢?”
二爺:“500吧?!?/p>
我:“為什么呢?”
二爺:“因為500的成績最好,而且比500的時候有人摔跤?!?/p>
我:“你選得很好,500米比賽的細節(jié)最多,寫出來會比較意思。我覺得1000米你也可以稍微詳細寫一寫,因為1000米你雖然只得了第七名,但是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人最好成績,也是值得寫出來的。那么,200米的比賽你準備從哪個點切入呢”
二爺:“啥叫切入?”
我深吸一口氣:“就是你覺得200米比賽的哪個點值得寫。”
二爺:“一槍就被淘汰了,還有啥可寫的!”
我:“淘汰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爺:“滑得慢唄?!?/p>
我:“除了訓練水平、個人能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qū)е履慊貌粔蚩炷???/p>
二爺:“我挺緊張的?!?/p>
我:“對,緊張導致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這就可以作為你寫200米比賽切入點。另外,你在描寫三項比賽的時候,要注意句子之間的承接和過渡,不能全都用‘比……的時候’,這樣會顯得你的文章不夠流暢。再者,你要注意,平時說話,沒有主語一般問題不大,但是寫作文不可以,至少現(xiàn)階段不行。要是你以后當上大作家了,那倒是自有大儒為你辯經(jīng)?!?/p>
二爺:“啥?”
我:“最后一句和你沒關系。快去改吧?!?/p>
漫長的等待之后:
嚴格地說,這一稿還可以再精進一些,但考慮到二爺自身的水平,避免貪多嚼不爛,我也就到此為止了。很多孩子寫作文像是茶壺里煮餃子,明明有很豐富的經(jīng)歷,卻一點都倒不出來。這其中原因呢,我個人覺得,孩子在存儲這些經(jīng)歷的時候,用的是“畫面”而不是“語言文字”,大人在輔導孩子的時候,要有意的幫助他把“畫面”轉換成“語言文字”。比如,董二在寫500米比賽的時候,我引導他說出了他當時的情緒、對手失誤時他的做法等內(nèi)容,這就是讓他自己把看到的東西加工成了能說出來、寫出來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寫作離不開閱讀,但我也經(jīng)常聽到朋友們吐槽:孩子書讀得不少,為啥寫出來的東西還是干巴巴的,這就是這個轉化的問題,我解決轉化問題的方法,就是“話療”——引導孩子把看到東西,說出來,既要說全,也要說到關鍵點上,然后再把說出來的東西落到紙面上。